李长福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硕士导师、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佛山市“省级基础教育领军人才”。顺德区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顺德区“我最喜爱的老师”。发表教学论文22篇,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6项,参编省级教材1部。带领顺德一中历史教研组获“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示范教研组”称号,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李长福特级教师工作室专辑
活动
1
:阅读课标内容,浏览教材,分析、提炼本课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1.
通过教材叙述和有关材料,理解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与意义,认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在挽救近危局中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培养历史解释能力,培育责任担当意识。
2.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熏陶家国情怀。
用时间轴的形式明确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危亡的表现及挽救民危亡斗争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宏观上认识这些重大事件所处的时空环境,导入新课。
材料
1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并发俄人蚕食东方之阴谋,称道日本变法致强之故事,请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当时举京师之人,咸以康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代达。康乃归广东开塾讲学,以实学教授弟子。及乙未(
1895
年)之役,复至京师,将有所陈,适和议甫就,乃上万言书
,
力陈变法之不可缓。谓宜乘和议既定,国耻方新之时,下哀痛之诏,作士民之气,则转败为功,重建国基,亦自易易。书中言改革之条理甚详。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活动
2
:据材料指出以康梁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为什么要大力倡导维新变法?结合所学概述他们为此做了哪些准备?
根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回到
19
世纪末的时空环境,分析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维新派为此所做的准备,理解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①康有为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④成立强学会(
1895
年)、保国会(
1898
年)等宣传和组织变法。
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和材料,适当介绍《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时务报》等在宣传维新变法中的作用。
利用一组图片及《明定国是》诏书内容,了解百日维新(
1898
年
6
月
11
日到
9
月
21
日)的基本情况。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
戊戌六君子总体上家境好、学历高,工作优,却为了变法而慷慨赴死,令人钦佩,尤其是谭嗣同,本可以逃走,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活动
3
:据上表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变法的意义与局限?
①缺乏社会基础与政治实力,难以推行比较彻底的政治改革(如推行君主立宪等)。
②没有严密的组织,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导入:与此同时,紫禁城外的广阔天地里,却爆发了惊心动魄的事件,迫使太后和顽固的满族亲王们将注意力从纯粹的宫廷问题转向一个全新的问题。
——
[
英
]
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
(
1
)
1898
年冬开始兴起,提出“扶清灭洋”
(
2
)清政府先抚后剿,
1899
年底运动转向直隶
(
3
)
1900
年
6
月清政府招抚,义和团控制京津
(
4
)
1900
年
8
月中外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渐息
材料
2
:这场运动首先在山东爆发绝非偶然。在德国人控制的胶州及其港口中发生的那些极端事件,使山东人民清醒地意识到,正是不久前沦入德国人的统治后…才使中国遭到痛苦。
——
[
英
]
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
活动
3
: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叙述,说明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迅速崛起?
(
2
)甲午战中和战后,山东地区中外矛盾最为突出。
材料
3
:神也怒
,
仙也烦
,
一同下山把道传。
非是邪
,
非白莲
,
独念咒语说真言。升黄表
,
敬香烟
,
请来各洞众神仙。
神出洞
,
仙下山
,
附着人体把拳玩。兵法艺
,
都学全
,
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
,
拔线杆
,
紧接毁坏火轮船。
——义和团揭帖(节选)
材料
4
:瓦德西:“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所谓“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
[
日
]
佐原笃介《八国联军志》
活动
4
:据材料并结合有关史实简要评价义和团运动。
(
1
)具有朴素而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
2
)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和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挡中国滑向半殖民地深渊。
义和团在京津等地的活动,严重冲击了列强的利益,他们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