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好玩的数学
好玩的数学以数学学习为主题,以传播数学文化为己任,以激发学习者学习数学的兴趣为目标,分享有用的数学知识、有趣的数学故事、传奇的数学人物等,为你展现一个有趣、好玩、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埃里森放话“48小时AI定制癌症疫苗”:是颠 ...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这瓶面霜,让你明白抗老意义在哪!28天淡化法 ...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 ·  2 天前  
老顾谈几何  ·  浅谈黎曼因式分解理论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好玩的数学

与思考的距离

好玩的数学  · 公众号  · 数学  · 2020-11-09 06:27

正文


作者 | 袁天云

来源 | 健康数学


思考 在身边

身处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资讯,看到各种各样的文章。针对某个社会话题,总会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说法,有些是截然不同,甚至是完全对立的观点。


那么,我们看那些不同立场文章时,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是不是看这个,觉得说的似乎有道理,再看另一个,好像说的也没错?


关于养育孩子和教育成长的的话题也很多,并且经常出现对立的观点,下面不妨来看看这几个:

锤炼品性的“穷养” & 保护品性的“富养”

自然成长的“放养” & 成才培养的“精细养育”

兴趣驱动的快乐学习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勤学苦练

欧美素质教育学生很轻松 & 美国精英阶层教育更鸡血(中学生一天只睡5小时)

环境影响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内在决定论“出于污泥而不染”

每个观点都有论据支撑,自己都似乎能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何判断,如何选择呢?


我们可以偏听盲从,简单取舍。


也可以独立思考,深度分析,最后定夺。


比如,是不是可以试着思考一下:

作为论据的事例是真实的吗?

事例的描述客观准确吗?

事例只是个例,或者是局限于某个群体范围内存在,还是普遍存在?

事例支持的这个论点或主张是从哪个角度或哪个层面来看问题的?

在其它的角度或不同的层面来看这个主张会有什么矛盾或冲突吗?

如果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看发现有矛盾有冲突,那什么是我们自己真正想要的?

如果说这也想要那也想要,想兼顾的情况下有矛盾有冲突,我们怎么办?

每一个观点的提出者或文章的发布者,都是有自己的立场的。如果我们只做一个接收者, 没有自己的思考,甚至如果没有深度的独立思考,那都会陷入其中,要么错信盲从,要么茫然不知所措。


就是我的这篇文章,也是有我的特定立场的,你看的时候是否也带着谨慎思考呢?


思考 在未来

如果面向未来,思考的地位恐怕就更高了。


(一)大的层面,从人类的技术发展与进步来看,工业化时代已经开始向智能化时代过渡。


现在就已经有大量的人工劳动被智能机器取代,比如:

流水线工人已经被工业机器人代替

银行柜员开始被柜员机替代

厨师开始被炒菜机器人替代

司机开始被自动驾驶替代

无人机已经开始取代代表高技术难度的空军飞行员


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将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单纯知识型、技能型,靠知识记忆和能力训练造就的“人才”,都将会被机器取代。所以,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会是未来很难被替代的真正的人才。


创新需要什么?思考! 没有思考就不可能有创新,而且这种思考一定不是浅层次的,它是纵向进行的深度思考和横向扩展的广度思考。

(二)小点来看,就国家的未来发展来分析,中国已经走过了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发展的阶段,要开始走创新发展产业升级的道路了。


国家对未来建设人才的需求也在转向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自然要转向这个方向, 思考能力将会是未来人才的核心能力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三)再小到个人角度来看,不管是顺应人类发展潮流,还是响应国家发展趋势,都需要向思考型、创新型方向发展,培养个人的思考能力至关重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