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晨
五位印度大叔创业,做了一个BigBasket,几年时间成为印度最大生鲜食品和日用杂货电商,或者说印度最大的网上超市。据媒体报道,它最近获得了3亿美元投资,领投的是阿里巴巴。
敲定阿里巴巴这个战略投资者之前,BigBasket管理团队曾赴中国参观。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梅农(Hari Menon)接受印度创投媒体VC Circle采访时,特地提到了盒马鲜生,称虽然暂时没有进军线下的计划,但盒马的技术、流程、末端物流和电动车配送等方面,都有值得带回去学习的经验。
BigBasket联合创始人、CEO梅农
BigBasket这个名字很形象,你可以直译为“大篮子”,它在做的事情也正是成为印度人的菜篮子、杂货篮子。
这家公司的五位“印度合伙人”年龄都在40岁以上,也基本上是连续创业者。他们对商超的经验来源于上一次的成功创业。
1999年,V S Sudhakar和梅农等共同创立了综合电商Fabmall,商业逻辑类似于今天的Flipkart。在印度还只能拨号上网、互联网渗透率不到0.3%的年代,他们起步艰难。熬过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之后,公司将业务转向线下。
他们租用仓储,自主运营,Fabmall也转型为杂货店连锁品牌,店面数量达210家,后被印度大型商业集团Aditya Birla收购。
2011年,Sudhakar、梅农和另外三位伙伴又一起创立了BigBasket。公司总部在班加罗尔,主营从蔬菜、牛奶的生鲜食品,到化妆品、厨具在内的日用百货,业务覆盖印度30个城市。
公司5位创始人
和中国市场类似,印度的生鲜杂货电商战况也异常惨烈。印度的几个头部电商,包括Flipkart、Patytm和Ola都在试水食品配送之后相继关闭了这一业务;印度第二大生鲜食品和日用杂货电商Grofers大幅缩水,停止了9个城市的业务;还有一大批中小型电商陆续死掉。
相比之下,BigBasket可谓一枝独秀。它的2017财年销售额逆势增长至109亿卢比(相当于人民币10.7亿),是上一财年的两倍。而管理团队计划在2019年3月之前将每月营收从目前的20亿卢比提升到50亿卢比。
Bigbasket脱颖而出的秘诀是什么?梅农的总结是:用经营日用杂货的思维做电商,而非纯粹的技术思维。
这位54岁的印度博拉理工学院毕业生有句名言:“土豆不是手机,每个土豆的尺寸都不一样”。在他看来,技术的专长是解决网站购物体验、订单追踪、物流信息更新和库存管理,而生鲜产品的质控和分拣仍然非常依赖人工。
科技媒体Tech in Asia认为,在印度互联网创业浪潮里,Bigbasket创业团队显得有些老派,这反而让他们做了正确的事情。
这个团队深谙供应链对生鲜和日用杂货的重要性。他们在生鲜产品和日用品供应链方面经验深厚,熟悉各种蔬菜、香料和食品的采购价格、存储和运输方式。
他们与上千个品牌合作,在售商品超过20000种。其中,不少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直接向农民、向农场采购。
公司还创立了多个自有品牌,包括农产品品牌Fresho,主食品牌Royal and Popular,咖啡和零食品牌Tasties等,一些产品已向印度的饭店、酒店、企业食堂等供货。自有品牌带来的营收已占到总营收的四分之一。
他们非常看重用户体验。所以,公司宁愿砸钱把模式做重,建设了自有的仓配中心和配送车队,从而为主要城市的消费者提供当日达服务。对于已经开始习惯1小时达甚至30分钟达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当日达或许不算什么,但我们要知道,印度的物流基础设施远不如中国。
这个团队在细节上也非常注意。比如,消费者可以无理由退货;再如,为了帮助蔬菜水果保鲜,他们会采用激光打孔的塑料袋。
印度的移动支付也落后于中国,就连银行卡的普及率也远不如中国。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下,BigBasket也推出了非常接地气的举措:送货上门时收现金。
蚂蚁金服投资的印度移动支付公司Paytm将成为BigBasket的默认推荐支付方式
梅农说,他们还非常看重自己的员工。
公司的16000名雇员中,约70%是蓝领工人。他提到,公司最大的问题是旷工,而不是生鲜损耗。因此,公司为蓝领工人们提供各种激励和鼓励措施,希望激发大家的斗志,增强大家的归属感。
如今,据彭博社等媒体报道,BigBasket获得了阿里巴巴领投的3亿美元融资。参与本轮投资的还有公司其他股东:阿联酋私募基金Abraaj Capital、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等。公司估值约为9.5亿美元,非常接近独角兽(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标准。
当然,和绝大多数生鲜电商一样,BigBasket也在赔钱,2017财年亏损了19亿卢比之多,比上一财年多亏了8亿多。这多少与其快速扩张也有一定关系。而管理团队表示,力争最快到2020年实现盈亏平衡。
印度的线上线下零售市场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在这里展开了激烈角逐。
BigBasket是
印度最大的网上超市,创始团队又有着丰富的线下经验,所以
被阿里巴巴和亚马逊都看上了。
梅农告诉VC Circle,亚马逊提出100%控股的要求,被他们拒绝了。他们最终选择阿里巴巴,是因为中国市场与印度市场极为相似,作为战略投资者的阿里巴巴也会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