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君临
君临专注于为投资者提供富有洞察力的宏观经济、行业趋势和企业价值分析,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好的分析师观点聚合平台。在投资领域,我们相信方向比努力重要,眼界格局决定成就大小,在这里,我们为你把脉金钱流动的路线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哥论道  ·  字少,事大! ·  4 天前  
鱼哥论道  ·  字少,事大! ·  4 天前  
第一财经  ·  登陆工信部公告!小米,传来大消息→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君临

房企巨头七进三排位赛,揭示出惊人的房地产周期律

君临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0-26 10:03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我们

文 | 君临(公众号:junlin_1980)


这是两年前的房企销售排名前十。

因为万科、绿地、万达、恒大、保利、碧桂园、中海的收入都超过了1千亿元,跟第8名的世茂拉开了一大截,因此被冠之以“七大千亿巨头”的名号。


这是今年前三季度的房企销售排名。

流量金额超过1千亿元的有6家,但更多人的目光集中到了前三家身上,因为这三家的年度销售数据很有可能刷到3千亿元左右。

是为房地产巨头“七进三”排位赛。


在这场“七进三”排位赛中,

绿地和万达从前三跌至第四和第十,恒大和碧桂园从第四和第六,挺进前三。

恒大甚至超越了十几年来的霸主万科,登顶第一。


两年时间,发生了什么? 


先说万达


万达从第三掉到了第十,销售金额大幅下滑,是怎么回事?

你要把这个问题抛给王健林,王总一定微笑不语,最好过两年,万达在这个榜上消失了呢!

原来从两年前开始,万达就已经启动了转型计划,从一家地产销售公司向“商业+文化+体育”产业链公司发展。以2015年的年报为例,万达广场的租金利润已经占到整个万达商业利润比例的35%,这些包括了酒店、商场、办公楼业务的不动产运营,是一个更稳定的现金流模式,旱涝保收,比一锤子买卖的地产模式显然更健康。

一方面做包租公,另一方面努力整合电影院线,往电影制作上游发展,切入方兴未艾的体育产业蛋糕,万达的地产销售业务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如果有一天,人们说起万达的时候,不再将其视为一家地产公司,我一点都不意外。

如果说万达是主动的离开者,万科则是无奈的王座冰封。

十几年来,万科一直是地产行业的标杆,以管理层优秀、融资能力强、产品定位准、品牌口碑好著称,这几个指标一摆出来,简直就是完美的典范。

这样一家几乎找不到缺点的公司,又是如何被恒大超越的呢?今年以来万科的业绩差吗?

从年报来看,至少在上半年,万科仍然保持着优势,前三季度的业绩离全年销售目标3000亿元也已经很接近了。显然,万科仍然是那个稳健的万科,做的并不差。


变态的只是恒大


我们注意到,除万达万科以外的地产公司,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恒大+碧桂园”,一个是“绿地+保利+中海”。

前者,都是民营企业,在今年的楼市泡沫期业绩飞速增长,同比数据都超过了100%(恒大118%、碧桂园167%),后者都是国企,业绩要么和大盘同步,要么跑输大盘,被前者远远抛离。

是国企机制不如民企导致的吗?如果是那样,又如何解释前两年绿地、保利们的大爆发呢?

我们认为,房地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资源”,一个是“效率”。


资源型房企


绿地,上海市国资委属下企业,背景雄厚,擅长拿下一二线城市的商业地王,开发成地标式的超高层建筑;保利,源于总参装备部,背景深不可测,想要的地更加手到擒来;中海,母公司是中国建筑,同样树大根深,不需多说。

背景越雄厚,越能够在融资、拿地、政府人脉的竞争中拔得头筹。这类型的企业有一个特点,喜欢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发展,走中高端路线,青睐高利润率的产品定位。


效率型房企


和国企老大们相比,民企的背景就是一张白纸,因此只能在效率上取胜。典型的一点,就是打“高性价比牌”,快速拿地,低价出货,快速回笼资金,让资金的周转率拉到极限。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因此需要尽可能的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要么低价拿地,要么就是让钱快进快出,一份钱当两份用,降低银行贷款的利息成本。

恒大崛起之初,广告语是清一色的“开盘必特价,特价必升值”,然后将每一个单位的价格罗列在广告上,做的跟国美促销一样。正是这种价格战策略,让恒大们迅速起量,超越了一众房企巨头。


效率不等于民企


效率型房企基本都是民企,但是民企并不等于就是效率型房企。

比如恒大和碧桂园,他们聪明的选择了与资源型房企错位发展,将土地资源集中于三四线城市,产品瞄准刚需人群,这样的目的都是为了“快”。

但是并不是所有民企都是如此,我们知道的闽系地产企业,就是集中在一线城市,还有绿城和龙湖,就是主要做高端物业。

重点说说绿城和龙湖。我们发现,与近年高速发展的恒大、碧桂园相比,明显的有点要掉队了。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作为民企,没有深厚的资源背景,却要和国企们竞争中高端物业市场,销售速度提不起来,资金成本压力显而易见。平时还好,政府一收缩银根,首先倒霉的就会是它们。


房地产周期律


前两年,绿地、保利们蒸蒸日上,而这两年,又轮到恒大、碧桂园风生水起,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关键原因就是货币的指挥棒在起作用。

当资金泛滥的时候(往往也是房价高涨的时候),资源型企业快速拿地,抢下一个又一个的地王,比如四万亿时期,2013年前后,国企们就出尽了风头。然后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这些土地成批量上市,带动国企们的业绩一路往前冲。

然而这个时候,往往也是楼价低迷的时候。相对高价拿地,相对低价出货,要不是有高利润率挺着,谁也玩不起。

效率型企业刚好相反。

当资金紧缺的时候,地价便宜,效率型企业趁机出动,逆周期扫货,然后在接下来的楼市复苏期大量开发上市,比如今年三季度,楼价热浪逼人,恒大以“82折促销”的价格猛烈推盘,7月销售430亿元,8月销售482亿元,9月销售471亿元,月月销量过400亿元。

资源型房企和效率型房企,就像日出月落一样,你扫货时我推盘,你推盘时我抄地,周期性的潮汐更替,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生态。

今年恒大碧桂园们风头出尽,但是十一房产新政之后,政策拐点已来,明年,或许就该到绿地保利们表现了。



——END——



研报解读 | 分析师访谈

宏观大势 | 行业研究 | 企业分析

利益声明:
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未持有文中提及公司股票,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联系我们:
加君临微信:ansonad,备注“真实姓名+机构+行业”;
商务合作:加微信junlintianxia97,备注合作意向;
转载白名单:公众号对话框内输入“白名单”,自动跳转后阅读规则;
文章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