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袋鼠深度精选
嗨,这里是袋鼠深度精选。袋鼠神奇的口袋里一定有你想要的。 我们将用不同的视角和深度与你共同搭建互联网思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我要WhatYouNeed  ·  成为女同就有救了吗?想得美。 ·  2 天前  
网言网事V  ·  岳云鹏,突传喜讯! ·  2 天前  
网言网事V  ·  岳云鹏,突传喜讯! ·  2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星历0208:仙女注意说话分寸 天秤保护个人隐私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袋鼠深度精选

真正会休息的人,是怎样度过假期的?

袋鼠深度精选  · 公众号  ·  · 2021-05-01 23:00

正文

作者 | 粥左罗

来源 |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01
一个劲工作不是美德
假期一定要休息

关注粥左罗的人,大都是爱工作、好学习的人,但今天要提醒一点,假期的时候一定要休息,别天天光惦记着工作。

关于工作和休息,网红哲学家罗素说过一个极端观点:

劳动没有那么重要,失业没有那么可怕,职业道德更没有这么神圣,对失业和经济危机恐惧,是源于对职业道德的不当崇拜。

虽然极端,但也不无道理。

我们继续看他的观点,罗素认为,人类工作有三种:

第一种是苦力: 也就是让地球表面物体发生相对位置改变的人。哈哈太学术了,大白话就是“修理地球”。

第二种是监工: 也就是盯着你修理地球的人,他们不直接干活,而是监督第一种人,就是监督苦力。

第三种是上层阶级: 基本不怎么劳动,但是收入最高,生活最好,地位最高。

然而,最喜欢倡导努力工作辛苦劳动的人,就是上层阶级。他们最喜欢说:

劳动人民最光荣。

光荣的事都给我们干了,享受的事情都给你做了。罗素认为,这是上层阶级对我们的“洗脑”。他甚至极端的认为:不要相信那些艰苦劳动是美德的说辞,只要饿不死,就少干活。

虽然很极端,但里面有很多道理。

我们虽然不能这样,不能不多劳动,但是一定也要学会休息。给自己一些闲暇时间,是提高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假期的时候,别光惦记着工作了,来一场旅行,看个演唱会,读一本一直想读的书,去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和喜欢的人一起喝喝酒吃吃饭,都可以让自己紧绷的弦松一下。

列宁不是说过么: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可以说,假期好好休息一下,正是为了假期结束之后再次热情饱满、高效率的投入工作。毕竟我们都还是要工作的,如果休息能否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02
但 80% 的人,越休假越累

有句话特别扎心,但你不得不承认:

谁最需要休息?是那些刚休完假的人最需要休息。

休个假,把自己累瘫了,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听起来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日行千里,目的地一到,一天八个景点,每天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甚至比我们干新媒体的日常都累。

你是去旅行的么?不,你是去军事拉练的。国庆七天,堪比当年军训七天。

你可能说,我不去旅行,要休息就好好在家休息,我下载了100集美剧,在家舒舒服服的刷个剧,悠哉悠哉的,也不行么?


那也是美好的想象,第一天你很开心,第二天你有点累,第三天你觉得没意思,第四天你开始焦虑,第五天你觉得该出去走走,第六天你真的很后悔这样过了个假期,第七天你觉得啥都没干也不开心但明天就要去上班了。

你可能会说,我这大半年实在太累了,我啥都不想做,我最想做的就是补觉!补觉!补觉!每天睡到太阳晒屁股!

其实这也是美好的想法,我相信很多人平时周末就是这样做的,但睡了两天,更特么累了,不光心累,还睡的腰疼、头疼,不是么?反正我是有这样的经历。

宅在家里打游戏,刷抖音,天天出去逛街、吃吃喝喝、吹吹牛逼、唱唱K,这样没有计划、没有节制的休假,只能是越休越累。

假期结束之后的你,没有原计划那样可以重新精神饱满的进入战斗状态,而是疲惫、焦虑、空虚...

然后你想:要是能再多休息几天就好了!

这就是“没有比刚休完假的人更需要休假”这句话无比正确的原因,事实上如果你不会休息,再让你休息三天,也没卵用,你只会更累。



03
脑力劳动者真正的休息是“换脑”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你写了半天文章,敲了半天代码,做了半天数学题,弄了半天设计,这时候你很累,应该怎样休息?

并不是睡觉。

睡觉更多是在缓解身体的劳累,以的工作更多是脑子累,身体的休息并不能缓解大脑的疲惫。

如果你是体力劳动者: 比如搬砖,搬三个小时砖,你睡一会,醒来还能再搬三个小时。因为体力的累,是因为你劳动过量,体内堆积了大量的酸性物质,通过睡觉可以让失去的能量补回来,把堆积的废弃物排出去。

即使你不睡觉,静静的休息一段时间,也可以让肌肉放松,过一会你也可以重新充满活力的继续“搬砖”。

如果你是脑力劳动者:比如写了半天文章,写的想吐,你去睡一个小时,可能醒来你还是累,再继续写还是写不动,还是想吐。脑力劳动,大脑皮层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但身体肌肉却是处于低度兴奋状态,所以睡眠起到的作用很小。

你写了半天文章,写的想吐,这时候你别睡觉,你去做一个小时的数学题,你不仅做数学题的时候可能一下感觉没刚才累了,很有可能你做完数学题,又能进入很好的写作状态。

这就是“换脑”,换脑其实你没有休息,你还在工作,只是工作的内容不同了。

为什么换脑继续工作,竟然比睡觉还管用?这是有理论支撑的。

大脑皮质上有一百多亿个神经细胞,功能区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区域活动,另一区域就休息。

通过变化工作内容,就能让大脑的这个区域兴奋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兴奋,相应的原来的那个区域就会进入休息状态。

为什么不要一直背单词,背一天单词你就累吐了,但是如果你背两个小时单词,再做一个小时数学题,再背单词就不累。

我们用脑的巅峰时期是什么时候?

上学的时候,尤其是高中三年。那时候我们为什么能一天持续10个小时学习,因为一节课只有45分钟,学完语文学数学,学完数学学历史,学完历史学地理,学完地理学政治。

这就是换脑的好处。没有那个学校是让你周一学10个小时语文、周二学10个小时数学、周三学10个小时历史...

你看学习的总时长是没变的,但是中间不停的换脑,不仅效率提高了,还没有那么累。

我上班的时候工作累了,我不会趴在桌子上睡觉,更不对对着窗外发呆,我会找几篇好文章看看,半个小时后又可以投入工作。

为什么你看有很多高手一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你也看不到他很疲惫,因为虽然他一直在工作,但他的工作内容一天可能交替好几种。

所以,真正的休息,并不是停下来,而是换一种工作内容。

当然,天天加班确实缺觉的人,睡觉是管用的。除此之外,最好的休息是换脑。



04
为什么长时间刷剧
会然你越休息越无聊?
被动娱乐 VS 主动娱乐

什么是被动娱乐? 就是所有不太用动脑子的娱乐,比如长时间的看电视、发呆、刷抖音,俗称体贤娱乐。

什么是主动娱乐? 就是需要你不停的动脑+耗体力的娱乐,比如打台球,打麻将,打球,骑车,爬山,竞技游戏等。

一句话:主动娱乐比被动娱乐,更容易维持长期的开心,是更好的休息。

这其实跟人的进化和基因有关:

快乐感 是大脑对我们积极行为的奖赏,比如学到新东西了、达成新成就了、经历了新体验了、攻克一个难题了....

无聊感 是大脑对我们消极行为的惩罚,比如一直发呆、过度的睡觉、长时间的看电视....

我们进化到今天,是那些积极行为的推动,基因里有这样的记忆,当你做过多消极行为即被动娱乐的时候,大脑就会对我们进行惩罚,让我们感到无聊、空虚、焦虑。

因此,快乐感这种好东西,并不容易得到,睡大觉、刷美剧,天生就不会让你每天感到很快乐。

要做有一定体力和脑力参与的娱乐,大脑才会对我们进行奖励,让我们产生更多的快乐。

做难的事不仅是你进步的最好时候,也是你获得快乐最多的时候。

如果你喜欢打篮球,你一定会经常练习投篮,练习的方法越好,练习的时间越长,你的投中率越高,你就会越快乐,为什么?因为难啊,因为需要不断的调动你的体力和脑力。

如果上帝突然赐予你一种能力,让你无论怎么投篮都会中,闭着眼睛投都能进,你还能在这个运动中得到快乐么?不会的,因为这没意思了,太容易了反而让你觉得没劲,因为这种成功并不是你耗费体力和脑子训练得来的。

因此,我们在假期的时候,要多安排一些主动娱乐。

比如去打球,去爬山,去野营,如果你不想出去,你可以学一个新技能,看一本书等,相应的减少一些被动娱乐,比如老是睡觉、刷剧、发呆、无所事事。



05
短期释放自控力 VS 心流状态

上面这一点可能有人不认同,比如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我平时刷剧、刷抖音都很快乐啊?

这是对的,事实上我每天都会刷会儿抖音,看一会儿综艺,确实非常开心。

但是,这都是短暂的行为,你工作一天很累,回家扔下包,躺在沙发上刷个抖音,看个综艺,满足的不行。

为什么短暂的做这些,会让你很快乐?

我们先理解一个词:自控力。

自控力是什么,就是对抗人性弱点,去做你不那么想做的事情。比如工作,你觉得很烦,但又不得不做,不做没饭吃;比如学习,学习是反人性的,但你又不能不学,不学就落后。

因此,你工作、学习的时候,都是在调用你的自控力。

但是,每个人的自控力都是有限的,而且自控力和肌肉一样,肌肉累了,休息一下,又有力量了。自控力被长时间的工作、学习消耗之后,也需要休息,让自控力回血。

因此,你在长时间使用自控力之后,马上你被动娱乐一下,比如刷刷抖音,你就会觉得很爽。

这时候,快乐=自控力的短暂释放。

技术流的讲一下,这里面的关键点在于,这个快乐是因为你之前一直在使用自控力,你突然不用自控了,就会爽。如果你本就没有在使用自控力,那么被动娱乐就没有这样的效用。

比如,你刷一个小时抖音,这时候你觉得没那么开心,然后你再去刷剧,你可能依然不会开心。因为刷抖音那一个小时,你没有使用自控力,你的不快乐,也不源于对自控力的消耗,这时候你转向另一个同样不需要自控力的活动,你就很难获得快乐。

弗洛伊德说过:快乐是压力和紧张的释放。

这是自控力,我们再讲讲心流。

什么是心流?

心流,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心流状态的特征是:忘记时间,忘记烦恼,忘记别人,忘记环境,甚至忘记自我,这时候的你充满创造力,你的心全然在你所做的这件事上。

写作者沉浸入写作状态,画手沉浸入创作状态,演凑者沉浸入演凑状态,演员沉浸入表演状态,歌手沉浸入歌唱状态,高考时沉浸入解题状态,读者沉浸入阅读状态....都会进入心流状态。

心流状态,是人最高级的快乐。

而且,它不排斥长时间,比如我写作的时候最长在一家咖啡馆坐在那写了8个小时,心流状态是不仅不排斥长时间,你甚至讨厌任何人、任何事来中断它。

逻辑是一脉相承的,讲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

被动娱乐,很难产生心流状态。

主动娱乐,容易产生心流状态。

被动娱乐,多用于自控力被过多消耗时使用,通过短暂释放自控力获得快乐。

主动娱乐,多用于从事有一定难度,需要充分调动脑力和部分体力,通过进入心流状态获得快乐。

再提示一点就是,上面说的心流状态,需要从事有一定难度的事。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样是有依据的:难度太大,一件事的挑战远大于你的能力,你更多会产生困难感,比如让你解非常难的数学题,你很难进入心流状态获得快乐;反之,难度太小,一件事的挑战远小于你的能力,你更多的会产生无聊感,比如让你一直做小学数学题。

回想一下你高考的时候,如果你英语很好,题目对你适中,你会觉得很爽,而且时间很快过去,你快乐的交卷,因为你做题的过程中进入了心流状态;

如果你数学很差,做完选择题,后面六道问答题都不太会,你就会很烦,而且在考场上觉得时间很长,因为你做题过程中完全没有进入心流状态。

因此,要做有一定难度,挑战和能力匹配的事情,这样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06
任何事情,都有边际效应
让假期丰富起来吧

什么是边际效应?

它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

大白话就是: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

比如国庆节七天假期,前一天6点下班,每个人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然后去旅行时,自控力短暂释放,无比快乐。

假期第一天,你不管是刷剧还是去吃美食抑或者去旅行,你都无比快乐,但是接下来如果你继续重复那件事,无路是刷剧还是旅行,快乐都有一些递减效应,到第七天时,你已经感觉很无聊了。

这就跟谈恋爱一样,刚在一起时,每天干柴烈火,时间久了,冲动就少了,得需要穿一身情趣内衣,得需要从家里到去酒店开房...甚至你都想直接换一个人了,否则婚姻里哪有这么多出轨。

明星出轨,有人就说,谁谁谁这么漂亮,简直人间尤物,怎么还不知足,甚至出轨对象远没有自己老婆好看?就算你天天睡在林志玲旁边,时间久了,边际效益也会递减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