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郎club
极大智,视天下!汇聚政商民智,解析财富生活。这里聚合了郎咸平、陆新之、邵宇、刘煜辉、林采宜、陆亦琦、胡慎之等一批专家学者,尖锐、严谨、不从众。致力于为大家提供高附值服务,整合各方资源成就一个全方位、立体化、有号召力的品牌和内容提供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Gottheimer ... ·  16 小时前  
央视财经  ·  普京重要表态! ·  15 小时前  
国资报告  ·  透视美国科技创新背后的“举国体制” ·  2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见证历史!小米突发:新高、跳水、反弹!万亿美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郎club

今年会是高通胀之年?

郎club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20 12:08

正文

如果您尚未关注我们,可点击标题下方的“ club 关注我们。

全国社会保险局长会议2月16日至17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指出,养老金连续调整后,月人均超过105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提高到人均420 元。首先这是一个好事,因为让大部分老百姓手中的钱多了,但是好事未必始终就是好事!因为这也预示着我们将迎来一轮通胀的高潮!


都知道,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那么中国货币超发最多的时候到什么程度呢?


1996年中国的M2总量是7.5万亿元,现在是153万亿元,增加了近20倍。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工资在1996年是2000元/月,那么现在拿40000元/月是合理的,才能不跑输M2;若现在不到40000元/月,那就说明跑输了M2。这表明中国的货币超发是非常惊人的。


在这期间我们出现了两个隐性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表现为财政性通胀和信用型通胀。


首先看财政型通货膨胀,2008年金融危机,政府为了保持高增长,国家进行了4万亿刺激经济政策,大量发行国债,中央财政赤字支出,导致货币超发,这叫财政型通货膨胀,也就是说由于政府扩大支出,大量发国债,导致货币供给增加。


另外,由于官员考核唯GDP论,所以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地方GDP发展,同样也是不顾地方财政实力,大量发行地方债,赤字支出,也造成了货币超量供给,引发通货膨胀。


第二个是信用型通货膨胀,比如我们的房地产,房价一路疯涨,我们老百姓热衷于买房,但是大家收入有限,所以大家纷纷借贷。政府为了推动房地产发展,也推出了借贷措施,例如低首付,首套房之类的贷款政策,促进了居民大量贷款,导致货币供给大大增加,这就是信用型通货膨胀。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形式的通货膨胀,让大家没有明显的感觉, 因为他们通过特殊的渠道,把货币超发给消化掉了。就是说我们的房产价格大幅的攀升和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是直接结果。这些行业或者产生把大批的资金吸引过去,在某些特殊行业造成了价格飞涨和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


就是说货币超发通过两种渠道将资金吸引过去,形成了某种行业或者是特定领域的通货膨胀, 没有影响到许多人的日常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消费需求。


但是目前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首先我们的货币超发的情况,没有大幅的降低,另外这些超发的货币的去向和渠道被堵截了,让这些超发的货四处乱窜,见什么炒什么。从而导致生产原料价格突然上升,物价上涨,这便是 成本型通货膨胀,这种影响是全方面的,对老百姓也是最直接的,也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最相关的。


比如我们抑制了房地产的投机,堵住了有钱人的资金的流向,同时抑制了一些人的刚性需求。房地产的价格确实是高了,也确实应该严厉打击这些投机客,可是我们抑制的结果就是将投机资金引导到了其他的领域,同时又打击了正常人的刚性买房需。


再比如我们的供给侧改革,将一些产品的价格大幅抬高。这里并不是否定供给侧。改革是应该的,这种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确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物产资源,有相当一部分还污染了环境。我们的供给侧改革,虽然去掉了一些产能过剩。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上涨。比如去年的煤炭和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一个改革,让这些资产的价格成倍增长。 也就是说改革,让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行业得到了好处,收益得到了提升,但是却让众多的老百姓来买单,这又和改革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另外,现在我们官员的考核标准不是以gdp为标准,对此,让我们表示赞成。但是让这些政府官员要改变这种思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比如从gdp考核变为民生口碑的考核,让我们一些城市的官员为加强市场管理开始清理小商小贩,到处驱赶他们。本来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反过来再想一想,这些小商小贩虽然占据了道路造成了交通拥堵,但是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这么一驱赶,把他那赶的不敢来了,要么再去租一个店铺或者是门面,这样他们的经营成本上去了,为了不赔本物价自然要上涨,这就是不好的一面, 所以我们的执政理念在大方针正确的情况下,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去,反而给老百姓的生活增加了负担。


而目前的成本型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显现。从去年至今,五粮液已提价3次。与白酒相比,黄酒自然不甘落后,比如古越龙山决定自2月15日起上调产品价格,提价产品共计36款,提价幅度8%~15%不等。药品尤其是稀缺药品也迎来了一波涨价潮,以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为例,价格上调18%。老百姓日常消费的涪陵榨菜9个单品提价至少15%,由于铜价暴涨导致空调涨价,而用铜较多的电动车行业,早已经涨价了,每辆电动车的涨价在200-300之间,也就是说涨价之风已经在各个行业开始蔓延。 这是开篇还是结尾?当然我们都愿意相信这是结尾,既然涨价之风已经开启,如果没有内外力同时起作用,这场风波不会自己停息,我们不想说愿天佑我等升斗小民之类的可怜巴巴的乞求之语,但愿我们的政府能出台有效的政策来阻止可能到来的高通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