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RIH投读会
在投资中进化,在进化中投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廣告狂人  ·  “好炸鸡自有答案”,系列整活简直王炸! ·  13 小时前  
销售与市场  ·  假“饺子”吸粉带货,《哪吒2》被畸形流量围攻了 ·  20 小时前  
廣告狂人  ·  格力改名,市场部天塌了! ·  昨天  
销售与市场  ·  商超“回暖”?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RIH投读会

直觉的被动消失与主动重构:穿越投资中的“绝望之谷”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30

RIH投读会  · 公众号  ·  · 2020-03-08 09:22

正文

文/谭校长


今天继续飙车,接着聊投资中的直觉。上篇专栏结尾,落到了“相应”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直觉的一种诗意表达。(详见: 从索罗斯的背疼到投资中的直觉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29


今天我们重点谈两个话题。 第一,为什么有些时候直觉会比理性好用,背后的原理是什么。第二,直觉在什么时候好用? 这两个问题如果搞明白了,你将开始迈向直觉运用的高手之路。


1


先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时候直觉会比理性好用?


这个问题对于像我这样的理性主义者,是充满挑战也是充满诱惑的。


请允许我先介绍两位我很喜欢的心理学家和科学家。一位是我专栏中曾经提到过的格尔德·吉仁泽。



他是知名的决策心理学大师,德国柏林马普所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吉仁泽提出了一个观点,直觉来自于部分的无知。


另一位是全球公认的神经科学家中的领军人物,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他提出了一个非常不同于大众的观点。我们一般认为情绪和感受是理性的敌人,但是 达马西奥指出,情绪和感受虽然有时候会干扰我们的决策,但有的时候也会帮助我们做决策 ,直觉就跟躯体情绪和感受的参与密切相关(想想索罗斯的背疼)。


先讲第一点,直觉来源于部分的无知,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看吉仁泽在《直觉》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个例子。


假如你参加一档电视游戏节目。你凭借聪明才智接连闯关,战胜其他所有选手,就等着回答那一道奖金为一百万的题。题目如下:


底特律和密尔沃基,哪一个城市的人口多一些?


吉仁泽和同事就这个问题问了一个美国班的大学生,其中,40%说是密尔沃基,剩下的认为是底特律。接着,他们又问了同水平的德国班学生。几乎每个学生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底特律。


看到这里,人们也许会据此得出结论:德国学生要聪明一些,或者至少他们更懂美国地理。其实不然。他们根本不了解底特律,有许多人甚至没听说过密尔沃基。于是,那些德国学生不得不依靠他们的直觉,而不是理智。那么,这惊人的直觉背后有什么秘密呢?


答案再简单不过。德国学生运用了经验法则之再认启发法:


如果你知道其中一个城市的名字,不知道另一个城市的名字,那么,你就会推断前者的人口更多。


美国学生不会使用这种经验法则,因为两个城市他们都听说过。他们知道得太多。大量的事实混淆了他们的判断,使他们无法找到正确答案。这时,适当的无知反而十分可贵。


这个例子说明,直觉起作用往往是来自于部分的无知, 也就是说如果你完全不知道,直觉帮不了你。如果你知道每一个城市的名字,这个时候直觉也无法起作用。


吉仁泽把这种适度的无知称之为“ 少即是多效应 ”。


2


“少即是多效应”可以出现在不同的情况下。


首先,它可以出现在两组人员之间,其中知识比较丰富的那一组的推断结果比知识较少的那一组差——比如,在回答底特律和密尔沃基哪一个城市更大的问题上,美国学生的表现不如德国学生。


其次,“少即是多效应”还可出现在各领域之间,也就是说,同一组人,在面对了解较少的领域时,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于了解较多的领域。比如,对美国学生进行测试,问他们美国最大的城市(比如纽约vs芝加哥)和德国最大的城市(比如科隆vs法兰克福)时,对关于自己国家的问题,他们的正确率是71%,而对不那么熟悉的德国,他们的正确率却达到73%。


第三, “少即是多效应”还体现在知识习得上,也就是说,个体的表现先是提高,之后下降。


请特别注意第三点,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的增加,他的水平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这一点似乎跟我们的第一感觉相悖,然而了解这一点对我们正确地展开学习非常重要。


当一个人刚进入某个领域不久,学到很多新鲜的知识,这个阶段他的水平是迅速提高的。这个时候他还有很多的无知的部分,直觉比较容易发挥作用。 但是随着他掌握的知识点越来越多,第二个阶段的水平反而可能出现下降,这就进入了我们通常说的平原期(或者是绝望之谷),就是越学越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还记得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一张绝望之谷的图片吗,跟这个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后到了第三阶段,除非他把这个领域的知识,从散落的知识点,变成关联起来的系统,甚至打造成闭环,他的水平才会再次上升。


这样的情况在投资中经常出现。通常我们说,新手的运气是最好的。一个刚进入股市的新手,他选的股票有些时候比老手还要好。但是随着他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有一个阶段可能越学越不知道该怎么做投资了。在这个阶段,他接触到了太多的知识,直觉消失不见了。除非他再度花极大的时间精力,把所有相关知识掌握得足够深,并且形成自己的认知系统和交易闭环,他的水平才能够再次上升,但这个进入这个阶段是非常不容易的。


当你了解了这一点,如果你发现自己从信心满满突然变得“不会做投资了”。不要惊慌,那是你进入了投资中的“绝望之谷”(第二阶段)。


3


再来看安东尼奥·达马西奥的研究:情绪和感受在帮助我们做决策中的作用,这往往是跟直觉是有紧密联系的。


达马西奥提出了躯体标记假设。 该假设认为情绪位于推理回路中,情绪可以帮助决策,而不是像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只会干扰决策。


躯体标记假设认为,有机体用情绪来标记特定情境或特定行为的可能结果。 有时候情绪标记的过程是相当明显的,如通过“直觉”的方式; 有时候标记的过程是隐秘的,如通过位于意识水平之下的信号,这些隐秘的信号可能是神经调节反应,如多巴胺或5-羟色胺,这两者都可以改变表征选择的神经元的活动。推理中使用的知识也同样既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通过直觉来解决问题。


换句话说, 直觉是一种快速认知过程,我们通过直觉快速得出结论而无需通过逻辑知识的中介推演,而情绪在直觉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这并不是说中介步骤的知识是缺失的,只是情绪带来的决策太直接、太快速,以至于没有多少知识来得及进入心智。这就应了那句老话:“直觉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总结一下,达马西奥认为,有些时候情绪可以帮助推理,并且可以和推理进行合作。情绪和认知不是对立的关系。


在《笛卡尔的错误:情绪、推理和大脑》这本书中,达马西奥提出了很多实验论证,这里不展开了。



4


以上谈到了为什么直觉会比理性好用的两个理论根基,第一是吉仁泽提出的“少即是多”效应,第二是达马西奥提出的情绪快速决策效应。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相信每个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直觉时灵时不灵。因为直觉本身的这种不确定性,导致我们在使用直觉的时候往往好比赌博式的下注,心中忐忑不安。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另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直觉在什么时候好用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会列出两个特别重要的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时间维度:过去与未来。第二个维度是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水平:新手与高手。


关于第一个时间维度,先说结论:在解释过去的时候。越复杂越理性的模型越好用,而在预测未来的时候,越简单,甚至偏直觉的方式可能更好用。


下面来看吉仁泽和他的同事做的一个关于预测学校辍学率的研究。


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中学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校的辍学率,而这个信息往往是不公开的,所以必须由家长自己去判断。而要预测一个学校的辍学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简单的经验法则,比如就看哪个学校的出勤率高,就选择哪个学校。第二种是复杂的多元回归模型,就是把所有可能的因素全部考虑进来,进行加权计算。


吉仁泽的团队收集了芝加哥57所学校有关辍学率的18条线索,其中包括低收入家庭学生的比例、英语水平有限的学生、西班牙语国家学生、黑人学生、SAT平均分、教师的平均收入、家长参与率、出勤率、写作成绩、社科成绩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计划的实用性等等。建立复杂模型的话,就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把18条线索都考虑进去。其中的“多元”就代表多条线索。它判断出每一条线索的“最优”价值,再把它们相加。


那么,与这种复杂的策略相比,简单的直觉式“采纳最佳”策略准确性有多高呢?


为回答这个问题,他们进行了一个计算机模拟,并将半数学校的信息输入进去——18条线索和学校的实际辍学率。根据这些信息,用复杂的策略判断“最优”价值,用“采纳最佳”法给这些线索排序。然后我们再拿剩下的学校进行测验,用上这些线索,但不直接采用与辍学率相关的信息。这就是图中的“预测”。作为对照,我们在具备以上所有学校的所有信息的条件下,对两种策略都进行了测试。这种“后见之明”的任务就是在事实发生后拟合数据,因此不算预测。那么,结果如何呢?



如上图,结论是:如果已知了所有中学的信息(后见之明),那么,复杂的策略(多元回归)就更有效;可如要预测未知的辍学率,那么,简单的经验法则(“采纳最佳”)就更准确。


简单的“采纳最佳”法预测的效果比运用复杂策略预测的效果好,而且它用到的信息更少。 在得出结果前,这种方法平均用到三条线索,而复杂的策略衡量并综合计算了所有18条线索。


要解释关于学校的已知信息(后见之明),最好用复杂的策略。 可若要预测未知的东西,一条好的理由比全部理由有用。 如果一位家长的直觉是“采纳最佳”,那么,比起用复杂的电脑程序认真衡量后再综合所有有效线索作出决定,他根据单条理由更可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吉仁泽认为,这一结果教会了我们重要的一课: 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好的直觉一定要忽略信息。


这样的情形也同样适用于投资。


基于过去的历史数据,你要建立一个模型,跑出一条漂亮的历史曲线,这一点没那么难。因为这本质上是拟合历史数据的过程,只要你的模型足够复杂,你就可以拟合一切。


但是,当面向未来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金融市场的数据信噪比很低,你的模型越复杂,其中拟合的噪音部分就越多,这样的模型,在未来就更可能失效。


依靠直觉去判断,往往是筛选出了最重要的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关键要素,这样的决策过程,用到的噪音更少。所以在面向未来的时候,反而可能更好用。


5


以上是关于时间维度对直觉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人的水平高低对于直觉的影响。


在一项实验中,吉仁泽团队分别将高尔夫球高手和“菜鸟”放在两种情况下进行研究:一种情况是在3秒内完成击球,第二种情况是完全不加时间限制。结果发现, 在时间的压力下,新手的表现要差一些,进球也要少一些。可令人吃惊的是,高手们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反而进球更多。


在第二个实验中,有时提醒球员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动作上,有时任球员被无关紧要的任务干扰(比如去听磁带录音的旋律)。如人们所预期的, 新手们在集中注意力时的表现比分心后的表现好。而高手们则恰恰相反,当他们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动作上时,表现反而更差;当他们分散注意力时,表现却更好。


我们如何解释这明显的悖论呢?高手们的技能由我们大脑中的无意识部分实施,有意识的思考反而会成为干扰因素。设定时间限制是一种不让人们把思维集中在挥杆上的方法,提供干扰任务同样如此。既然我们意识层面的注意力只能放在一件事情上,就放在干扰任务上好了,不要让它影响我们的挥杆。


简单的说,就是对于高手来说,直觉(潜意识)更有用。对于新手来说,反复思考(意识)更有用。


6


如果上面的部分你都看懂了,那么接下来这个四象限就能对你有用了。


根据两个坐标轴,我创造了一个四象限系统。横坐标是时间维度,左边是过去,右边是未来。纵坐标是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水平,往下是新手,往上是高手。于是我们得到了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高手,面向未来做决策。这个是直觉运用的最佳土壤。

第二象限:高手,解释历史。这就适用于多元回归等复杂模型了。

第三象限:新手,解释历史。新手对于历史往往是个雾里看花的状态。

第四象限:新手,面向未来做决策。这个时候,反复思考可能是比较有用的。


最后我来总结关于直觉的运用的很重要的三点。


第一点,首先让自己成为高手 ,而成为高手的必经之路是刻意练习。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就想靠直觉发财。不管在投资还是在其他领域,你都无路可走。


第二点,直觉产生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叫适度的无知。 适度的无知出现在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形是当你是一个一知半解的新手的时候,你只知道一部分重要的知识,对于不那么重要的知识听都没听过。第二种情形是,你知道了很多东西,同时也遗忘了其中的很多。其实人学习的过程天然就是这样的,遗忘也能造成一种适度的无知。 第三种情形是,你知道很多的东西,但是你故意忽略其中的大部分。 比如说你知道一百个因素,但是你只关注前三个,把后面的97个都主动的忽略掉,这是主动的适度无知。


第三点,复杂的模型适用于解释历史,越复杂越能解释一切,但是面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时候,复杂的模型往往是迅速失效的。 面向未来的时候,我们要坚守简单的东西。


故事的最后,直觉跟大道至简手牵手走到了一起。


三百多年前,浪漫的僧人仓央嘉措在诗中写到:在那高高的东方山顶,升起了皎洁的月亮。



直觉就如那皎洁的月亮,当你看到了月亮,还需要看星星吗?


(模型择时信号与市场推演,请入知识星球“谭校长择时研究所”,与谭校长天天见。公众号菜单有入口)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星空下的投资进化论


谭校长的朋友经常评价说,在中国如果有人能把投资,跨学科思维模型以及写作三件事情很好地结合起来,那么他一定是最佳人选之一。


这个评价让他有点洋洋自得,但也心生惶恐。他时常觉得,自己写作的速度跟不上思维的速度。于是终于某一天他下了一个决心:从2019年5月27日开始,往后十年,第一个小目标是在公众号的专栏写到一千零一篇(知识星球保持交易日每日更新)。


于是就有了“谭校长一千零一夜“这个栏目。


今天是2020年3月8日,星期日,你看到的是这个栏目的第 130 篇。

“一千零一夜”精华 (滑动浏览)
从索罗斯的背疼到投资中的直觉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29
提前预判A股“暴跌周”风险之后,现在可以谈谈机会了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28
科技牛已疯,本轮行情第一次风险提示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27
短线高手的交易秘诀与叶问练功房里的那块匾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26
李小龙的功夫秘密与王东岳的知鱼之乐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25
音乐响起的时候先跳舞,再看三步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24
勇气的来源:直视骄阳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23
两个重要预判都准了,“战疫牛”的后续推演|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22
A股再上新闻联播,模型重回牛市象限|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21
跌停股3101只,该计提多少流动性风险?你需要芒格的这句话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20
用达利欧《原则》思维,如何看疫情数据以及A股决策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19
是时候谈谈疫情对A股的影响了,锚在2800点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18
病毒如黑色的巨大镰刀,此刻我们来谈谈恐惧、笃定与信念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17
追涨杀跌的本能其实是你长出的一个器官,背后是多巴胺算法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16
《原则》进阶版:什么是高手?出入象限而不带走一片云彩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15
重要观测点:建议从战略上提升做多的眼光和格局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14
新年第一天,谈谈“无限游戏”这个我爱的隐喻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13
RIH投读会2020新年献词:四象破我执,此去天地宽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12
再谈第四象限:巴菲特的“能力圈思维”其实你只懂了一半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11
寻找第四象限中的安全岛,那是你作为投资人的徒手攀岩|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10
冬至出世:一个可以指导你一生进化的交易者进阶模型|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09
卖方策略报告就是各自为牛改个名字?关于2020年A股的六个买方核心判断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08
从史诗般的鲑鱼洄游说起,成功投资需要对冲“皮质醇”|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07
写在感恩节:感恩不是心灵鸡汤,是高级算法|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06
克努文模型的启示:如果市场是混沌,你该如何破碎虚空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05
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脑神经研究说,你基本做不到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04
万字重磅雄文:交易者进阶指南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03
不破不立,A股的秋老虎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02
“最优化思维”在很多领域都是宝,在投资领域却是坑|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01
脑神经科学悄悄说:交易的最佳状态居然是游戏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00
先天与后天:蒲公英型交易员和兰花型交易员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99
基因的启示:投资中的“慢进化”与“快进化”|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98
对冲你的杏仁核,从此人生如游戏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97
《原则》第0期工作坊回顾:顿悟如烟花绚烂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 .96
传奇交易员真正的秘密:调出一杯人格鸡尾酒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95
想象一次巨大的资金回撤,激活你内心深处的宝贝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94
18个月通过交易赚200万美金,他有一个独门秘技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93
珍惜你最大的宝藏:五步训练人脑这台超级计算机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92
放开你头脑中的那头牛,然后你才能牛起来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91
三百万字《资治通鉴》里最重要的三个字,帮你成为更好的交易者|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90
美股进入猴市,A股会跟吗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89
最大跨国瀑布之美与耗散结构之悟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88
KK的失控理论有重大局限,李国飞谈进化力、熵减力与护城河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87
我在科创板上市第一天的预言已被全面验证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86
如果一生只能读三本书,你该听听这个读过五千本的人怎么说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85
五指山决策模型:让投资中的孙猴子也翻不了天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84
周一下跌之后,节前行情五点推演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83
张小敬“不退”,一得他爹“不问”|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82
六位大叔的38度夜聊,不作茧自缚不足以谈人生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81
邓普顿“打开你的财富水龙头”的秘密,一次投资教练对话的启示|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80
行情突变,此时对策比预测重要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79
马哈希的旅馆故事与甘地的誓言:加持自己的最高心法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78
打造你进化史上的里程碑:谭校长《原则》个人进化工作坊发布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77
人间情书:离轮回的尽头最后一公里
这才是真正的回忆杀!为什么投资总是容易记住亏损体验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76
老师的“上帝之手”:他(她)创造的关系就是你成长的土壤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75
观测点出现,打开空间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74
一颗“游戏心”,这把光已经足够,足够我创造你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73
关键时刻临近,后市重要推演|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72
从此不孤单,从此更强大:“投资绩效教练”的神奇之旅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71
平均股价创出反弹新高,该激动还是该小心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70
磨军刀“石动刀不动”,磨心性“境动心不动”|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69
如何跳出投资中的宿命轮回?数学家马尔科夫这么看|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68
赚八倍又回到原点,古希腊的俄狄浦斯与邓普顿的“精神红利”|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67
“三周赚了八倍之后,我迷失在第二象限”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66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谁?拳王泰森、大师荣格与战神粟裕的共同答案|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65
别做热锅上的蚂蚁,此刻每个A股投资人都该善待自己|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64
人为市场立法,必须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少一斤都立不住|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63
致曾经被骗的你:别太自责!他们精心交易了你的贪婪和恐惧|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62
牛市归来?来一次达利欧式的沙盘推演|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61
深圳“先行示范区”会不会成为A股牛市的发动机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60
李先生说“最好的因可成最坏的果”,阿根廷教训告诉我们这样破|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59
今天的长阳能破局吗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58
天堂到地狱只需走错三步:阿根廷的哭泣告诉我们|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57
《哪吒》中的万龙甲和乾坤圈,都是投资盈利的法宝|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56

五步降服一个魔童:《哪吒》中的育儿与投资模型|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55
长安十二时辰,台风前夜的大连,唯有温暖御风寒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54
如何应对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混沌,错过,童话与立法四象限|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53
投资复盘四路径六要点,翻K线图只是小学水平|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52
宽松算法,抄底勿急|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51
“7”是当前市场情绪的鼻子,A股临界线在哪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50
决策点临近,后市重要推演|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49
工作中的复盘:连环八步如榨汁机榨出最甜果汁|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48
工作中的“三八复盘法”,你要一只脚踩在红尘之外|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47
生活中的复盘:以情绪为路标,波动性是藏宝图|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46
禅宗师傅说“用后心觉察前心”,那一刻我明白了复盘的真意|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45
反全面反孤独反舒适有反馈:刻意练习就是王阳明的“事上磨”|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44
知行合一太难?芒格的偶像用一页纸解决了这个难题|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43
达利欧加王阳明,也许是现代人进化的终极方法论|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42
他居然在泡沫破裂中赚到大钱!邓普顿完美做空的五个奥秘|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41
复盘科创板第一天,最赚钱的策略是。。。|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40
因果图告诉你:为何其他行业的精英却沦落为投资行业的韭菜|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39
“投资是你认知的变现”?好大一碗鸡汤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38
猪能飞上天的时刻与聪明人被吓傻的时刻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37
投资中的“垃圾时间”,宜无为|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36
长安十二时辰:林九郎的“关系论”教你做投资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35
把香农的猜心机改进之后,居然推演出了索罗斯成功的奥秘|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34
教育改革带来的投资启示:防止内卷,先分组再选拔|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33
应试教育是偷用了“未来函数”,投资可不能这样|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32
你真的不懂随机性!香农“猜心机”战胜聪明人的启示|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31
淡定!今天的下跌既不是观测点也不是决策点|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3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