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生物产业信息平台
在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信息中心组织,为我国生物产业提供高效的科技信息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宛央女子  ·  关于大S,大家到底在意难平什么? ·  昨天  
彬彬有理  ·  大S猝然去世:活到最后是慈悲 ·  2 天前  
宛央女子  ·  用永远天真无畏的杉菜送别大S ·  3 天前  
彬彬有理  ·  过年社交潜规则,没人明说,但很重要 ·  3 天前  
彬彬有理  ·  活到30岁才知道的女人春节酒局技巧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生物产业信息平台

转基因专利大战未来一触即发?事关中国未来的转基因产业……

中国生物产业信息平台  · 公众号  ·  · 2018-04-28 16:56

正文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一个基因专利可垄断一个产业。“在转基因问题上,不掌握基因专利等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必然受制于人。”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4月26日是第18个世界知识产权日。



在转基因作物方面,目前我国只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番木瓜商业化生产,没有批准其他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种植。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要商业化种植大豆等其他转基因作物,发展转基因产业,专利将是我们绕不开的坎。



无法通过“技术秘密”保护必须依靠专利


转基因专利为何会至关重要?



“转基因技术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逆向工程非常容易实现。如今DNA测序非常简单,通过向商业测序机构购买服务,大规模的测序很容易破解转基因产品。”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头设计研发一个转基因产品很难,是高新技术,但如果有一个转基因产品做出来了,再仿制它就很容易,好比写一本《红楼梦》很难,但大量印刷则非常容易。


转基因无法通过“技术秘密”的方式保护,必须靠专利来保护。


因此,“一个基因造就一个产业”就此言非虚。



林敏介绍,利用抗虫和抗除草剂基因培育的第一代转基因作物,1996年产业化到2016年种植面积增长了110倍,种植面积累计达21亿公顷,获得5.74亿吨作物的经济收益,价值达1678亿美元。


在掌握以核心技术支撑的专利后,就有可能带来的是垄断。


“孟山都、杜邦先锋等5大跨国公司利用其基因专利和品种,已控制着国际种业市场70%的份额。2015年,美国转基因玉米出口占全球贸易量的40%。美国仅孟山都、先锋两家跨国种业公司就占全球种业市场34%份额。”林敏说。



以巴西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和印度转基因棉花产业化为例,这两个国家虽然产业化发展很好,也大量出口转基因产品,但其核心技术如所采用的基因,还是始终被孟山都控制。


“如果我国没有自主的抗虫基因,中国国产抗虫棉就不可能占据国内95%的市场。”林敏说。



打破垄断关键在于掌握核心技术及专利


在转基因专利方面,我国情况如何?


“全球转基因大豆的研发势头仍然强劲,中国专利与国际先进仍有差距。比如从2011年开始,我国成为全世界专利申请量第一大国,但我国的专利质量普遍不高,尤其是在转基因大豆技术研究方面尚在起步阶段。”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科技管理处副处长王友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和同事的论文《全球转基因大豆专利信息分析与技术展望》近日刚在《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发表。


这是转基因大豆的专利情况,其他转基因作物的专利呢?



“在转基因重大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的支持下,我国转基因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基因工程相关的授权专利数量从2008年开始直线上升,2015年达1919项,低于美国的2681项而处于国际第二位,但远高于排后三位的日本、德国和英国。”林敏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