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厦门日报
《厦门日报》官方微信。《厦门日报》创办于1949年10月,是福建乃至海西地区发行自费订阅率最高、日均版数最多、广告营收最大的党报,也是本地最具权威性、公信力、亲和力和影响力的主流大报。荣膺2013年全国“百强报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厦门日报

江头一带有群神秘人,总在深夜出没,还有一身“超能力”!

厦门日报  · 公众号  · 厦门  · 2017-04-13 12:15

正文


在厦门江头一带有群神秘人

他们总在夜里出没


他们腰间挂着“八大件”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骑着摩托车四处穿行



提醒关好车窗、叫醒打瞌睡保安

扶起路边醉汉、及时遏止打斗

……


▲叫醒睡着的车主。

他们是江头派出所夜巡队

深夜“守护神”有着超能力



就在昨天,江头夜巡队获评全市首届十佳辅警先进集体。对于去年五月一日成立、即将年满周岁的这支队伍来说,无疑是继续前行的最佳鼓励。


他们夜里到底在做啥?

他们又有哪些超能力?



从3月14日到4月12日

厦门日报记者先后三次

随江头派出所夜巡队出巡体验

亲身感受夜巡队员的种种细节


出发前,记者也来了个“大变身”




换上辅警制服,套上反光马甲,往腰间挂上“八大件”。






夜巡队员向记者(左一)介绍T字棍的用法


记者说:

第一次体验,夜间大降温,我穿毛衣套秋裤,可坐在警用摩托后座、穿行在凌晨2点的街道,还是冻得浑身发抖。即使在冬天,队员也是身穿制服,不能套外套。

第三次随行夜间气温已有23℃,尽管里面只穿短袖,走了一圈后,衣服还是全部湿透,尤其顶在头上的头盔和挂在腰间的“八大件”,简直闷得人喘不过气。


夜幕深沉,集合哨声吹响!


记者戴好头盔,跨上警用摩托后座,开始了夜巡随行体验。


请跟着记者的镜头,上路吧!


时间:3月14日

天气:阵风7级 气温11-12℃

他们有千锤百炼超级“直觉”


巷子里有响声,他们出现!


车队向华永天地驶去。刚进台湾街,夜巡队队员孙志雄将车头一扭,钻进小巷。


“华永天地不是直走?”耳边的风呼啸而过,记者大声询问。“巷子里好像有人吵架,我们去看看。”孙志雄说的没错:刚钻进小巷,昏黄路灯下站在车前有两个人影。

“你怎么回事,车刚交给你,就给我撞了!”男子浑身酒气,指着面前的代驾司机厉声道。尽管代驾不停地赔不是,但男子捏紧拳头,火气越来越大……孙志雄下了摩托拉住男子劝道:“别急,有话好好说……”几分钟后男子冷静下来,同意等代驾公司前来处理。一场藏在巷子深处即将爆发的冲突,就这样消弭于无形。



“风声那么大,你听到了吵架声?”记者当时并没有注意到巷子里的异常。“我们行走在路上,眼睛、耳朵都要到处看、到处听,精神保持高度集中,不是走一走那么简单。”孙志雄说。



车子有没锁,一眼识破!


到达华永天地,四名队员下车开始步行巡逻。“这边人员密集,商家多,电动车也多,很多老板忙着看店,经常忘记锁车。”组长刘鹭鹭边说边指着一辆停在烧烤店旁的电动车说,“你去试试,那辆车应该没锁。”


记者上前轻蹬车轮,顺畅转过一圈,果然没上锁。刘鹭鹭边说边进店叫老板,老板拿着U型锁跑出来,“光顾着接单了,这车不能丢,还指着它送外卖呢。”从台湾街,江头南路、西路、北路、东路绕了两大圈,差不多已是晚上11点,在这期间,队员又发现五部未上锁电动车,三扇未关车窗。



耳朵捕捉异响、一眼看出车锁异常——每晚六个小时,他们五官全开、时刻警戒,经过长时间积累,他们练就了这样一种“直觉”。


时间:3月18日

天气:阵雨 气温15-16℃

有他们守护大家超级放心


第二次体验刚好赶上雨,细雨下下停停。没法撑伞,雨水淋湿衣服后,冰冷地粘在身上,路上只有零星赶路的行人。记者跟随后埔组,来到后埔、金尚、祥店一带夜巡。


夜巡队集合整队。

半开车窗落一沓钱,提醒车主!


晚上10点48分,巡逻至金尚路与吕岭交叉路口时,一名队员突然说:“看,这是什么!


顺着手电光能看到,停在路边的一辆白色奥迪车中,挂档位置放着厚厚一沓百元钞票。组长周广余发现右后车窗几乎开了三分之二,能轻松钻进车内。



周广余拨通车上预留的车主号码,没两分钟,吴贺敏跑来,看到大开的车窗和放车内的4500元现金、公文包,吓坏了,“光忙着店里的生意了,半小时前把车停在这,要不是你们打电话,我估计一晚上都发现不了。”



有了夜巡队,市民安心!

市民吴贺敏

好几次看到他们巡逻经过,都想叫他们进店歇歇脚。真是心疼他们,有时候我们两三点出门送夜宵,还能看到他们在巡逻,感觉我们就是朋友,虽然没说过话,但始终在深夜彼此陪伴。


在江头开店四年,没有夜巡队时,到凌晨1点他就赶紧关了店门,最怕喝醉酒闹事,宁愿少赚一点。现在有人巡逻,我现在每天都开店到凌晨三四点,再热一点,就直接开通宵。


市民许永华


夜巡队发现醉汉


有隐患,他们一个个消灭;有漏洞,他们一点点补上,“在路上”的夜巡队,给片区治安带来的震慑力,显而易见。


时间:4月9日

天气:轻雾 气温21-23℃

遇紧急情况他们有超级速度


与前两次体验不同,气温升至25℃以上。天气暖起来,江头、蔡塘等地的“夜生活”也丰富起来:酒杯的撞击声、烧烤的浓烟等等,扑面而来。


1分钟赶到,扑灭打斗小火苗


10日凌晨0点37分,江头组组长肩上的对讲机响起:“蔡塘社有人聚众打架,后埔组、江头组一同去支援。”警用摩托风驰电掣,3分钟后,江头组赶到,摩托钻进小巷,巷子口,围着的十几名“壮汉”已被几名队员控制住。

而巷子内,蔡塘组组长曹保珠和几名队员已将打架的双方隔开。形势明显:一边,是两名喝多了的“大块头”,另一边一对瘦弱的年轻情侣在墙角,女孩吓得不停啜泣颤抖。



在几分钟前,坐在巷边吃宵夜的小情侣和两名醉酒男“偶遇”——喝了酒的两名男子摇摇晃晃,经过时可能无意碰到女孩,男孩不满嘀咕一句“神经病”。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女孩吓得大哭,男孩掏出手机报警。一看男孩在打电话,两人以为要叫人“开战”,立马也叫来一帮“兄弟”。


社区群众直接拨打蔡塘组组长曹保珠电话。电话挂掉的1分钟后,曹保珠和队员就到了现场,及时将现场所有人控制。待江头组和后埔组赶到,小巷中警灯闪成一片。没有更多的冲突再发生,随后赶到的民警直接将几人带上警车。


遇紧急情况总是快速赶到。


将几人送上警车后,曹保珠组长摘下头盔,头上一层密密的汗珠发亮,“接到电话我拼命往那边赶,真怕晚一秒要出事……”是的,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一分钟后可能双方已扭打在一起;两分钟后瘦弱的小情侣可能已被打倒在地;三分钟后后果不堪设想……无数个黑夜,当我们沉浸在美梦中时,这群人正拼命努力,将一切危险扼杀在萌芽。


记者观察:警灯在闪烁  他们在路上

跟着夜巡队巡逻结束,已是凌晨3点,队员们还要将警用摩托骑回所里,充好电,再骑着自己的电动车下班回家——第二天,摩托上的警灯还要闪起,照过江头的大街小巷。


民警带着夜巡队的辅警队员们,进入深沉的夜色里,和善良的警灯一起,他们一直在路上。



警灯闪烁之处,就是他们巡逻过处,江头辖区按照责任归属划分成一个个小片区,各守一方又相互照应,既保证了全面覆盖又能够做到及时的集中打击。与这种直线上升的街面见警率所对应的,就是街面罪案数的直接下降——数据一升一降的对比,就是这种震慑力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最有力的注脚。

给电动车上锁、提醒关好车窗、叫醒打瞌睡保安、扶起路边醉汉、及时遏止打斗……在路上的他们不只是震慑,更重要的是处置。提前发现、及时处置,将一个个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将一个个危机化解在将起之时——体验中有居民说“警还没报、警力就到”,其实正是这种处事率的提升与高效,才真正做到街面治安平稳如常,而非暗流涌动。



更重要的是,在路上的他们,带领着更多的市民群众一起“上路”。跟着夜巡队体验巡逻时,不论是小区保安、夜宵店老板,还是娱乐场所负责人,看到夜巡队巡逻至此,都会上前主动问候,一位店老板说:“有了这支队伍,我们的保安也精神更足了,他们主动将排除辖区治安隐患的担子揽过去,我们当然更要尽我们所能,配合好。”



群防群治创平安,共建共管促和谐——在治安形势复杂的江头,派出所打造的这支夜巡队,找到了一条最适合辖区实情的群防群治路子。作为基层警务微创新,江头派出所主动与街道等多部门联动,打通这个群防群治模式的“任督二脉”,为城乡结合部的治安工作提供了范本、做出了榜样。


如今现在,入夜后警用摩托的警灯一闪,就代表着他们又上路了——这些警灯,不仅照亮夜归人的回家路,还照亮所有辖区居民心里的平安路。


给这群守护神点个ZAN!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王玉婷 摄影:林铭鸿 编辑:梁辰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昵称
微信号

昵称微信号
厦门日报xiamenribao厦门招考xiamenzhaokao
厦门晚报xmwb597海峡生活报lifeweekly0592
海西晨报haixichenbao台海杂志taihaizazhi
厦门网xmnn-cn遇见婚恋网yujianw520


更多资讯请猛戳阅读原文下载厦门日报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