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砺剑
砺剑---有我中国强! 砺剑愿和您一道: 传播事实真相,传递理性思想; 构建爱国主阵地,弘扬中华正能量! 欢迎您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我当时想10年做成,没想到用了20年 ·  12 小时前  
半月谈  ·  一批新规10月施行,事关你我生活 ·  11 小时前  
终极较量  ·  超2000人死伤,美国增兵,中国表态 ·  4 天前  
侠客岛  ·  【解局】“黑猴”之外 ·  5 天前  
瞭望智库  ·  突放大招?“等了很久的好消息!”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砺剑

没有了文化认同,我们拿什么支撑大国崛起?

砺剑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3-03 21:24

正文

  • 本刊专稿

  • 作者:宋了然

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是其文化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复兴一定是其文化的复兴。


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寻找,不论是我们历史上的强汉盛唐,还是近代以来的英帝国和美帝国,他们的强盛都伴随着文化的昌盛,尤其在文化话语权上,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强势地位。



我们现在很多人依旧在怀念唐代的伟大,不光是因为其经济的发达,国力的强盛,更是因为那个时代文化的繁荣。诗圣杜甫,诗仙李白等这些中国文化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都在这个伟大的唐代诞生,那个时代勿要说诗人,就是市井小民也能即兴小吟一首,空前的文化认同,空前的文化自信,举国上下都是大国的气派,足以称得上是盛世。


可是在清朝末期,我们的文化话语权开始逐渐丧失,我们的文化自信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之前也变得不堪一击。


1973年英国的马噶尔尼使团来华,在朝见乾隆皇帝时因为礼仪的差异而产生争执,问题的焦点在于行单膝跪地的英国礼仪还是按照中国惯例行三拜九叩之礼。由随行的火枪队,大清的官员已经察觉到来者不善,最后的结果是大清朝的妥协,在乾隆大寿之日,混在亚洲各国家使团中的马噶尔尼格外显眼,只有他、只有英吉利国王的使者是单膝行礼。



这次礼仪之争,是中英两国力量较量的缩影,更是文化话语权的碰撞。


我们开始败下阵来,我们一败再败,败得开始唾弃自己的文化,唯西方文化马首是瞻,好像我们的落后,我们的落寞都是中华文化的原罪。


直到今天,依然有人觉得我们中国的文化一无是处,觉得西方的文化才叫先进,才称得上是时尚,是美。这种错误的想法指导了一代人的思想。


今天,我们中国在飞速的发展,我们在全世界开始建立孔子学院,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传递我们中国的价值观念,这就说明当时我们所抱怨的所厌恶的,甚至差些全盘否定的文化不是没有价值的,相反我们更应该不断的创新和发扬,那是我们数千年历史智者智慧的积淀。


(法国古建筑)


有人也曾说过,如今已是现代社会,那些个老传统文化习俗还有存在的意义吗,追赶现代化的潮流不好吗?关于这种观点笔者想说,中华的文化让我们华夏文明延续数千年而未中断,我们能抛弃吗?四大文明留存至今的只有我们,正是这种文化的力量让我们历经艰难而不死,丢了历史文化的我们绝不会走远。


看看法国巴黎的中心城区,几乎都是古建筑,他们完好的被保留在那里,法国人视之为国家和法兰西民族的骄傲,因为那是法国文化的象征。同样,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也应该珍而视之,那是我们的精神,是我们的魂。


在今天,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是本土文化认同感的迷失。


二十世纪末,两大意识形态的竞争最终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结束。美国文化以全球化为契机向全世界传播,可口可乐,麦当劳,微软,美国大片无孔不入,有意无意之间,美国文化的逻辑已经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情感、认同、审美、交往甚至家庭生活。



这是中华本土文化的一次灾难,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一切长处,但我们必须不能放弃自己的优势,我们必须保持自己文化的历史传承。


从全球而言,政治基础意味着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经济社会基础则是提供政治和军事实力的保障,而文化基础则作为国家实力中软实力的核心部分,是大国竞争的最后战役。


将来,我们是否可以以更为强健的姿态参与构建新的当代世界文化图景,能否从新构建起属于中华民族的强烈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能否在全球文化的话语权中发出中国文化的声音,可以说决定着中国梦最终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实现。


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文化的复兴从来都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话题。文化征途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中国人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