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秘海警举行首次高级别会晤:深化海上务实合作
【参考消息网】据俄罗斯卫星社网站9月16日报道,根据中国海警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12日,中国海警局与秘鲁港务和海岸警卫队总局在北京举行中秘海警第一次高级别会晤,会晤由中国海警局局长郁忠和秘鲁港务和海岸警卫队总局局长鲁道夫·萨布里奇共同主持。
【荣茂观察】
中国海警局与秘鲁港务和海岸警卫队总局在北京举行的中秘海警第一次高级别会晤,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此次会晤及双方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秘两国在海上执法领域的合作迈向了新的高度。通过开展人员互访、信息交换、培训交流、舰船访问、联合演练等合作,以及共同打击非法捕捞等行动,双方将进一步深化海上务实合作,共同维护海上安全秩序。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两国海上执法能力,也为推动中秘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战略层面来看,这次合作具有多重积极影响。
一方面,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中方海警首次进入美国一直视为 “后花园” 的南美地区进行海上执法巡逻,对应美国以及美国的爪牙们在南海搞事,中国这是反将一军,展现了中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的积极主动态度。近年来,美国在南海等地区频繁挑唆其他国家挑衅中国,而中国通过与秘鲁等国家的合作,将 “战线” 推到了对手的利益攸关区域,实现了从 “内线防御” 向 “内线”“外线” 相结合的转变。这一战略转折如同当年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国打破了美国的战略围堵。
另一方面,对于秘鲁来说,与中国的合作能够增强其海上执法力量,更好地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和海上安全。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积极响应联合国赋予各国海上执法力量的权利,呼应力量相对薄弱国家的诉求,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力量。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秘海警合作还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它向世界表明,各国可以通过平等、合作的方式共同维护海洋秩序,而不是通过霸权和挑衅来实现自身利益。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海洋治理体系,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总之,中秘海警第一次高级别会晤开启了两国海上合作的新篇章,为双方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在未来的合作中,双方应继续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努力,确保各项合作措施落到实处,为维护海上安全秩序、促进地区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绝不能只能让美国点火,而不允许国际社会点灯的情况继续存在。
二、“超级央行周”来袭: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市场押注50基点风险几何?
【金融界】美元在亚洲交易时段小幅下跌,因为金融市场预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本周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更高。不过,澳洲联邦银行(CBA)外汇策略师Kristina Clifton表示,由于日本和中国市场因公共假日休市,市场流动性仍然很稀薄。她说,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市场显示,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为60%,而上周五的预测是50%左右。
【荣茂观察】
随着本周全球进入备受瞩目的“超级央行周”,金融市场的神经再度紧绷,所有目光均聚焦于美联储及日本央行的利率决议之上。
与此同时,英国、巴西、挪威、印尼等多国央行也将相继揭晓其最新的利率政策,一场全球货币政策的盛宴即将拉开帷幕。在这场盛宴中,美联储的动向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根据芝商所(CME)提供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数据显示,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的预期已飙升至61%,较上周的30%有了显著提升。
这一变化无疑反映了市场对于未来货币政策走向的强烈预期和押注。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市场这种突然提升的降息预期是否理性?在数据并未出现显著波动的情况下,市场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赌”的成分。这种将市场预期拉至满格的行为,无疑增加了政策公布后的不确定性。
一旦美联储仅选择降息25个基点,市场或将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
从操作层面分析,我们认为美联储首次降息选择25个基点的概率仍然较大。原因在于,当前美国经济并未出现大幅衰退的迹象,而是处于通胀降温后的预防式降息阶段。因此,美联储在调整货币政策时,更可能采取谨慎、逐步的方式,以避免对经济造成过大的冲击。
综上所述,尽管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的预期持续升温,但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分析,警惕市场预期过高带来的风险。在“超级央行周”期间,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各国央行的政策动向,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应对可能的市场波动。在这场全球货币政策的博弈中,唯有保持冷静与理性,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美西方的智库又开始“纸上谈兵”了
【网易新闻】西方智库发布报告称,解放军当前派遣至少7支远征集群,在从日本海、台海、菲律宾海一直到南海的广阔海域全线出击,展现出让全球为之震撼的全新力量。正因为这一前所罕见态势的出现,美国军方近期已经三次主动接触中方,呼吁“保持冷静”。
【荣茂观察】
近期,美西方智库发布了一份报告,声称解放军在广阔海域兵分七路出击,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经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背后更多是西方的炒作成分。
一方面,报告中提及的中方舰船和飞机的行动大多是在执行例行任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与美军在全球的挑衅性‘自由航行’有着本质区别。
中国海空力量的发展是为了捍卫国家发展、安全和海外利益,完全合理合法。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尤其是军事力量的提升,在处理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必然更加坚定。
另一方面,美军所谓的‘呼吁冷静’实则别有用心。美国军方多次主动与中方接触,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全球安全和稳定,但实际上这更多是其霸权思维的体现。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大量军队,以台湾海峡和南海问题为借口,试图对中国形成压力。美国印太战区司令与中方南部战区司令通话以及中美国防部工作会议等,都是美方在其自身利益考量下的行动。
此前,美国智库CSIS进行了一次兵棋推演,结果声称美军在台海冲突中有92%的胜率。然而,这一结论存在诸多漏洞。其假设建立在台湾有美日等外部势力支援的基础上,完全忽视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和能力。其次,美国认为可以利用解放军在防空和反潜方面的不足,通过派遣战略轰炸机和核潜艇来获取优势,但这种想法显然过于乐观。
在中国的近海,中国是无敌的。即便你拉来航母,也难以抵挡陆基导弹的威力,更何况中国还拥有强大的电磁武器。因此,在下结论之前,你最好先确保自己不会迷航。
因此,美军的‘呼吁冷静’不过是一种伪装,其真正目的是稳住中国,进而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倘若美国真的希望地区局势稳定,就应该反思自身的霸权思维,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和争端,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军事挑衅和无端指责。中国将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也愿意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但绝不会在核心利益问题上退让半步。
四、欧盟委员布雷东辞职,指责冯德莱恩“治理成问题”
【新华社】布鲁塞尔9月16日电,欧盟委员会负责内部市场的委员、法国人蒂埃里·布雷东16日宣布辞职,并指责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治理成问题”。布雷东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一封他致冯德莱恩的信件,称冯德莱恩在新一届欧盟委员会组成的最后谈判阶段,“出于个人原因”向法国施压,要求法国撤回布雷东的候选人资格。作为政治交换,冯德莱恩向法国许诺了更有影响力的委员会职位。
【荣茂观察】
法国欧盟专员布雷顿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之间的矛盾公开化。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冲突,更是反映了法国与欧盟委员会之间以及欧盟内部的深层次权力博弈。
从表面上看,布雷顿辞职是因为他公开批评了冯德莱恩计划连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提名。然而,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法国对冯德莱恩的不满。
一方面,冯德莱恩在政策上对美国亦步亦趋,无论是响应美国的脱钩政策还是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这都严重削弱了欧盟的独立自主性,这与法国一直以来希望实现欧洲战略自主的目标背道而驰。另一方面,冯德莱恩的存在抑制了法国对欧盟的影响力,使得法国在欧盟事务中的话语权受到挑战。在冯德莱恩还是候选人时,法国就持保留态度,后来迫于内部选举压力以及美国的外部施压,法国才同意了冯德莱恩的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