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这样一则消息刷屏?
还上了微博热搜榜↓
咋回事?原来,惹祸的是咖啡烘焙过程中会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
丙烯酰胺。
事情缘起于3月30日,美联社、路透社等媒体的一则报道——洛杉矶一家法院裁决,
星巴克和其他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产品必须贴上致癌警告标签。
《赫芬顿邮报》相关报道截图
洛杉矶高等法院法官博勒(Elihu Berle)在周三的一项裁决中表示,包括星巴克在内的大约90家咖啡零售商,由于没能提供确切的证据、证明咖啡烘焙中产生的化学物质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这些零售商在加州的所有咖啡馆必须给它们的产品贴上致癌警告标签。
有媒体指出,不仅星巴克,本次案件中被告上法庭的还包括绿山咖啡、7-11、斯味可、卡夫食品等90名咖啡烘焙商、分销商和零售商。
星巴克和此案中的其他原告可以在4月10日之前就此裁决提出反对意见。
法庭文件显示,加利福尼亚州有毒物质教育和研究理事会(CERT)于2010年首次起诉星巴克等公司,称这些公司对于所出售咖啡中含有高含量的丙烯酰胺(一种有毒并致癌的化学成分)这一事实,未能向消费者发出警告。
在3月28日结束的第二阶段审判中,这些公司试图证明,接触丙烯酰胺有一个可接受的“非严重风险水平”,即消费者一生中喝咖啡时,接触的丙烯酰胺的含量会在这个可接受的值域中。
法官博勒裁定,这些公司未能证明有这样一个可接受的值域,因此它们的产品必须贴上警告标签,向消费者警示丙烯酰胺的危险性。
星巴克回应:该裁决针对整个咖啡行业
3月31日,星巴克中国表示,
加州法院的裁决并不针对星巴克一家,而是针对整个咖啡行业。
目前,全美咖啡行业协会已就该裁决发布公告,坚称咖啡是安全饮品,法院裁决误导公众。
公告表示:
在咖啡产品上贴上致癌警告标签将会是一个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美国政府发布的营养指南中指出,咖啡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世界健康组织(WHO)也明确指出咖啡不会致癌。无数学术研究都已经证明了饮用咖啡对健康的益处。
喝了咖啡真的会致癌吗?
致癌物质
丙烯酰胺,
到底会增加多少致癌风险?
看看权威专家怎么说↓↓
什么是丙烯酰胺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介绍,丙烯酰胺是一种有毒化学物 。2002年,瑞典科学家首次发现,油炸的薯片、薯条等经过化学反应容易形成丙烯酰胺。此后,科学家发现,很多食物尤其是经高温烹煮含丰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含丙烯酰胺 。
“不过,普通人关注的是是否含有这一物质,业内关心的是剂量有多少。”厉曙光说,丙烯酰胺在1994年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2A类致癌物,即对人类具有潜在致癌性,但尚缺乏人群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通过食物摄入丙烯酰胺与人类某种肿瘤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喝咖啡真的会致癌吗?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专家范志红介绍,咖啡丙烯酰胺含量确实很高,达到1100微克/公斤。
但毕竟1杯咖啡中只有两三克咖啡,用1100乘以0.003,结果是3.3微克。
这个数量是无需介意的。所以,每天一两杯咖啡就照喝好了。如果喝咖啡的时候加入黑糖,因为黑糖至少会放10克,其丙烯酰胺含量都在1000微克/公斤以上(台湾数据),比咖啡本身多。
“不过,话说回来,
咖啡爱好者所喝的浓咖啡,或者咖啡店里的浓香咖啡,和多数中国人日常喝几克速溶咖啡相比,前者可能要增加几倍甚至更多的丙烯酰胺摄入量。
它们很可能烤制过程受热更严重,而且冲得也比较浓。所以我能够理解,为什么美国公众对咖啡店的咖啡如此警惕。这类产品,还是偶尔过瘾比较好。”范志红称。
还有哪些食物可能含有
丙烯酰胺?
目前,市民主要摄入丙烯酰胺的来源并非咖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卞冬生说,“丙烯酰胺在很多常见食物中都存在,
比如方便面、薯片、面包、饼干、油条甚至家常的炒菜中都无法避免。
简单而言,只要是通过油炸、烘焙、烧烤等方式烹饪的食物,就会含有丙烯酰胺,咖啡豆本身并不含有这一物质,而是烘焙过程惹的祸。”
据丁香医生介绍,只要食物原材料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经过高温(>120℃)油炸、高温烧烤,发生美拉德反应后就会产生。
大量的食物可能都含有丙烯酰胺,越是颜色发黄、发褐、发焦的,含量越高,而且远远大于一两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