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1日,我参加了赵静(安替)和范铭的婚礼,为他们证婚。证婚人责任重大,差不多相当于西方的神甫或牧师吧,所以,我很认真的事先写了发言稿。今天推给大家看看。
婚礼很隆重,男方《纽约时报》的同事们从美国和北京飞来南京,女方《新闻调查》的同事们则由张洁带队前来,柴静等新闻人是伴娘。婚礼的过程很舞台,也非常感人,两位新人及父母们都哭了。
范铭的作品大家都熟悉,专题《命运的琴弦》、《注射隆胸》、《以生命的名义》都是调查性报道的范例,早年我们学院做了一个“《新闻调查》进南大”的活动,曾展映过一些,我还做了专场评析。她和搭档柴静在南大做了报告,谈的很好。
基督徒安替是网络名人,那几年他似乎一直很忙,忙了些什么,我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2006年的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国际报道奖由《纽约时报》的Yardley和kahn获得,他们获奖的报道是中国司法制度演变的情况,安替作为Yardley和kahn的助手分享了荣誉。
那时他们俩说,我是他们的婚礼最合适的证婚人。我也感到责无旁贷。
那时,我祝福他们——赵静和范铭——以及他们的未来。
证婚词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们:
晚上好!
受两位新人委托,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担任他们婚礼的证婚人。
在中国,担任证婚人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要朗读他们的结婚证,不过我不想照本宣科了,只是在这里郑重的公证:新郎赵静,和新娘范铭,于公元2007年8月11日在中国南京举行正式婚礼,结为合法夫妻。
我听说,在西方,婚礼的证婚人,差不多就是主持人,一般由神甫或牧师担任,今天,我没有牧师的身份,但是愿意引用他们在这个场合常说的话:我们现在聚集在这里,是为了新人要在上帝的面前结婚立约、建立美满的家庭来做见证。
牧师还会说,愿他们用圣洁的心,以正式的礼仪来结婚,走向幸福和快乐的人生。我觉得这样的证词也适合送给他们。
我并且也愿在这个时刻,介绍一下我对两位新人,新郎赵静和新娘范铭的了解。
坦率地说,我或许是他们最为合格的证婚人。因为我是新娘范铭的母校的老师,也曾经是新郎赵静的职业规划人和情感顾问;特别重要的是,我是他们的朋友,及他们爱情故事的见证人,对你们大家感兴趣的花边新闻,我也所知甚多。
一般的证婚词都会提及:“新郎英俊潇洒,成熟稳重,是一位才华出众、事业有成的好青年;新娘具有东方女性的内在美,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心灵手巧、善于理财,是一位可爱的好姑娘”,这样的证婚词不能说不好,但是如果用在赵静和范铭身上,未免平铺直叙、言犹未尽。
除了大家眼睛里看见的他们,我们还应该知道,世人对新娘范铭的作品的了解,远远超过了对她本人,范铭是一个好编导,她在中国最好的电视新闻栏目《新闻调查》同事们的帮助下,做出了许许多多激动人心的新闻贡献,其中的一些新闻节目已经永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
而赵静是一个好记者,好作家、兼批评家,他的作品渗透了良知,他的工作甚至跨越了惊涛骇浪、影响到了大洋彼岸,即使是本年度颁发的美国普利策新闻奖里,也饱含了我们今天这位新郎的努力和奉献。
无疑,范铭当年是三好学生;当然,当年的赵静不是。
但毫无疑问,他们今天都是好青年。在新闻界号召“三个贴近”的今天,一对如此优秀的新闻人喜结连理,意义深远。尽管,从双方单位的名称看,说“中国中央电视台与《纽约时报》喜结连理”有点拗口。
赵静、范铭今天的婚礼选择的地方很好,叫做江宁,我查了一下,这是南京历史上的第五个地名,来自晋武帝,当年晋武帝同志南巡至此,赞美说:“外江无事,宁静如此!”,因之称为江宁。
我觉得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此地适合建设和谐社会、建立幸福家庭。
今天的婚礼选择的时间也很好,8月11日。我查了一下“历史上的今天”,1872年8月11日,经清朝政府批准,在陈兰彬、容闳等当时有关领导的率领下,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詹天佑等30人前往美国留学。此后,他们及其后代,成为中国近代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力量。
很巧,赵静、范铭今天的婚礼,也是他们前往美国哈佛大学访学的告别仪式。
各位,前面我说过,西方证婚人在婚礼上会念《圣经》,中国没有《圣经》这个传统,只有《诗经》,那么,作为中国的证婚人,我只好来念一段《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芒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2500多年前的流行歌曲,我上大学时,对诗经下过一点训诂功夫,很怀疑它就是当时的婚礼乐。
那么,就在它的辉映下,我们在这里,祝愿两位新人同心永结,幸福永远。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永远?
答案是,如果你能爱一个人比他的生命更长久,那就是永远。
赵静和范铭,今天,你们要以此共勉!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