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墉卸任后,世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将从2月1日起担任世行临时行长。
世行方面表示,将尽快启动行长继任者选拔程序。“关于新行长机制,形式上要通过世行执董会投票选举通过,但按惯例一直是美国总统提名的候选人担任。”冯维江指出。
历史上,美国在世行拥有占掌控比例的投票权。金墉即是当年由奥巴马提名,他是1945年世行成立以来首位亚裔行长,也打破了多年来由政府或金融界人士出任世行行长一职的传统。
“鉴于特朗普的偏好与世行现在的业务并不一致,他在提名新行长人选时可能面临其他候选人的更有力的竞争。至于谁能接任,得看有哪些人宣布参选,并且还是要看美国提名谁。”冯维江表示,“而按照金墉担任行长以来世行确立的遴选行长的标准,一般会倾向于在大机构任职并且在发展中国家有比较丰富经验的人。”
近年来,世行行长由“美国内定”的“潜规则”也遇到挑战。
据报道,位于华盛顿特区智库全球发展中心(CGD)高级研究员莫里斯表示,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沿袭前者行长由美国人担任、后者总裁由欧洲人坐庄的惯例,其他国家早已不满。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也曾公开撰文,强调世行行长之职应针对世行职责遴选具有扶贫发展领域经验的专家,不应由美国银行家和政府高官“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