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在俩娃的殷切希望下,我请了三天假,带俩孩子出去玩,说来惭愧,由于工作繁忙,这还是第一次以纯粹的游客身份外出,在这之前,去大大小小的景区,考察也好、学习也好,都有一个工作关系在里面,这次不一样,全程自己订票,感触真不少。
干旅游景区的,如果真想学习其他景区的优秀做法,需要两次,第一次需要以完全的游客身份去游览,最能直观感受景区接待流程和服务质量;第二次适合和景区的高管团队交流,交流景区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复盘过程中必须代入到当时的情境中。这个属于职业经理人学习范畴。
©摄图网
对于投资人,考虑的问题都在外围,营商环境、资源禀赋、规划建设、组建团队等,投资人和投资人交流,相当于“谋事”,职业经理人,主要“做事”。
经过同行推荐,我带一家四口到湖北襄阳华侨城玩了两天。
华侨城是妥妥的央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89年建立了中国首座主题公园“锦绣中华”,是中国景区微缩版的集合,也创造了中国主题乐园的先河,之后在主题乐园和连锁酒店方面有很大的建树。
主要说作为游客游玩的感受:
1.产品组合的必要性
先说产品,襄阳华侨城有四个部分,三个园子和一个酒店,三个园子分别是幼儿游乐场、青年游乐场和水上乐园,跟其他乐园景区一样,坐落在城郊,相对集中,产品组合非常友好。尽管从景区的经营者来讲,拉大景区框架,有利于景区做大、做强,但是当你带着小孩,在40度的天气里,跑来跑去去旅游,如果距离太远,简直是一场灾难。
我家大妞8岁、二妞不到4岁,我和我爱人2带2,孩子们的体力和热情在高温的消耗下,很快就变得烦躁不安,具体表现是汗流浃背。没办法,来自于豫西秦岭余脉地区,习惯了夏日的凉爽,经常外出的我,都极其不喜欢高温的城市。
襄阳华侨城中,酒店里面开个门,可以直接到幼儿可以玩的游乐场,单这一点,给规划点赞。也让我深刻的意识到,不切实际的拉大景区框架,游客体验会逐渐降低,我作为游客,真的是一步路都不想走。
在景区运营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了增加景区的接待能力,停车场距离目的地很远,一车游客包含了老人孩子,因为停车多了200米,最终能够多走40分钟到1个小时的路程,这段时间可能在计划之外,很有可能需要压缩之后的行程。
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包含住宿的小组合产品的优势,某个小景区,可能在观光景区里并不占优势,或者只是个温泉、只是个拓展项目,但是景区内部有舒适度比较高的酒店,当景区和酒店变成组合产品时,竞争力超过了各自的水平,也就是1+1大于2,并且这种组合产品十分适合当下的抖音团购营销,所以,有需要的中小景区,可以考虑自建一个景区自营特色酒店,可能会增加一些工作量,但是对整个景区产品的扩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儿童度假产品的虹吸效应
我对城市公园、儿童乐园、动物园、植物园等这类旅游类产品的看法,一直以来是当作城市配套来看待的,他们的运作方式无限接近于景区,但是和景区有截然不同,主要在需求上,上述产品是刚需,是一个城市的配套,而大部分景区,是一种没有需求创造需求的产品。
©摄图网
作为城市配套,就意味着绝大部分游客是周边游,基本上是就近原则。实地探访,才发现什么叫做“南阳赚钱襄阳花”,在短短两天里,虽然游客不多,但能明显感受到,大约三分之一的遛娃游客都来自南阳。
为什么南阳人带娃跑100多公里跑到另外一个城市去游玩,原因就是南阳缺乏这样的配套,作为一个1000万人口的城市,带娃遛娃的庞大需求,不出意外的转移到了襄阳、洛阳、郑州。
我们可以预测,当南阳市拥有一个自己的同类型的儿童乐园,在产品品质接近的情况下,直接会抽走襄阳华侨城三分之一的客源,可能还会更多。
3.儿童游玩产品要充分考虑孩子需求
虽然在山岳景区工作,但是对主题乐园不算陌生,迪斯尼、方特、融创、银基、长隆、各种欢乐谷等,从业以来,看过的园子非常多,大部分是以成人的视角,或者旅游人的视角,来看产品是否优质。
襄阳华侨城奇趣童年,即幼儿游乐场里面的设计非常考虑孩子们的感受,有专门的儿童休息室,室内空调没有开得很低,餐厅的各种菜品基本上做的不咸不辣,等等吧,细节非常友好,比一些大园子做得更好。
©摄图网
4.票务政策的执行尺度值得景区同行思考
景区运营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不太好处理的问题,例如
景区对60岁以上免门票,碰见一个59岁零10个月的大叔,乐呵呵地跟检票人员商量,能否提前享受60岁的权益。
站在景区管理的角度,肯定需要一刀切,一天不差,符合条件就给免票,不符合就不免票,但是对于这位59.8岁的准老头来说,不免票肯定会心情不太好。
华侨城的奇趣童年,对1.1m以下的孩子免票,我家老二姑娘不到4岁,暑假测量身高印象是1.09m,检票的时候工作人员说超了,需要补票,我大概看了看,穿鞋后大约“超高了”不到5mm,工作人员要求拖鞋再量一下,家里姑娘不太乐意,最后也进去了。
作为景区同行,我对补票不补票没太大意见,因为800多块的团购,包含4个人的住宿、早餐和门票,已经很便宜了,这个价格要求严一些,完全理解。
但是,针对票务政策的执行尺度,还真值得认真思考下,是否给予检票人员一定的尺度。对于距离政策权益线比较近的游客,让他们占个便宜,是否能够增加一些口碑?当然,会不会来卡bug的人太多,最终造成经济损失,或者破坏了价格阶梯,这个执行尺度的弹性,值得思考。
好巧不巧的是,园子里有一个需要1.1m以上的儿童才能玩的幼儿版密室逃脱,在那里我家老二姑娘被测量的身高是1.07m,身高不够,无法体验,姐姐可以去玩,妹妹不能玩,又哭了一场。感觉在景区看到的,带娃出来旅游的父母,都是超人。
当然,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整体游玩的体验,作为全年无休、超大工作强度的景区工作狂人,能挤出两天时间带孩子们外出,能看出她们还是挺开心的。3个小时车程,就能够出省带娃游玩,价格亲民、产品友善,给身边几个想带娃外出的同事也推荐了。
最后,对于景区同行,四处跑着看景区,关注点总是在经营理念、产品打造、管理办法、业态创新等上面,偶尔也应该以游客的身份去转转,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对我来说,看游客排队一小时,内心毫无波澜,真正自己外出的时候,排队十分钟都受不了,这种真实的游玩体验,最能够给管理人员敲响警钟,毕竟旅游景区属于服务业,游客才是大家的衣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