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很多人将此奉为人生的黄金法则,每当面临抉择便要告诉自己:我一定要选好,一定要选好,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以你不敢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不敢选择喜欢的工作,不敢选择自己的方案,选择喜欢的城市甚至是喜欢的人。过分的谨慎,让你的选择成本变得越来越大,甚至逼自己将选择权拱手交给别人,毕竟那个人比自己资历深,而且出了错也可将责任一并推出去。
但是我觉得在面临决策时,我们不要害怕焦虑或逃避它,因为只有不断地决策,不断地积累,我们才会更加熟练掌控自己的人生。
经常能够在论坛上看到网友这样的提问:
“
本人非211学院毕业,现在迷茫中,不知道要选择去外企还是考公务员,
公务员,稳定、钱多、事儿少……但晋升颇有难度,
外企的话,压力大、不稳定、但是晋升条件好,做到中层的女主管也见到过不少,
但是公务员的福利待遇正在削减、可外企在中国未来十年的日子也不好过。
……
我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我的职业生涯才能不后悔。”
“我在帝都做了两年的程序员,公司没什么发展,感到迷茫,父母又在催我回家乡三线城市,家乡虽然稳定但是没什么机会啊,谁能告诉我应该选择哪一条路。”
“大学毕业,没有一技之长,该不该从行政做起。”
我仔细阅读了这些问题后发现,这些网友他们并不是因为对某个领域信息闭塞,去请教那个领域的职场大咖做解答,也不是因为职场失意,想要别人给他们一些意见。
相反的,听他们表述,他们懂的东西比你还多,甚至有时候把问题都写成文章来提问,洋洋洒洒近千字。
但是
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知道了各中利弊之后,不敢做决定,妄想着别人帮他们选择一条职业道路。
我就在思考,到底为什么这些人那么害怕做决定,为什么要将这辈子最重要的职业选择交给网络上一些素不相识的人来做定夺。
在一家银行机构工作的王玲,最近变得越来越郁郁寡欢,体制内的工作消磨了她工作的热情。
两年时间,每天都是重复着贴发票,录数据,招待前台办理业务,工作技能上也仅仅只是录数据比别人快,贴发票贴得比别人整齐而已。
她开始抱怨:要是当初不听从母亲的意见,回到家乡,也许今天在大城市不知道工资能够升到多少,能够结识到多少牛人。
可是这一切,全都因为两年前母亲的那一通电话造成的。要是当初母亲支持她在大城市发展,现在的结局可能完全不一样。
回到家,王玲也是板着个脸,她好像在无声地控诉他的母亲,控诉这个不公平的社会。
全中国有多少处在体制内的银行机构的人,就会有多少躁动的心正在挣扎。
只是我想说,父母的意见会对我们的选择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你自己,难道就不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吗?
在这个时代没有谁能强迫你干任何事,包括你的父母。
尽管父母在观念上会认为进入体制工作,稳定、体面、会给他们的脸上贴金。他们也只是建议和说服,决定权还是在你自己手里。
即便父母再怎么坚持,如果你坚信自己可以扛得住,父母也没有办法。
但是很多事实是,
你自己根本就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去承担面对外面大城市竞争的风险,也不敢面对失业,却将责任全部推给了父母,说父母扼杀了你发展的希望。
而且这是你自己的人生啊!
把自己人生选择权交由别人定夺的时候,他们往往也会将责任也一并推到那个人身上。而自己仅仅只是个无辜的受害者。
不知道大家是否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话:“早跟你说你那样做,你不听,现在好了,事实摆在那。”
我在工作中就经常听到这些事后马后炮。他们在工作一开始不参与到团队的决策上,只是发表了一下意见,真正做决策的时候他却躲得远远的。
但是等到事情发生了,工作出状况了,他们会第一时间站出来指责你,“当初我就说要选择A方案,你偏不听,非要选择B方案,现在好了,以后你还是少开尊口。”
对于这种事后马后炮,我只想将怼回去:“当初做决定的时候你在哪里。而且,现在又不能重来一次,选择A方案你就保证一定能成?”
在成长中,如果经常有这样的言论来评价你的选择,那么你要小心。这些人不会给到你多少实质性的意见,相反,落井下石才是他们的目的。
久而久之,你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我还是尽量少做决策吧,把决定权交给别人,不然的话做砸了又要被人说,做多少错多少。
然而却没有人告诉你,其实一件事做不做得成,有时候不能单纯地归咎于选择错误,其中还有各种各样人为的因素,客观的因素,但是只要不成功,总会有喷子站出来替你找原因,而原因大多就是,你的选择错误了。
渐渐地,连一些小事你也不敢做主。比如旅游打算要去哪里?随便吧,听大家的;明晚要去哪里吃,不知道啊,听听大家意见怎么说。
渐渐地,由于你很多事都不敢自己做主,你的选择成本变得越来越大。
你在翻阅了一些名人语录之后,相信了“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这样的话。一定要选好,一定要选好,不然的话,一失足成千古恨。
于是原本非常正常的一个心理决策过程在你这里却演化成一场孤注一掷的赌博。但是你自己却没有足够的学识和经历可以去判断,做出的决定是否就一定好。
你已经输不起了,到了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关头,你的思维定式已经告诉你答案,让牛人来帮你解答,这样子成功的概率会高些,风险会小些。
这些牛人给的建议适合你还好,要是不适合,那就是一顿黑,取关、咒骂、发评论诋毁。
没有人天生就能够做正确的决策。
那些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人”,他们没有告诉你,他们在做了多少次错误的决策之后,逐渐积累了在关键问题上决策的重要经验,才有了后来轻描淡写的那句话。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是有前提的,把这句话抽离了原来说话人的环境和场景,在其他地方就开始不适用了。
而多少人不分青红皂白的照搬照套,留给他们的,就是输不起的选择。
于是他们宁愿相信一选定终生,也不愿意去自主尝试决策,更不愿意去努力。
马云如今已经是富甲一方的企业家,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在阿里巴巴之前,马云创业做过四个公司都相继失败了。
先是一个外语培训班,失败后又做了一个翻译社,紧接着又做了一个中国黄页,又失败了,怎么做怎么亏本,在北京又开了一个合资公司,做不到半年还是失败了。
我们在惊叹马云屡战屡败的勇气的同时,也能得出一个道理:阿里巴巴能成为如今的商业帝国,是马云做的一个正确的决策,可在此之前,是由四个错误的大决策再加上无数个小决策所积累和磨练出来的决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