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树下随想
想一想产品,想一想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搜猪  ·  生猪现货日报|全国均价15.64元/公斤 ... ·  23 小时前  
搜猪  ·  正月初八开工大吉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树下随想

价值 2 美分,给想出海“赚”美金的程序员一点点建议

树下随想  · 公众号  ·  · 2022-05-31 08:23

正文

Photo by Tim Mossholder on Unsplash

两周前,作为独立开发者的我,因为一句临时兴起的话,成立了一个付费的社群。


诚然,这样一个付费社群,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我是完全当它是一个新产品来体验,听取群里的各方意见,边学习边尝试边运营,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这个社群让我感觉特别有趣,也能驱赶一下独立开发者的孤独感。


目前已经有 160+ 位同学加入,此群最初的目的很简单:分享独立开发与海外小产品的信息,对于向往成为自由独立开发者的同学,可以在群里互相交流学习。若需要了解群的起源,文末有简单的来龙去脉。


在经过了两周的信息分享与交流,观察群里各位同学的聊天内容。根据本人几年的出海小产品变现经历,有以下的个人浅见,希望对作为程序员的你能起到启发作用,在出海这条路上坚持下来,并获得优秀的成绩。


一、想赚钱,就先把赚钱这件事搁一边。


没有谁不想赚钱的,但若一开始就盯着赚钱这件事,大概率是走不远的,为什么这样说?


以我为例,从 2018 年初,利用空余时间,开始以副业的形式做一些出海产品,当时若只盯着赚钱这个点,完全坚持不下来的,因为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投入与产出比是会让人崩溃的,一年下来没几个付费用户,用户也不见怎么增长,相信没几个人能坚持下来,正反馈来得实在太慢了。我也加入过不少付费社群,一周没正反馈,不少网友就开始焦虑了,慢慢就开始放弃了,更不用说长达一年的时间了。


所以,先把赚钱这件事搁一边,或者直接忘记它,把预期适当进行降低调整。


例如:

  • 上线第一款海外小产品,完整了解整个产品的从 0 到 0.1 的上线流程。

  • 获取第一个用户。

  • 联系 10 个用户进行沟通,迭代产品。

  • 第一个产品就是为了踩坑的,是为了第二个产品积累经验。


调整预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积小步,积小胜。下图很好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克服英语阅读这个抗拒心理


说来奇怪,作为程序员每天敲的代码就是英语,几千上万行都信手捏来,但对于阅读大量英语资料依然非常抗拒,习惯用工具通篇翻译为中文,然后再进行阅读。


这种习惯产生的弊端是什么呢?

  • 阅读的时候没有放到英语的语境下进行上下文理解,翻译软件毕竟功能还是有限的,这样导致阅读起来不通顺,容易出现理解偏差。

  • 看中文翻译,我们没法接触到一些关键的英语单词,但这些英语单词有可能是一个产品的需求点,或是做 SEO 的关键词。

  • 没有了上面提到的关键词,就会产生了一连串的问题了,从关键词产生的关联性关键词没法获取了。

  • 关联性的关键词被忽略了,就会限制了你脑海中可以联想的范围,因为看一个产品,不是为了“抄”这个产品,而是为了发散思维,引发出另一个类似产品或另一个熟悉的产品场景。

  • 思维发散不了,到最后发现这个产品没有亮点,可能没过几天就忘记了。


上面提到的一连串反应,都将降低我们的好奇心。对于还没赚到第一块美金的人来说,能保持好奇心才拥有持续的推动力。


再退一步说,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求职时不也是加分项么?


补充: 所以我在群里举办了一个 15 天坚持英语阅读的打卡活动,出发点正是要对抗上面的弊端。


三、学会有效提问


若你加过一些学习群,下面这张图大概率看过了,而且看的频率还会很高。




我们加群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学习一些优秀人的思维方式,当我们在群里混的时候,应该要明确如何“混”。


我们俗称的:“混”群,特别是有价值的群,一些无脑问题只会让人感觉你是一个缺少行动力的人。群里大家以文字交流,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这个人如何在群里参与交流的。


若某人一直问一些大而空的问题,张口就来的观点,只有情绪,没有逻辑,没有论据的,这样的人只会被其他人远离,若你某天想加群里的某位大佬请教问题,看你平时在群里的发言方式,就算好运被加联系人了,被拉黑也是分分钟的事。


一个好的提问,就是对问题的一个思考过程,下面就是我的逻辑:


我查了 xxx ,我理解为xxx,但疑惑xxx,不知道xxx对不,大家如何看xxx?


我虽然谈不上有什么提问艺术,但起码自己在此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对于持相同观点或不同观点的网友都可以开展讨论,互相学习。


推荐以下内容进行深度阅读:

技术人员必读:《caoz谈能力成长系列 - 提问的技术》

https://mp.weixin.qq.com/s/zvGixaCSkVX64iNNkksyUw

这里推荐一本书:《提问的智慧》

https://github.com/ryanhanwu/How-To-Ask-Questions-The-Smart-Way/blob/main/README-zh_CN.md


四、链接请多点击几次


有些人会奇怪为什么我每天都有看不完的产品信息。其实很简单,只是我点击的链接比你们多而已。


例如我在群里说过好几次,最喜欢看下面这种类型的推特主题了,因为有一种看人家作业的感觉,只要我点击进去,我就能看人家做了什么产品,如果我再查看此人的推特个人资料,就有可能看到此人对产品的思考过程,因为不少老外是 #building in public



再比如,我们平时使用 Google 进行关键字调研的时候(例如某个 SaaS 关键字),也许会看到一些小产品在卖广告,这时候就要特别留意了,因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虽然是小众,但依然有利可图,千万不要去本能地抗拒广告链接。因为小产品也有我们忽略的地方,为什么这个小产品会花钱打广告。这时候广告就要多点击,看看到底是什么产品,这个产品解决了用户什么问题,背后到底产生了多大的价值。


也许,你与下一个伟大的产品,只差一个点击。


Just my two cents.


题外话:

一周前临时兴起的玩笑话,看下面截图,然后我居然建了一个付费社群(29 元/月),你说意外不意外,哈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