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浪财经微信号,把套牢你的股票代码回复给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哦!
来源:姜汁满头(ID:linlinisdead)
作者:西岛
逃离北上广,在技术上其实十分简单。复杂的,是逃离时的姿势和态度。
就好像情侣吵架,谁先开口说分手,谁就占得了上风。
这是原则性问题,绝对不接受妥协。
很幸运。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吵里头,北上广都不会开口说话。因此我们轻而易举地便抢到了主动权。
任何一名打算逃离北上广的都市中产阶级,都要谨记:姿势必须优雅,态度必须凛冽。否则,逃离北上广,便失去了意义。
逃离北上广的首要条件,是月薪必须达到一万。
月薪一万是逃离北上广的前提。月薪不到一万,没有资格说逃离。月薪不到一万,不是你逃离了北上广,是北上广抛弃了你。
月薪不到一万,难免就有点像被老公抛弃的中年主妇:没有姿色,没有钱,自然也就没有了姿势和态度。哭哭闹闹,一脸深闺怨妇的凄惨模样。
所以月薪一万非常重要。哪怕你恨透了北上广,也先要达到月薪一万,才能有基本的底气说逃离。
当然也不是月薪越高,底气越足。月薪五万的人已经不怎么想这事了,月薪超过十万的话,北上广就是天堂。
月薪达到一万,恭喜,你已迈过了逃离北上广的第一道门槛。有资格逃离北上广了。
月薪上万人士,现在可以开始着手酝酿。也可以说,为逃离北上广做铺垫。
逃离北上广,不提倡说走就走。太小家子气。诚如外交部所说,我们中华礼仪之邦,讲求的是“勿谓言之不预”。
因此,至少要提前五天开始酝酿。给北上广一些挽留你的机会。
时间,最好是从周一到周五。
五天是酝酿的极限。不能再短,也不宜再长。酝酿太短,没有时间好好思索,可能会犯下一些令人追悔莫及的错误,比如辞职。酝酿太长,容易碰到一些预期外的突发情况,导致逃离行动偃旗息鼓,比如加班。
如果偃旗息鼓,那你的前期酝酿就会变成一个笑话。
因为酝酿的最佳阵地,是朋友圈。
只能是朋友圈。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是追随者最多的阵地,远远超过粉丝只有一两百人的新浪微博。在这里,我们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话语权威。
于是酝酿便来得有意义。态度,也渐渐显得凛冽了。
酝酿内容无外乎这些:雾霾、高房价、堵车厉害、人情冷漠。
地铁当然挤,但最好不要发朋友圈抱怨。很容易暴露自己月薪不到一万的事实。
月薪上万人士,自然都坐网约车。必须坐,哪怕1.4倍的溢价也要坐。不在早晚高峰时坐几回网约车,抱怨拥堵,就是无病呻吟。
共享单车是月薪两万人士的专属。月薪一万的北上广中产,房子一般租在通州或昌平。骑车上下班,简直要命。
用四天时间,将北上广的空气、饮食、房价、拥堵、人情淡薄,在朋友圈纷纷吐槽一遍。
吐槽必须短小精悍。五十字以内,每天一条。长了,多了,难免有沦为祥林嫂之嫌。那么,酝酿的姿势,就很容易沦为泼妇骂街,不够优雅。
姿势必须优雅。优雅,是当代都市中产阶级生活的氧气。
氛围已经慢慢酝酿起来。逃离北上广的铺垫,水到渠成。到第五天时,适时来一篇总结性陈辞:转发一则高知份子的公众号文章。
这类文章在网上很多:中科院院士逃离北上广宣言、北大博士逃离北上广声明、年薪百万程序员逃离北上广自白书,选择一篇顺眼的即可。
至于这些文章,究竟是不是出自中科院院士、北大博士、或年薪百万程序员之手,一点不重要。重要的是,摆明自己的态度:再见,北京。
指桑骂槐,隔山打牛,优雅、决绝而凛冽的形象,呼之欲出。
更重要的是,通过转发,这种极具行为艺术感的手法,把自己拔高到跟院士、博士、年薪百万人士平起平坐的层面。
从周一酝酿到周五,铺垫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半个朋友圈的人,都隐隐闻出些味道来。
毕竟铺垫了那么久,再不逃一逃,可能就要黄了。
五天过去了。北上广毫不领情。没有以工资暴涨、房价暴跌来回应你的铺垫。于是,该走了。
明天是周末。周五下午下班前,你确定了一下,周末不用加班。如果这时再不迈出最后一步,就来不及了。长达五天的酝酿,应该在周末开出绚烂的花朵来。
丽江是最好的。丽江永不过时。你依稀记得,前不久网上有篇文章,讲的是某个北京中产家庭,为了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全家搬去了丽江。
转发量很高。这么多年过去了,中产阶级一点儿没进步,心中世外桃源的范本,始终就是丽江。
每个中产阶级都向往丽江。就像每个中年男人都有处女情结一样。
到丽江,几乎就是极限了。丽江边上可能有一道结界,一道用金钱筑成的结界,每个走到结界边上的中产阶级,抬头看看,都会知难而退。
一搜。吓了一跳。到丽江的机票如今一张要两千多,单程。
你算了一下。不是很复杂的数学题,心算即可:月薪一万,刨除房租、饮食、社交,结余还有四千。
如果买了去丽江的机票,这个月剩下的钱,还够买宜家的香薰蜡烛吗?还够去三里屯享用一顿英式下午茶吗?还够到工体西路,喝一杯假洋酒,嘴角含笑,醉醺醺地鄙夷这城里的碌碌众生吗?
不值得!你恶狠狠地把目的地改为了成都。
成都最近很火热。朋友圈里都是想去成都的人,但没几个人真去过。你知道,为赵雷心醉的人,大多月薪不足一万,甚至不足八千,无力负担一趟到成都的旅行。你去了,便是抢了先机。
很好。深夜出发,凌晨抵达成都的机票,仍在打折,八九百足以搞定。
再看看酒店,心头一惊:地段稍近,品相稍好些的酒店和客栈,一晚纷纷要卖六七百。
便宜的不是没有。一水儿仿muji的家具和床单,淘宝批量生产,价格不到原价的四分之一。文艺小清新范儿在北上广过时了,在成都还方兴未艾。
你怒了:这他妈跟我家有什么区别?我一晚花三四百就为了住这破屋子?
仿muji床具睡着什么味儿,不用特意跑去成都体验——你清楚得很:动作稍微大点儿,床就叫得比你俩声音加起来还响亮。第二天起来,腰酸,脖子酸,心口比腰和脖子都酸。
选了很久。从七点到九点。最后,你选定了一些性价比极高的逃离点。比如,位于张北的草原,位于延庆的野鸭湖,位于古北口的农家乐,等等。
这些地方非常好。被大自然和农村环抱,很有逃离的氛围。花费不高,结余下来的钱,还够这个月吃一顿三里屯的brunch,或英式下午茶。地处郊区,离出租屋很近,拦个冀字头的网约车即可,不用担心1.4倍的溢价——甚至可以骑共享单车,体会一把月薪两万的感觉。
明天周末,月薪两万人士都跑成都去了,没人跟你抢。
快了。不管怎么样,这出酝酿将近一周的逃离大戏,终于快落下帷幕了。
延庆的鸭子到底不同。你站在野鸭湖的湖畔,发自心底感叹,跟北海、颐和园那些家养的完全不一样。
你回头,看看南边的北京城,笼罩在灰蒙蒙的雾霾之中。相比之下,延庆的蓝天之下,你变成了梁朝伟,野鸭变成了鸽子,延庆看着也不像延庆,像是静谧的伦敦。
可以了。差不多可以发朋友圈了。图文都要精炼,重点是蓝天,一定要拍蓝天。延庆的蓝天比市区要多。蓝天足够魔幻现实主义,只要有蓝天,北京和丽江,没什么区别。
留言和点赞潮水一般涌来,可能有平时的四五倍那么多:
挖槽,真走了?
说走就走,牛逼!
羡慕你啊,天天出去玩儿!
溢美之辞将你带上人生的巅峰——此刻情绪到位了,连你自己都以为自己真的逃离了北上广。
这种高潮一般维持两三分钟。随着朋友圈被刷新了四五条,留言和点赞也慢慢少了。你无意刷到一位真跑去成都的熟人——这意味着他月薪很可能达到了两万。你气冲冲地屏蔽了他的朋友圈:傻逼,就知道炫耀!
两三分钟后,你慢慢冷静下来,开始琢磨:反正升不了职,买不了房,涨不了工资——是不是真的应该逃离北上广了?
这种念头最多维持十五秒,一闪而过,比高潮还快。你从高潮中缓过神来,进入认真思考的贤者时间:
如果你做自媒体,你得想想,除了北上广,哪里还能容纳你。
如果你不愿结婚,你得想想,除了北上广,哪里还能容纳你。
如果你喜欢同性,你得想想,除了北上广,哪里还能容纳你。
如果你不喝白酒,你得想想,除了北上广,哪里还能容纳你。
不婚、丁克、同性恋、自媒体人……似乎除了北上广,全中国找不出别的地方,能同时庇护这么多的异端。
虽然你事业有成,月薪过万,但离开北上广,可能立即降至五千,甚至还有失业的风险。
在北上广是有盼头的:等到房价二十万一平那天,月薪可能会涨到两万。
连范柳原都逃不出战乱时的香港,凭什么你可以逃得出北上广?
中产阶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幻觉:出了北上广,就能过好日子。其实古人早就说过:贫贱不能移。外地人也不是没见过人民币的。想到北上广之外体验一回当大奶奶的感觉,可能要月薪十万才够。
逃离北上广这种行为艺术,一般玩过两三回过后,很快就腻了。毕竟这里的行为艺术家太多太多,月薪上万的人也太多太多,每年成千上万的逃离大军里,都市中产阶级们,并不会显得特别扎眼——
就跟他们来的时候一样。
过去一年,我们总会听到身边各路朋友纠结,到底是离开北上广,在小地方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还是继续留在这里,浴血奋战?
许多人也许无数次问过自己:为什么要留在北上广?
下面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逃离北上广?要走你走,反正我不走》
来源:吴晓波频道(id:wuxiaobpd)
我常被问及一个问题:大城市交通堵、房价高、空气质量差,为什么每天仍有那么多年轻人像疯了一样往那里跑?
在18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曾提出:城市扩张的最终结果是城市覆灭。
但200多年过去了,马尔萨斯的预言好像落空了。
人类在进入互联网世界之后,就又有专家提出,互联网把世界推平,所有信息以更快的速度流动,人类没必要在大城市里蜗居。
我们完全可以住在僻静的乡村、辽阔的海边,在那个空气清新、安静的地方与全世界进行信息沟通、学习。
所以,他们认为互联网发达的结果是人口从大城市中溢出。
不过很可惜,在过去的几年里,全世界的超大型城市,比如纽约、伦敦、东京、上海、北京等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在急速增加。
为什么呢?在我看来,这大概有两个层面的解释:一个是服务层面,一个是创新层面。
所谓服务层面,就是在大城市中,受教育的机会更多,医疗水平更高,各种消费比较方便。
因此,大城市适合一个喜欢消费,乐于分享生活的人居住。
另一个因素是创新层面。
美国评论家简·雅各布斯曾写过一本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这本书被誉为城市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在书中,她指出城市不是一栋栋冰冷的高楼大厦,而是一个个空空的容器,人们可以在里面彼此交流互动,也正是在这些面对面的真实交流和互动中,新的思想会不断被碰撞出来。
所以,简·雅各布斯认为,人口稠密会加速知识的产生。在此基础上,他创造了一个很新的名词,叫做“知识溢出”。
几年前,全球专利问题的专家亚当·贾菲针对雅各布斯提出的“知识溢出”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结果发现,一个发明者常常会受到同一区域其他发明者的启发,对同一城市专利的引用次数差不多是其他城市的10倍。
这个逻辑不仅适用于专利应用,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比如,一个歌手创作出的音乐,可能会被当地舞蹈俱乐部经常在街边播放的旋律所影响。
由此,亚当·贾菲计算出一个公式,就是城市人口密度每增加50%,人均生产力就可以增加4%。
雅各布斯和贾菲的研究,还能够解释很多问题。
比如,我身边有很多从事TMT行业的风险投资人和互联网老总,他们常跟我讲,他们一年起码得飞一趟硅谷,到那里的星巴克、创业公司和人交流,从而获得新的灵感。
但是,今天是互联网主导的世界,几乎所有知识都会以最快速度传递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还要每年风尘仆仆地跑到硅谷,去面对面了解信息呢?
这就是雅各布斯所谓的“知识溢出”,人与人进行现场交流,语言的相互碰撞和知识的互相交融,会诞生新的创意和想法。
前段时间,我在杭州接待一位歌手。几年前,他还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艺人,现在已经成为男神,坐在西湖边喝杯咖啡都需要戴眼镜。
我问他,在你的音乐创作生涯中,最让你怀念的时光是什么?
他说,是十多年前,他背着一把木吉他,跑到北京,住进北京那间电线乱拉、老鼠蟑螂乱爬的地下室时。
在那个地下室,他见到了全中国怀揣梦想、野生成长的地下歌手们。他们互相交流,让他获得音乐的灵感。
这就是大城市的魅力。
它就像一个才华绞肉机,在血肉模糊之中,大部分人会被淘汰,只有少数人会像钻石一样被提炼出来,而这正是青春的野生梦想。
来源:姜汁满头(ID:linlinisdead)
本文编辑:钟艳蓉
推荐阅读:
年薪过百万=人生赢家?3个血泪故事告诉你,基金经理的真实生活……
你的死工资,正在拖垮你!
我就没想当个有钱人,凭什么要求我有上进心?
版权说明: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