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粉和纸尿裤,是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最关注的产品。《消费主张》调查发现,花王、好奇、帮宝适、妈咪宝贝等外国品牌的纸尿裤很受欢迎,人们认为这些外国产品的透气性、吸水性、舒适性都比国内产品要好。中国纸尿裤真的不如外国纸尿裤吗?
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商场、超市,还有母婴连锁专卖店里,大都摆满了日本花王、妈咪宝贝、美国好奇、帮宝适等外国大品牌纸尿裤产品。
中国产品在哪里?在福建泉州的一家超市,货架上只有一款中国品牌产品;而在湖南长沙的一家母婴连锁专卖店,虽然摆放了不少中国品牌纸尿裤,但销售人员却告诉《消费主张》记者,消费者还是更认可外国品牌。
家住长沙的黄女士认为,外国纸尿裤肯定比中国纸尿裤更柔软、更轻薄、更透气,还不会起坨、断层。至于原因,她说自己相信广告。
消费者黎女士也告诉《消费主张》记者,外国品牌纸尿裤的价格大都在每片2、3元,甚至还有每片4、5元的;而中国品牌纸尿裤每片的价格大都在1、2元。可是,哪怕外国产品更贵一些,她也觉得用起来更放心。
2016年9月,《消费主张》记者选购了10款不同国家、不同品牌的纸尿裤产品,邀请黄女士、黎女士以及其他几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宝宝亲自体验比较一下。
10款产品中,外国品牌产品
5款
,中国品牌产品也是
5款
——
我们请10位妈妈戴上眼罩,在看不见任何品牌的情况下,单纯用手来抚摸这些纸尿裤,分别挑选出3款自己最满意的产品。
摘了眼罩,现场公布
纸尿裤柔软性
盲测结果,我们看到,10位妈妈一共选出了30片纸尿裤,其中
外国产品12片
,
中国产品
却达到了
18片
!
这个结果,让妈妈们感到十分惊讶!但也有人提出,柔软、轻薄只是考量纸尿裤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得看用起来是不是靠得住。好,体验继续——
宝宝运动会开始啦!
我们用抽签的方式请1号至5号宝宝穿上中国品牌纸尿裤,6号至10号宝宝穿上外国品牌纸尿裤,然后开始跑步!
到达终点后,10款纸尿裤均没有出现掉落的情况。
接下来,10位宝宝又进行了滑滑梯和摇木马比赛。最后,是一场高难度的足球赛!
比赛结束了,宝宝们现场脱下纸尿裤——
有两位妈妈表示,她们宝宝穿的外国产品均出现了起坨现象。另一位妈妈更是发现,宝宝穿的外国纸尿裤竟出现了断层!
我们把这些纸尿裤放在阳光下仔细观察,外国品牌产品几乎都能清晰地看到,黄色部分淤积在纸尿裤下部,
而中国品牌产品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当然,这次体验活动毕竟是妈妈们的主观感受,宝宝们排尿多少也具有偶然性。要不,我们在条件相对一致的情况下来比较一番?
王添辉,从事纸尿裤研究工作12年,是婴儿纸尿裤领域的资深研发专家。为了帮我们找到答案,他进行了一次实际体验测试。
苏女士、魏女士、李女士、张女士,她们都有着双胞胎宝宝,正好能充分比较不同纸尿裤的差异。
我们买来市面上比较流行的8款纸尿裤,
4件外国产品
、
4件中国产品
,两两一组分配到这4个家庭,请这4对宝宝各穿一件体验一下。
3个小时后,我们看到,4位穿着中国纸尿裤的宝宝,脱下后产品表现良好。
4位穿着外国纸尿裤的宝宝呢?他们脱下的纸尿裤均发现有断层现象。最不可思议的是魏女士使用的一款美国大品牌产品,竟然还出现了大便侧漏!因为画面污秽,我们打上了马赛克。
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了弄清楚原因,我们跟随四位妈妈一起来到实验室里寻找答案。
纸尿裤过厚宝宝穿上去会不舒服,尤其是夏天,在厚厚的纸尿裤包裹下,汗液无法有效挥发。如果不穿纸尿裤,宝宝们的排泄物就会污染衣物或者床单。所以妈妈希望纸尿裤可以做得更薄一些,让宝宝更舒适。
一款美国产品在广告中宣称,它是“0.06厘米史上至薄……像没穿一样舒适”。
利用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我们对它进行了测量,发现这款纸尿裤的中间厚度并不是
0.06厘米
,而是
0.6厘米
。
外国纸尿裤在薄厚程度上整体优于中国产品吗?
我们把每样纸尿裤分别取出10片叠放在一起,然后在这8种样品的顶端放上相同重量的板子,请4位妈妈拿尺子对它们进行
厚度测量
。
最后,得出了这组数据。我们发现,
在薄厚程度上,中国品牌的纸尿裤整体优于外国品牌。
有的妈妈觉得,纸尿裤长效的吸水及锁水能力,是保证宝宝皮肤干爽舒适的关键,也是帮助宝宝远离“红屁股”的重要因素。
反渗实验就是模拟宝宝的尿液能否被纸尿裤充分有效吸收,如果无法有效吸收,部分尿液就会残留在纸尿裤表面,如果更换再不及时,宝宝稚嫩的肌肤就会出现过敏现象。
试验人员给妈妈们准备了相同容积的200ml生理盐水,分别倒入8款纸尿裤的前端;3分钟后,在产品表面分别放5张滤纸,并用3.5公斤的金属压块压住。30秒后,取出滤纸,查看滤纸上面会有多少反渗液体。
反渗液体越多的纸尿裤,说明
吸水及锁水能力越差。
通过比较滤纸上吸收的水量,我们发现,
在
反渗试验中,
中国产品的表现也优于外国产品。
纸尿裤如果发生了侧漏,宝宝的排泄物就有可能会沾在床上和衣服上,给妈妈们带来麻烦。
试验人员首先把4款外国纸尿裤打开,横向黏贴在45度压板上,由妈妈们拉开隔边,倒入80ml的生理盐水,观察隔边的侧漏情况。
很快我们就发现,
4款外国产品都出现了侧漏现象
。而一款价格最贵的日本某品牌产品,竟然是侧漏最严重的。
测试开始前,四位妈妈都认为四款中国产品会发生侧漏。但是试验结束后,她们发现,
四款中国产品均未发生侧漏
。
纸尿裤的吸收速度非常关键,如果不能快速有效地吸收尿液,出现漏尿可就麻烦了!在这方面外国产品更占优势吗?
试验人员把产品分别打开并纵向黏贴在45度压板上,量取80毫升的生理盐水,从固定位置倒进加液漏斗。然后请妈妈们打开仪器的最大阀门,让蓝色液体流进这8款产品。
我们观察这些液体是否会从产品表面滑落,并看看它们在纸尿裤芯体里的扩散情况。
纸尿裤研发人员王添辉:这片纸尿裤,液体滴下去之后,是顺着纸尿裤滑落出去的。另外一片纸尿裤,我们可以看到液体注入进去之后,能够立刻进入到液体吸收芯体里面,在芯体实现扩散。
滑渗试验结果显示,美国的两款产品表现最差,而中国产品则表现良好。
为了更客观地比较中外纸尿裤之间的差异,2016年9月,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依照国家标准对市场上流行的
5款外国产品
、
5款中国产品
进行了检测。
张清文,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他告诉《消费主张》记者,在检测中,有
3款外国产品出现了滑渗现象
,而
中国5款产品
在这方面都
没有出现问题
。
另外,张清文发现,这次测试的
日本某款纸尿裤产品
,在交货水分这项指标上已经超出了我们国家的规定上限,
检测结果为不合格
。
张清文 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交货水分反映的是纸尿裤中的水分含量,我们国家标准规定小于等于10%。如果纸尿裤水分高,可能会导致微生物超标,微生物超标会影响婴儿的身体健康。
张清文 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从指标上来看,国产纸尿裤的有些指标优于进口纸尿裤的指标。
2016年6月1日,新疆消费者协会在对24件中外不同纸尿裤比较试验后发现,
一些中国产品数据表现并不输于外资品牌,性价比较高,反而不少外国产品发现了问题。
龚秋阳,国内某大型纸尿裤企业的生产厂长,在纸尿裤行业已经工作了20年。他告诉《消费主张》记者,中国的纸尿裤在生产环节上就跟外国纸尿裤不一样。
纸尿裤生产厂长龚秋阳:国外采用的是
混合芯体
,使用后容易产生断层,因为它的高分子是跟绒毛浆在一起的,没办法起到固定的作用,我们采用的是
复合式芯体
。
芯体,是纸尿裤的核心,内部的高分子树脂材料能起到快速吸收液体的作用。在实际生产中如何排列组合它们,中国产品与外国产品是不一样的。
利用吹风机,我们破拆了8款不同纸尿裤产品,看到美国、日本产品与中国产品内部的确不同。
这些外国产品使用的芯体都是
绒毛浆加吸水树脂
;而中国产品使用的几乎都是
无尘纸加无纺布加吸水树脂
。
覃叙钧,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委员会理事,在纸尿裤领域有着11年的研究开发经验,并取得过诸多国家发明专利。他告诉《消费主张》记者,纸尿裤的芯体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进化,
目前市面上大致有四代芯体产品
。
为了清楚辨别不同芯体,覃叙钧把这四代纸尿裤分别剪开,倒上液体。
覃叙钧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第一代
单层不分区的芯体就像是
一个面包
;
第二代
单层分区的芯体是
三个面包
;
第三代
多层不分区的芯体像是
一个三明治
;
第四代
多层分区的芯体就是
三个三明治
。
纸尿裤研发人员 覃叙钧:有一些国外品牌第二代产品是主流,绝大多数还在第一代产品。国内主流的都是第三代、第四代。
原来,
外国纸尿裤大都使用的是第一代和第二代传统芯体结构;
中国纸尿裤使用的则是第三代和第四代的芯体
。
这四代纸尿裤产品,在功能性上又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