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净宗18
我是净土宗,我是净宗,这里是净土宗【净宗18】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文武财神双色铜章!超高浮雕! ·  20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每人20枚!蛇年纪念币钞,即将二次预约! ·  20 小时前  
小易说钱  ·  开年后,黄金买不起了! ·  20 小时前  
小易说钱  ·  春节复工首日!雷军给小米员工发蛇钞! ·  昨天  
小易说钱  ·  看到即赚到,财神钞驾到!天下第一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净宗18

精要摘录14 |《净土宗概论讲记》

净宗18  · 公众号  ·  · 2020-10-08 11:00

正文






难易二道之教判分成四科。


图表:


第一,说明难易二道。难易二道里面分成总释、别释。总释就是总判一代佛教,大分为两门。别释取了两种解释:一种是龙树菩萨的解释,一种是昙鸾大师的解释。


第二,说明二道分齐。什么叫“二道分齐”呢?就是二道各自的范围。“分”就是分限,到哪个范围。


第三,比较二道胜劣,哪一个殊胜,哪一个不殊胜。就分为难行道、易行道:难行道有诸、久、堕,凡夫不可行,对我们来讲就不殊胜;易行道是一、速、必,这是我们的大希望、大光明,这就殊胜。


第四科,舍难取易。判难易二道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舍难取易。



昙鸾大师是一肩承接了龙树、天亲两大菩萨的法脉。以什么为证据?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


“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


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


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就是解释天亲菩萨《往生论》的,所以承接天亲菩萨法脉毫无疑问。同时,他解释《往生论》是以龙树菩萨《易行品》作为眼目,作为基调,首先把调子定准——“我是以易行道来解释”,显然是承接了龙树菩萨的法脉。所以这是一肩双挑。



昙鸾大师一开始是学习四论宗的一位大师,“四论”就是龙树菩萨的《百论》《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


昙鸾大师对龙树菩萨有很深的研究,对龙树菩萨的思想把握得非常精到,同时非常崇仰、恭敬龙树菩萨。


比如,昙鸾大师在《赞阿弥陀佛偈》里对龙树菩萨顶礼,五体投地,称之为“南无慈尊”。他有两首偈子专门赞叹龙树菩萨,是《赞阿弥陀佛偈》的第四十七、四十八首。


净土宗的法脉传承,昙鸾大师不仅在法理上承接龙树、天亲两大祖师的法脉,在史实上也是非常清晰的。


昙鸾大师从南方陶弘景得到仙经十卷之后,经过洛阳时拜见菩提流支。昙鸾大师问:“佛经里有没有长生不老术?”菩提流支就唾地说:“此土哪有长生不老术!长生不老唯我佛法才有!大仙术,唯我无量寿法才叫长生不老术。这个地方就算少时不死,修行道教,生到天上,依照佛法来看,也是短命的,不叫长生。”然后授给昙鸾大师净土教法。


因为菩提流支当时正翻译《往生论》,昙鸾大师后来所注解的也是《往生论》。菩提流支翻译了就要去讲解、传授,可以想象,他肯定曾向昙鸾大师交代或者传授净土法门、《往生论》要义。所以昙鸾大师对《往生论》的解释是独步千古的。


“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下面是昙鸾大师的解释:“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为什么是难行道呢?


“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求阿毗跋致是菩萨法,但一般人都不会辨别,都不认得菩萨法,把外道法当菩萨法。


“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这是有次第关系的,识得什么是菩萨法了,但识到了也修不了,不是那种根机,只求自己解脱,就障了大慈悲。


“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我要努力,一定努力,不能堕于声闻法,我要努力好好修行!”自己发心了,但外缘不成就,被人家破坏了。就像舍利弗前世,他是六住菩萨,是很高的位次了,遇到乞眼因缘。


第四种,“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修来修去是“颠倒善果”。不过是人天诸善、杂毒之善而已,顶多生到人天善道,求升反堕,这叫“颠倒善果”。


第五点是总结性的,“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为什么这么难呢?因为都靠自力,没有佛力支持,这是难的根本关键。


“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这是因缘和合,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称佛名号,乘佛愿力,便得往生,非常简单。可以和前面五难对翻。五种难事在这里每一句都对翻,都不存在了。


第一难,“外道相善,乱菩萨法”;这里是“信佛因缘,愿生净土”,毫无疑问,不会被外道所乱,信佛就是菩萨法,首先没有这一难。


第二难,“声闻自利,障大慈悲”;在这里也不存在,因为他愿生净土,愿生净土就不需要求声闻的涅槃果位。


第三难“无赖恶人,破他胜德”也不存在,因为愿生净土,净土法是靠阿弥陀佛愿力,恶人不能破坏。


第四难“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也不存在,因为到净土后自然增进,自然成佛,不像在这个世界流转,才有颠倒善果。往生净土是清净的,不是颠倒的。


第五难“唯是自力,无他力持”也没有,是“乘佛愿力,便得往生”“佛力住持”。自力修行“无他力持”,这里说“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


圣净二门之教判


“三师教判”第二位就是道绰大师,圣净二门的教判。


总释


承续昙鸾大师思想的道绰大师,在《安乐集》中判一代佛教为二种:“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此称圣净二门判。“圣”即圣道门,“净”即净土门。


别释


圣道门:不论大乘、小乘,在此世界修习无漏圣智、断灭烦恼、证入圣果之法门,统称圣道门。其次第,先断八十八品见惑,离三途因,灭三途果;再断八十一品修惑,离人天因,灭人天果,最终出于三界,不再六道轮回。此在声闻人,则修四谛法,经三生六十劫,得阿罗汉果;缘觉人,则修十二因缘法,经四生百劫,得缘觉果;若菩萨,则修习六度万行,经三祇百大劫,圆满无上佛果。这些都是圣道门——自力证悟之教。


净土门:凡夫虽无明烦恼一毫未断,仗阿弥陀佛大愿业力往生极乐净土,永超三界生死,证悟法性涅槃,即是净土门——他力救度之教。


教判的目的


当今末法,圣道一种难修难证,净土一门易修易往,故劝舍圣道、归净土是圣净二门教判之归趣。


难易二道、圣净二门,言异意同。圣道即是难行、自力,净土即是易行、他力。


图表:


什么是圣道门?是自力修行之教,生生世世于六道轮回中要不失人身。修行六度万行以证果位。称为“圣道”,圣人才可以,所以称为难行。圣道门,简略讲是修行之教,只要讲修行就是圣道门,只要修圣道门一定要讲修行。修行之教是自力难行道,就很苦,以六度万行作为宗旨。


净土门呢,是他力救度之教,不需要自力修行,我们也修不来,有本事也可以自力修,修不来的人,就靠他力救度。净土门是救度之教,靠弥陀的救度,救度那些没有力量修行、不懂得修行、不了解修行的人。是他力易行道,是安乐门,以一向专念为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