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雾满拦江
追求高品质的人格,获得高价值的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评论  ·  企业拥抱DeepSeek,顺应大势但也别盲目 ... ·  18 小时前  
纪法指引  ·  【动态】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出任县长! ·  3 天前  
政事堂2019  ·  本轮复苏,会持续多久?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雾满拦江

【2067趋势分析】有些人直到离开,我们才知道他的名字

雾满拦江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7-21 13:08

正文

2067趋势分析

怀揣着成为世界公民的理想

老雾团队的 “2067趋势分析小组”

开启了每周一次“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的主题活动讨论

趋 势 分 析


今天,你的朋友圈被林肯公园主唱Chester自缢身亡的消息刷频了吗?

你看到这样的消息,恰好听过他的歌,觉得天妒英才所以随手转发;你热衷于房地产投资的叔叔看到之后冷不丁说一句,林肯公园不是楼盘吗;你闺蜜表示,知道林肯公园但是并不认识Chester,就像知道SHE但是对任家萱一无所知。

小编男神今儿一早也转发了相关新闻,并附言“孩童的眼神,嘶吼的嗓音,怪诞的世界”,可能是写毕业论文落下的毛病,总爱查重,对自己男神的言论也不放过,遂百度,彪红率极低,so男神依然是男神。

抄袭、人云亦云是现今朋友圈流行的两大症结。为了显示自己对时事的关注,为了和小伙伴们统一阵线,我们常常对自己并没有那么熟悉的人或事表示关注。是我们选择了这些事,还是这些事选择了我们?

你可能听过In The End,知道林肯公园,但是对Chester这个名字有多熟悉呢?能够关注到这个事件,是因为在你的圈子所能辐射到的范围之内有热爱音乐或热衷八卦的人。

朋友圈是一个小社会,本辑趋势分析第五题讨论的是你的圈子,有三位咱们雾满拦江的小伙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你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在下方留言哦~


1.07.21爱喵小屁狗的问题:


现在的广告一般都针对目标人群进行投放;淘宝总是根据你的搜索记录推荐价位、档次、审美相当的商品;每个人都有朋友圈,你的朋友转发什么样的文章,你能关注到的将是什么样的文章……一个人的学识、品味、经历决定了这个人关注的公众号、事件、结交的朋友,而互联网越来越强化每个人所关注的一切。那么我们的眼光到底是变得更加开放还是狭隘了?怎样才能跳出自己的圈子?有没有走出自己圈子的必要?


Larry:

这其实是一系列问题,我们分开解答:

第一个问题可以这么来问:技术的发展暴露了每个人的喜好和品味,更容易形成同好相聚,那么我们到底是因此变得狭隘还是开放了?

换个问法,答案就显而易见了,我们既没有因此变得狭隘,也没有因此变得开放。我们得到的,是更多的选择权——在农耕时代,我们只能选择同村阿三,或者邻村铁蛋。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拥有相同价值观、品味、喜好等的人,见面会惊喜于发现了对方的存在。现在则是让你不必跋山涉水,就能找到跟你一样特质的人。你可以选择跟他们在一起,也可以选择跟别人在一起。

我们经常会觉得自己很孤独,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座孤岛,渴望被人理解,渴望被人关注。但古人何尝不是如此?宋玉有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陶彭泽诗曰: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张若虚且歌且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人性中的自我为中心,已经注定了无论你是生在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的古代,还是高楼林立、长桥逶迤的当代,还是不可预见的未来,孤独,都永恒不变。开放还是狭隘,并不取决于技术,而是取决于你的心。你心晴万里,自然对所有人都开放,你悲苦抑郁,就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跳出自己的圈子,以及是否有这个必要?

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为什么?

如果一个人心存高远,矢志前行,那么跳出圈子是必然的。就如同你登山,如果你立志攀登顶峰,你就不会犹豫于半路的树林。

如果一个人只想苟且于当下,那么即使他想跳出来,也难于登天。

题目很长,所以做了很长的回答,不知道是不是讲明白了。


鲲  鹏:

由于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完善,大数据已经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大数据不但可以根据人们的一个习惯、生活习性,以及一个族群的生活习惯,对这一个族群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并规划出最优的产品营销策略;同时,通过大数据的提炼,也可以对个人的生活习惯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来优化个人关注的产品。所以,经过大数据提炼出来的这些生活中的常用产品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认知的改变、生活与工作经验的增长、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等等方面影响个人所关注的产品的档次、价格,以及朋友圈内所关注的公众号、事件以及结交的朋友发生改变。

随着这些改变,大数据对个人、对个人所处的群体阶层,通过对他们在联网设备上的相关操作记录,重新进行相应的大数据分析并得出新的数据,再次在自己的搜索记录、被推荐的价位、档次、审美相当的商品中得以展现,自己的朋友圈、关注的事件和结交的朋友都会更新。所以,并不是我们的眼光变得狭隘了,而是我们的成长改变了我们关注、聚焦的事与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