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销量452666台,同比增长28.85%;2016年销量74.8万台,同比增长23%。上述两个成绩分别是东安三菱、沈阳航天三菱两家公司发动机销售业绩,甚至在东安动力整个公司的产业板块中,三菱发动机是最大的利润来源;沈阳航天三菱则实现了营业收入73.95亿元,同比增长29%的骄人业绩。
2016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首次突破千万辆,同比增长20.5%,东安三菱和航天三菱的发动机销量增长率与自主品牌销量增长呈现高度的关联性和一致性。
2016年3月沈阳航天三菱第400万台发动机下线,2017年5月第500万台发动机下线,一年多时间即实现100万台的产量跨越。
“得益于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受自主品牌整车业务推动……”类似的字眼也出现在了两家公司的业绩描述中,足以说明自主品牌车企是两家三菱发动机企业最大的客户,也是推动两家企业发动机销量高速上涨的原动力。
两家三菱企业生产的发动机型号虽然有差异,但是从排量看主要就是1.3L、1.5L、1.6L、1.8L、2.0L自然吸气发动机,以及在上述排量上推出的涡轮增压发动机。
国产的三菱发动机型号基本上都是比较老旧的产品,且技术上有一定保留,目前三菱最新的4J系列发动机并没有国产,配套广汽三菱的发动机工厂虽然将国产4J系列,但仅限于广汽三菱合资品牌产品使用。
三菱目前国产的发动机主要是4A9、4G6、4G1三个系列,可以匹配轿车、SUV、MPV、后驱的“微面”,搭载过的国内车型超过100种。
现阶段卖给自主品牌的三菱发动机仅部分装备了MIVEC技术,拥有三菱智能可变气门正时与升程管理系统,来达到最佳的燃油经济性。
4A91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MIVEC技术只有进气可变气门正时,阉割了气门升程;国产4G63也是EVO上红头4G63的民用版本,增加涡轮增压后扭矩也只有250Nm,而EVO当年扭矩就超过300Nm。
无论是最大功率、最大扭矩还是最大扭矩输出的转数指标上,三菱发动机均没有优势。
从参数上也可以明显看到与目前先进技术的差距,国产的三菱发动机就只剩下可靠性了,还是建立在“低科技水平”基础上的可靠性,也正是因为三菱发动机技术含量不高,才有不少自主品牌的发动机研发是靠着逆向仿制三菱起家的。
4K系列是未来三菱国产发动机的主力产品,参数与目前主流的发动机处在同一水平,看来某些品牌还可以靠着三菱发动机续命。
航天三菱显然也意识到总拿着90年代的技术赚钱总有被嫌弃的一天,在2015年上海车展上展示了国产的4K1和4K2系列发动机,看来某些自主品牌的救命稻草还在。
虽然汽车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非常长,而且已经相当的完整,围绕在车企周围有生产各类零部件的供应商,但是作为核心零部件的发动机却鲜有企业会从外部购买整机,即便发动机零部件向外采购,核心的技术也一定在自己手中,因为这个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一些自主品牌来说,研发发动机不仅仅是个花钱的事情,更关键的是没技术,研发也还有一定的周期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采购。而国内的发动机工厂大多数又是配套合资企业的,没有合资背景的企业很难直接使用,比如一汽奔腾早期就使用了马自达、大众的技术。
独立于整车合资企业的两家三菱发动机企业成为了自主品牌不二的选择,甚至东安三菱和航天三菱还可以帮着进行匹配,“简单粗暴”的解决了自主车企的生产瓶颈。
销量神车哈弗H6一直到2014款2.4L车型还在使用三菱4G69S4M发动机,哈弗H6上市之初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也全部是三菱提供。
有了三菱品牌的背书,成熟技术的保证,还有国产后的价格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菱不仅解决了发动机缺口,也让不少自主品牌赚到了第一桶金,自主品牌第一阵营的吉利、长城、长安;研发进入正轨的比亚迪、奇瑞都有车型搭载过三菱发动机。
比亚迪F3在2005年正是靠着充足供应的三菱4G18发动机,满足了F3的市场需求,三菱发动机解决了当时的动力瓶颈。
按照文章开头航天三菱的营收来计算,一台三菱发动机的售价大约为1万元,对于一些品牌来说本身的产品定位就不高,销量也是靠着性价比来支撑,买来的发动机也没有前期高昂的研发成本需要均摊,只要经过适当的调校,几乎可以装备在任意一款车型上,也就让三菱发动机备受青睐。
多年前由于自主品牌没有成熟的动力可以使用,三菱发动机的成熟稳定,以及在当时还能拥有令人满意的参数和油耗,让装备三菱发动机的自主车型成为了消费者眼里可靠性高、经济性好的一个卖点。
航天三菱官网显示的主要客户,其中广汽三菱与东南汽车属于三菱体系,华晨汽车是航天三菱的股东方。
但现如今这些发动机在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上甚至与自主品牌新研发的发动机差距都在不断扩大,三菱发动机成为消费者眼中“老”和“旧”的代名词。
有些品牌还在产品手册中拿三菱发动机当亮点介绍,想要长久发展的品牌必须尽快结束“攒车”的生产方式。
目前还在大规模使用三菱发动机的品牌中不少是被边缘化的企业,三菱发动机不仅不能为产品加分,甚至还是品牌的减分项,至少说明这个品牌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生产体系。
目前主流的自主品牌已经具备了发动机自给自足的能力,而且一些主流的发动机技术实现量产,诸如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分层燃烧等等;动力性能参数也向合资品牌看齐,展现了自主整车企业在发动机研发方面付出的努力。
长安汽车2012年随着战略车型逸动发布,推出了新一代主打发动机——BlueCore系列发动机,如今长安汽车的1.6L、2.0L、1.5T、1.8T、2.0T等等发动机都属于这一系列,“BlueCore”成为了长安又一个代名词。
成熟的自主品牌在发动机研发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上也摆脱了发动机受制于人的状况。
长安的BlueCore、吉利的Getec再到奇瑞的Acteco,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是发布了一个发动机的品牌,更重要的是产品线规范化的开始。此外比亚迪、广汽传祺、上汽荣威、长城也都拥有了自主开发、生产发动机的能力,甚至上汽15S4G发动机还被众泰T600采购使用。
提高热效率和燃油效率、低摩擦技术、更轻量化零部件、降低振动和噪音都是目前发动机技术升级的主要方向,而某些自主品牌还靠着买来的发动机或直接拿合资伙伴的发动机换个商标来使用,迟早都要被市场和消费者“大浪淘沙”。
DA精彩推荐
15万起的“丰田埃尔法”? 试驾东风风行CM7
刚刚,C-ECAP给吉利帝豪GL点了个赞
———— END ————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