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复旦大学李剑锋课题组:首个理论模拟科研全流程 ... ·  20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北京理工唐鑫教授AM:室温工作势垒型异质结中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他,史上最年轻的“三院”院士,最新Nature!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浙江大学的刘明研究员Angew:共晶策略“拼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西湖大学/浙江大学合作,最新Nature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上海交大姜学松课题组 Adv. Mater.:自褶皱结构诱导的力学自适应图案化表面以增强光固化涂层的耐磨性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12-28 08:39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一键订阅


开发机械耐久性表面以保护材料免受损坏在工程制造领域十分重要。尽管已经有多种策略能够用于提高表面的机械耐久性(如引入粘结剂、降低表面峰值应力、提高表面刚度以及制备微纳米多级次结构等),但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的表面力学自适应性不佳,其表面功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会逐渐被削弱。因此,开发具有力学自适应功能的表面对于提高材料在复杂环境中的机械耐久性十分重要,但相关工作鲜有报道,如何利用工业中常见制造技术简单高效制备具有力学自适应功能的仿生表面仍然极具挑战。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姜学松课题组利用一步紫外光固化技术和自褶皱图案化技术,设计和开发了一种 具有自褶皱结构的力学自适应图案化表面( SWMAPS 受益于力学自适应功能, SWMAPS Al 2 O 3 球的往复摩擦下,相较无力学自适应功能的光固化涂层具有更加优异的耐磨性 。同时 SWMAPS 还具有 制备简单快速、形貌易于调节、优良的表面机械性能和表面自修复性


该研究以题为“ Self-Wrinkling-Induced Mechanically Adaptive Patterned Surface of Photocuring Coating for Abrasion Resistance ”的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的《 Advanced Materials 》上,并入选为编辑精选文章( Editor s Choice )。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 朱熠 为本文第一作者, 姜学松 教授和 李瑾 助理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


仿生 SWMAPS 的制备策略


本研究中,他们通过紫外光固化和自褶皱图案化技术开发出 SWMAPS 以获得具有力学自适应功能的耐磨涂层( 概览图 1A )。在 SWMAPS 的组成中,全氟聚醚基聚氨酯光引发剂( MPI-F-S )是关键组分,由具有低表面能而实现表面自组装的全氟聚醚( PFPE )单体、具有光引发功能的二苯甲酮单体(含胺结构作为共引发剂)以及赋予自修复功能的双硫键( S-S )单体组成( 概览图 1B )。光固化树脂于基板上形成漆膜后, MPI-F-S 因其低表面能特性于表面自组装并富集,形成了光引发剂在 SWMAPS 中的梯度分布。在紫外光照下,由于涂层表面具有比基体更高的 MPI-F-S 含量以及紫外光在辐照涂层时固有的光漏斗效应,涂层形成了梯度交联结构。在该结构中由于涂层表面和基体的体积收缩与模量分布不一致,涂层在固化过程中产生了残余压缩应力,导致表面屈曲而形成褶皱形貌( 概览图 1C )。同时,利用掩膜版通过程序化曝光可制备具有取向结构的 SWMAPS 概览图 1C )。归功于 MPI-F-S 的表面自组装、梯度交联结构和表面褶皱微结构, SWMAPS 的力学自适应功能增强了涂层的耐磨性( 概览图 1D )。


概览图 1 具有耐磨性能 SWMAPS 的开发策略示意图


SWMAPS 形貌的调节


由于自褶皱图案在力学自适应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控制自褶皱图案的形貌对调节 SWMAPS 的表面性质十分重要。本研究中, SWMAPS 的表面形貌可通过调节 MPI-F-S 含量( 1A 1B )、 紫外辐照时间 1C 1D 和涂层厚度 1E 1F )来实现。 SWMAPS 中的梯度交联结构通过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1G )、 原子力显微镜 1H 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1I 得以证实。


1 无规 SWMAPS 表面形貌和梯度交联结构的表征


利用光的时空分辨特性,可利用掩膜版对涂层表面进行选区曝光(程序化曝光)来制备具有取向结构的 SWMAPS 2A )。首先,他们用不同宽度镂空区域的条形掩膜版来制备取向 SWMAPS 。由 2B 2C 可知,掩膜版下的一次曝光后,由于边界效应的存在,曝光区( I 区)的褶皱相互平行且垂直于边界,而非曝光区( II 区)由于未固化而保持液态;无掩膜版的二次曝光后, II 区受到辐照后表面屈曲形成迷宫状无序褶皱。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普适性,他们通过程序化曝光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含四叶草( 2D )、中国扇( 2E )和五角星轮廓的取向 SWMAPS ,不同区域内褶皱的取向规律与条形掩膜版制备的相一致。


2 具有取向结构 SWMAPS 表面形貌的表征


SWMAPS 的性能


作为涂层表面的一种基本性能, SWMAPS 的表面机械性能可通过纳米压痕仪来表征。结果表明( 3A 3B ),受益于 MPI-F-S 表面自组装和稳定的梯度交联结构, SWMAPS 的表面模量和硬度均高于对照组 PC-1 (组分与 SWMAPS 相同但梯度交联程度弱)和 PC-2 (无聚氨酯光引发剂的表面自组装)。如 3C 所示,由于 MPI-F-S 的表面自组装, SWMAPS 在初始态呈现疏水性(接触角为 92 ⁰ ;经 60 秒的等离子体辐照, SWMAPS 的接触角值降为 43 ,表现出亲水性;经 120 C 加热 30 分钟后, SWMAPS 表面恢复为疏水性。经过 5 次的等离子体辐照和加热的交替处理后, SWMAPS 仍具有疏水性,接触角值降低了不到 15 % SWMAPS 表面疏水性的自修复性能归功于 MPI-F-S 于表面自组装( 3D )和 S-S 的可逆交换反应( 3E 3F )两个因素, 其自修复机制 3G 所示。


3 SWMAPS 物理性能的表征


SWMAPS 在提高涂层耐磨性的应用


在本研究中,他们参考 ISO 1518-1:2019 标准,使用摩擦磨损试验仪对涂层耐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SWMAPS 在经历 600 个来回的线性往复摩擦后,表面几乎没有磨损( 4A );而对照组 PC-1 在相同条件摩擦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磨痕,对照组 PC-2 PC-2N (组成与 PC-2 相同,表面有压印的褶皱形貌)在相同摩擦条件下表面出现了明显的磨损。在摩擦过程中, SWMAPS PC-1 的摩擦系数( COF )几乎保持不变,而 PC-2 PC-2N 的摩擦系数明显增加( 4B )。同时,在经历了 600 个来回的摩擦后, SWMAPS 的接触角值无明显变化, PC-1 的接触角值有轻微下降,而 PC-2 PC-2N 的接触角值下降明显( 4C 4D )。此外,具有四叶草和中国扇轮廓的取向 SWMAPS 在经历 1800 个来回的往复摩擦后,表面几乎无磨损( 4E ),而 PC-1 PC-2 的表面轮廓在相同条件摩擦下出现了明显的磨损。在整个摩擦过程中,具有取向结构 SWMAPS 的摩擦系数始终保持稳定,而 PC-1 的摩擦系数上涨 50 % PC-2 的摩擦系数更是剧烈增加( 4F 4G )。上述结果表明, SWMAPS 能够提高涂层耐磨性的关键在于其力学自适应功能。


4 SWMAPS 耐磨性的表征


小结: 利用一步紫外光固化和自褶皱表面图案化技术,他们提出了一种具有自褶皱结构的力学自适应图案化表面( SWMAPS )。其中含氟聚氨酯光引发剂的表面自组装、梯度交联结构和自褶皱微结构赋予了 SWMAPS 力学自适应功能,使其拥有比无力学自适应功能的光固化涂层更加优异的耐磨性。此外, SWMAPS 还具有制备简单高效、形貌易于调节、优良的表面机械性能以及表面自修复性。该策略开启了力学自适应图案化表面的新思路,对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延长其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4352


课题组长期招收具有化学、力学、光学、材料学背景的优秀硕士 / 博士 / 博士后,欢迎有意向的同学积极投递!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更多学术咨询见课题组主页: https://yin.sjtu.edu.cn/


相关进展

上海交大颜徐州、姜学松团队合作《Nat. Commun.》:机械互锁聚合物褶皱调控新机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