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前段时间,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一条消息:
一位外卖小哥,由于没及时进行人脸识别,导致美团账号被封。所以即便下雨,也只好在晚上接另一个平台的单子。
视频中,那位小哥无论说话还是行动,都显得有些吃力。
事后才知道,他是一位
脑瘫患者
。
有热心网友在得知他的工作受到影响后,想着给他捐点钱。
外卖小哥听后连连摆手,说这钱他不能要,
因为他要凭自己的努力赚钱…
…
看着他即便身有残缺,也努力生活的样子,让我想起最近看的一部纪录片,
《人生第一次》
。
由《人间世》团队拍摄制作,
豆瓣评分9.2,B站评分9.8。
说它是2020开年
“最催泪记录片”
,一点都不为过!
从笑中含泪到心酸难忍,再到失声痛哭。每一集,都能解锁一个泪点…
而其中一集
《上班》
聚焦的,正是像上面外卖小哥一样的特殊群体——
靠自己双手,努力与生活博弈的残疾人。
01
“像我这样的残疾人有很多,
难道都在家坐着等死吗?”
也许你很难感同身受,普通人最正常不过的结婚、工作、生娃。
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遥不可及的存在……
他叫
王绍军
,此前他一直是足球队主力,踢前锋。
高三那年,一次足球比赛,他发挥失常。后来,每一次比赛,他都踢得很糟糕。
去了医院检查,才知道自己得了
渐冻症
。
这个病,别说在30年前,即便到了如今也无药可医……
得病的王绍军,只能一天天眼看着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停使唤,直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王绍军最需要有人在他身边照料的时候,他的父母和奶奶却都因病,先后离开了人世。
“原来是有人遮风挡雨的,突然之间一夜变了天。
命运的组合拳打得你找不着北,从一个坑里没出来,又掉进另一个坑里。”
回想起那个时候,他把自己比作一个掉进坑里的人,
好像这辈子已经被“判了死刑”,只会成为别人的拖累。
作为纪录片的讲述人,韩童生用冷峻且透着无奈的语气问到:
“这样的人生够无力了吧!肌肉都无力了,还能怎么无力呢!?”
但王绍军偏不。
大学毕业后,他当过公务员,办过冷库和饭店,做过大蒜生意,写过08年残奥会火炬传递的歌曲……
“像我这样的残疾人有很多,难道都在家坐着等死吗?”
他不仅自己去上班,甚至还培训了3000多名,跟他一样有残缺的人,入职上班。
02
被你痛骂的淘宝客服
可能正在用脚打字
提到淘宝客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从一声“亲”开始,他们就得准备好,应对屏幕前抛来的各种问题。
你有向客服抱怨过吗?你有过一上头,就曾对客服破口大骂吗?
然而有一群人,虽然也会因这些骂声气得想摔键盘,
但是,高兴更多!
因为,互联网,拉平了他们与这个世界的鸿沟。
隔着屏幕,他们不必承受来自社会的异样眼光。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
他们第一次平等地“享受”到了,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
有感谢,也有谩骂;
有质疑,也有呵责。
这里的
“他们”
,
有出生一个月,就被查出脑瘫的
仝海洋
;
有小时候被电击,失去了双臂,只能用脚打字的
裴奔康
;
有高三那年遭遇车祸,醒来时半身瘫痪的
王燕钊
;
这个由王绍军搭上了所有卖大蒜的积蓄,创建的
“残友培训基地”
里,虽然每个人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
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凭自己的能力赚钱。
5年前,王绍军创建了这个基地。
为来到这里的残友提供免费培训,后又与阿里反复协商,同意基地为他们输送客服人员。
其实按照阿里原先的规定,
一级残疾是不能担任云客服的。
可随着基地里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王绍军即便行动不便,却为此先后两次,从郑州直接赶到杭州与阿里交涉。
交涉中,王绍军拿出了自己的残疾证说:
“你看
,
我也是一级残疾,残疾程度并不代表工作能力。
他们越是残疾,就越需要这份工作,也会越珍惜……”
他们,被称为阿里云客服的
“云朵”,只要有一台电脑,每分钟能打42个字,就可以在基地或者在家上班。
这听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难。
可对那些没怎么上过学,心理本就敏感,甚至连手指都没有的他们而言,却是一个必须独自克服的挑战:
“你有几根手指,或者没有手指,都要做到。”
“会被投诉,会一直被骂骂骂......”
苦乐相伴
,这不就是生活的本质吗?
03
不是仰视,不是俯视
而是平等的直视
想早日去成都做手术,康复后达己为人。——常卫华
希望我能爱所有人,信任少数人,不负所有人,不再冲动张扬。——刘站成
愿我今后工作顺利,早日买套自己的房子。——叶子
基地里的一面墙上,小心翼翼地贴着一些心愿。
而这对于原本支离破碎,甚至对生活不再抱有任何期待的他们来说,是久违地找到了一些活着的意义。
王燕钊
因为高考前的一场车祸,下身瘫痪。
20岁的大小伙子,每次都需要父母背上5楼,他本想一走了之,不想成为父母的负担。
但在基地学做客服的期间,他碰到了一个爱笑的女孩,
周奕好
。
中秋节这天,周奕好的家里人终于松了口。
王燕钊不仅改口叫了爸妈,而且还在基地里举行了婚礼。
“没想到会坐轮椅,一辈子……”
抱着
“自己这辈子反正也好不了,也不能为家里做什么”
想法的
吴孟雅
,也曾一度陷入抑郁、颓靡,甚至试图自杀的泥潭中。
在她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五星好评的时候,竟然第一次觉得自己还挺厉害的,以及活着,真好。
而像他们一样的人,基地里前后一共有3000个。
王绍军在纪录片的尾声说了这样一句话:
“残健融合,才是这个社会正常的形态。”
而在当今的社会的价值结构里,对于残疾人,不是有高人一等的
“同情文化”
,就是有低人一等的
“审残标准”
。
以致于即便中国有8500万的残疾人,更多人却因为种种
“异样的眼光”
,选择深居简出,把自己藏了起来。
可对于他们,我们又有什么优越感可言呢?
也许你生活在一艘豪华的大船上,船上什么都有,有一辈子喝不完的美酒,还有许多跟你一样幸运登船的人。
而我抓着一块浮木努力漂啊漂,海浪一波一波拍过来,怎么躲也躲不掉,随时都有被淹死的危险,还要担惊受怕有没有鲨鱼经过。
你还问我:为什么不抽空看看海上美丽的风景?
这一生,太多人都是在负重前行。
我想这些屏幕背后的
“云客服”,
之所以“被骂”也会感到高兴。
是因为在这个充满“廉价同情”和“蔑视”的社会里,他们太需要这种无需任何怜悯
,
和特殊照顾的“尊重”了。
这种迫切,强烈到一种程度,
以致于“被骂”都成为了“对等”的一种评价。
不是仰视,也不是俯视,而是平等的直视。
这对他们来说,显得太重要了。
04
凡我们所做的
都要凭爱心而做
在《圣经》中,耶稣也曾与各种各样的残疾人为伴,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驼背的以及患各样病症的。
他们被众人离弃,耶稣却怜悯他们,主动就近他们,接纳、医治他们。
“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
耶稣的能力医治他们的肉体,耶稣的爱、怜悯和接纳医治他们的心灵。
谈到自己的使命时,耶稣说:
“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
虽然耶稣的使命,不仅限于肉眼可见穷苦和残疾的人,
因为在罪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属灵的瞎子,都是缺胳膊少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