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欢迎关注。
51好读  ›  专栏  ›  知识分子

在中国最新新型研发机构读博的1001个理由

知识分子  · 公众号  ·  · 2024-05-06 08:44

正文

5.6 ‍‍‍‍‍‍‍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来源丨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



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 (简称创新中心) 依托首都医科大学开展的2024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 (补充批次) 招生将于 2024年5月6日14:00 (北京时间) 启动网上报名,报名网址:http://zsxt.ccmu.edu.cn。

请注意:

报名时间:2024年5月6日14:00-5月14日14:00

缴费时间:2024年5月6日14:00-5月16日14:00

请扫描二维码或复制https://www.cimrbj.ac.cn/content/2c974d058ef69cf7018f2e0c98b50013.html 到浏览器 登陆创新中心官网查看招生简章
第一批“吃螃蟹”
感觉怎么样?


2023年9月,创新中心第一届博士研究生入学。 是什么让这些学科背景、人生经历迥异的年轻人不约而同选择了创新中心?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 人,在创新中心的感受到底如何?


TA们说:



这里有国内顶尖的导师团队、先进的实验设备


全新的体制、优越的条件、良好的氛围


导师研究方向与我的研究兴趣相符合,还都是“大咖”

能够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导师有着优秀的科学思维,拓宽我的科学视野


希望能在这里接受专业、严谨的科研训练,培养解决问题的科研思维


与首都医科大学和附属医院紧密联系,拥有丰富的研究资源,可以开展以临床问题为核心的研究


导师能够提供卓越的指导,与学生进行平等而充分的交流


这是一个心无旁骛做研究的研究所


培养批判性思维,实验室的氛围友好融洽


优越的科研学习条件,同时为我们的个人生活提供了保障


如同学们所感受到的,在创新中心,研究生们拥有国内较高水平的生活补贴、优越的科研条件、最大程度的各 项支持。 最值得称道的是,导师们尽心尽力提供课业指导,特别是每周一次的Journal Club,无论是哪个实验室的学生做分享,只要有时间,导师们都会悉数到场,从方方面面给出指导意见。 对同学们来说,可谓“一次分享,终生难忘”。


Journal Club

友好融洽的实验室日常


此外,创新中心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同学们提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如首医论坛、创新中心医学创新论坛、新型医学研究人才培养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国际青年论坛、CIMR 国际肿瘤论坛等。



新型医学研究人才培养论坛邀请了王晓东、乔杰、王拥军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度交流。



创新中心医学创新论坛报告人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和美国NIH、Mayo Clinic、Stowers Institute、哥伦比亚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纽约大学等国际一流研究院所,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杨薇院士、潘多加院士,中国科学院贺福初院士等。



2024 CIMR 国际肿瘤论坛上,17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就肿瘤发生、发展、治疗的分子机理作了精彩的报告,分享了许多尚末发表的前沿工作。


也许有1000种在创新中心读博的理由,但我们相信您会有第1001种理由,因为创新中心不仅有眼前的“诗篇”,更有远方的无限前景。


在大好青春时光里苦读的您,梦想是什么? 发现新的致病机制? 找到一个新靶点? 开发一种新药物? 探索一种新治疗方案? 或许您也认为: “一次科研的胜利能帮助一个庞大的患者群体,这是一份无比高尚的事业。


那么,来创新中心吧!


众所周知,北京地区拥有优质而巨量的临床资源,作为北京市重点医科大学的首都医科大学及其国内外知名的20家附属医院,在其中做出的贡献无庸赘述。创新中心与首都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密切合作,综合自由探索、医学目标导向、有组织科研的新型医学研究组织模式,推动医学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结合,共同应对将科学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挑战。


创新中心已引进多位卓越科学家建立实验室,其中有梅林、李国民、李川源、Yuval Rinkevich、张玮、张昱、主鸿鹄、梁德光、邓子厚、柴国梁、何文辉、史凯斌、黄亚平、刘岚、任会霞。另有多位科学家正在与创新中心洽谈加入事宜,预计到2024年底达到30个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肿瘤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神经病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遗传学、医学生理、大数据分析、整合生命科学,以及再生医学、内科学、外科学、临床病理学、放射影像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及转化等临床方向。


我们鼓励自由探索,赞美思辨能力。创新中心实行不定导轮转制,每名学生至少轮转3个实验室,每次轮转不少于2个月,全方位地了解相应学科的前沿信息,轮转完成后实行双向选择 (导师与学生相互选择) 后确定导师。


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临床资源,与不同学科背景的实验室开展合作。相信有一天,诸如“希望发现一种可以作为癌症早期诊断的标志物”的梦想都会实现。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信息

不远的未来

与具有科学深度的科学家同行

5年内,创新中心将通过国际遴选汇聚世界各地的杰出教授和年轻的后起之秀,建设成为由100个国际一流实验室(包括2000多名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


开展一流的医学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

创新中心通过跨学科项

目,涵盖基础和临床医学、药物发现、生物技术开发、公共卫生、生物医学工程、计算生物学和临床研究。


一流技术平台促进基础研究和转化

创新中心将建成150,000平方米的研究空间、10个国际先进的技术平台,组建卓越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