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关于行业
近期,猪、鸡价格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继上周周报我们提示投资重点关注白羽鸡板块投资机会之后,本周板块表现强劲。
我们认为,行业存在较大的预期差。
1)产业普遍认为2018年鸡价要高于2017年,但是好多少,没有底。对于行情预期与前两年相比明显保守。这也就意味着,今年换羽规模不会很大,禽产业很可能会处于一个盈利相对舒服的局面。另外,由于绝大部分产业人士均认为2018年二季度价格回落,下半年行情回升,过于一致的预期意味二季度禽链产品价格反而有可能超市场预期。这点可以通过在产父母代存栏进行持续跟踪及预判。
2)投资者对于禽板块,由于前两年的误判,目前整体也偏谨慎,预期不高。一方面,虽然卖方推的人多,但是没人对价格有有底气的高预期,且基本都是基于一季度价格短期反弹的判断而进行的推荐。另一方面,买方经过前期的受伤,感兴趣的相对有限。即使有关注,关注点也相对集中于圣农等一两只股票,而非此前的板块性关注。
3)综上,产业及投资者对于板块的预期均偏低,但有两点相对确定,一是2018年基本面比2017年要好,二是市值现在在底部。
从全年业绩而不是单纯的一季度价格反弹角度出发,板块具备预期差及安全边际。
重点推荐圣农发展、益生股份,其次民和股份、仙坛股份。
1.1.2 生猪养殖
近期,猪价跌幅较大,投资者对猪价后续走势担忧渐起。我们维持原来的判断:
1)长期,猪价处在长周期下行的阶段,周期的底部至少在2019年下半年甚至2020年才会出现,周期始终存在。
2)中期,我们认为2018年猪价下行幅度会相对有限,行业全年整体还是在盈利的区间。
节后的价格快速下跌,属于正常的季节性回调,并未显著超出以往猪价下行周期中,春节前后的猪价调整幅度。
我们在去年底就已经指出了当前投资者必将出现的情绪上的变化,即在猪价下跌之时,投资者会怀疑之前对猪价的预期是否太过于乐观。我们认为,
这反而将形成股票比较好的买入节点。
我们回顾一下上一轮的价格走势:2011年猪价见顶,2013年是猪价下跌第二年,相当于现在的2018年。在2012年年底-2013年年初,22省平均生猪价格从17.5元下跌到10元左右,跌幅巨大。但回过头来看,2012、2013年生猪均价只差了0.15元/公斤。春节前后的价格跌幅并不代表全年的价格跌幅。
投资者并不需要因为一时的猪价下跌而怀疑此前判断。因为生物的生长周期特性,生猪供应格局在2017年已经决定,猪价不会因为现在的大跌就突然供应量大增使得全年生猪养殖变成亏损。
3)短期,当前只是猪价正常的季节性回落,目前价位向下空间也有限。
我们最先提出,以仔猪料销量来模拟仔猪存栏,仔猪存栏是6个月后生猪出栏的先行指标。
根据17年四季度仔猪料销量的变化趋势来看,猪价最迟在4月份将会有一轮反弹。
4)投资建议:继续推荐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
2.1 象屿股份
本周,我们与象屿股份在上海与投资者进行交流。我们认为公司当前存在强预期差,在商业模式优势、资产价值和业绩增长方面均被市场低估,未来有望随着预期差修复迎来戴维斯双击机遇!
1)掌控核心稀缺资产,业绩高增长低估值(PB仅1.05,PE仅12,PEG不足0.5)!
公司核心资产有二:一是由铁路专用线网络及T型水域(沿海+长江)构成的水陆联运物流体系;二是在黑龙江的粮食仓储、物流等供应链资产;两块资产具有稀缺性和独占性,且盈利能力强,但公司市净率仅1.05倍!从利润来看,预计未来两年业绩增速超35%,对应18年PE仅12倍(供应链物流公司平均估值21倍,国际大粮商ADM和邦吉估值约17.5倍),PEG不足0.5,估值非常便宜!
2)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服务商——供应链管理+物流,优势突出!
与建发股份(60%以上利润来自房地产)不同,公司是纯粹的供应链物流企业,利润来源为供应链管理服务费、供应链金融和物流;且与单纯的物流公司和供应链管理公司相比,公司“供应链管理+物流”商业模式能够实现供应链管理业务和物流业务的相互协同,提升供应链效率和盈利能力,具有极大优势!因此,我们认为,公司作为供应链物流龙头企业,估值应该不低于供应链物流公司的平均估值水平(对应18年业绩,国内主要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公司的平均估值在21倍)。
3)基本面全面改善,玉米涨价助推象屿农产业绩反转,公司利润有望持续高增长!
制造企业将供应链物流进行外包是大势所趋,预计未来三年我国供应链物流服务市场规模将保持10%左右增速,且行业集中度在快速提升,公司作为供应链物流龙头企业,大宗流通量有望持续高增长(2014-2017年年化增速70%),叠加公司物流资产的不断完善,大宗供应链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象屿农产方面,玉米价格上涨,公司玉米流通贸易量重回高增长,公司效率高成本低(全链条运作较社会一般成本低80元/吨),盈利能力强,预计18年,公司玉米流通量达到600万吨,为公司带来利润增量约2.4个亿,且未来将持续高增长,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4)投资建议:
假设公司在18年一季度完成象道物流股权的收购,则二季度到四季度象道物流贡献的归母净利润将大幅增加,因此我们将公司2017/2018/2019年的归母净利润由6.93/9.75/12.68亿元上调至6.93/10.17/13.12亿元,对应EPS为0.48/0.70/0.90元,维持18年20倍估值不变,目标价由13.4元上调至14元!
2.2 中牧股份
我们近期与中牧股份多地经销商进行交流,主要观点如下:
1)口蹄疫等市场苗得到过冬检验,市场认可度提升,后续订单有望加速。
2)国改有望加速推进公司与国内外优秀动保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管理层市场化考核和激励机制将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和加速业绩释放。 、3)18年主业利润仅17倍,安全边际高,公司合理25-30倍估值,向上空间30-40%,符合最近市场风格!
我们预计,17-19年主业贡献净利润2.5/3.5/4.7亿元,对应EPS 0.59/0.82/1.1元。考虑到公司快速增长及变革的潜力,我们给予主业30倍市盈率,加上金达威25亿市值,目标市值130亿。给予“买入”评级。 详见我们前期中牧股份深度报告《动保央企经营拐点已然到来!》
——推荐逻辑——
海外并购窗口期,跨越式发展可期!由于2012年以来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全球种业进入第三轮并购高峰期。从2015年以来,陶氏与杜邦合并、拜耳收购孟山都、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巨头间整合不断。巨无霸之间的整合,将不可避免出于通过反垄断审查考虑而剥离资产。目前国内种业只有隆平高科一家做好了迎接这一战略机遇期的准备!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三五年后的隆平必将不是现在的隆平。这也是市场对种业白马最大的预期差所在。
新一轮内生增长启动期,相对低基数,高增长。公司已经初步建立了现代种业育种体系,长期的研发投入与积累让公司抓住了水稻第四代品种换代的产业机遇。公司隆两优、晶两优系列品种销售情况良好,预计15/16-17/18销售季,隆、晶两优系列产品销量将达700万、1600万、2600万公斤,成为公司内生增长的主动力!
对标医药,估值并不高。种业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爆款存在高增长可能性。这种高壁垒高增长的行业特性是高估值的根源,也与医药行业极为类似。而当前医药龙头估值已达50倍以上,种业龙头不到30倍的估值并不高。而且当前估值从历史区间、中外对比来看,也在中枢以下。(根据《2018年年度策略报告:通胀风起,拥抱白马,挖掘二线蓝筹!》)
——本周最新公告——
无
生物股份(600201.SH)
——推荐逻辑——
预计公司全年口蹄疫市场苗收入增速30%。养殖行业规模化进程加速背景下,我们测算3000头母猪及以上存栏量三年复合增速40%左右;公司大客户占比80%左右并不断向中小养殖企业渗透,同时公司净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保持高位,进而强化了公司综合竞争力和行业寡头竞争格局!非口蹄疫产品收入已成为业绩新增长点。公司猪圆环疫苗市场反馈很好,未来3-5年公司在圆环苗市场空间5-10亿元。
新品储备,猪口蹄疫OA二价市场苗有望18年初上市。预计17年年底至18年初,中农威特与公司申报的猪用口蹄疫OA二价苗将会先后拿到生产批文,未来三年内竞争格局趋于双寡头市场。公司与益康在产品、技术、渠道上有望协同共振。公司同时拥有口蹄疫和禽流感生产文号。预计公司有动力将口蹄疫生产技术和渠道与益康进行深度融合。(根据《2018年年度策略报告:通胀风起,拥抱白马,挖掘二线蓝筹!》)
——本周最新公告——
无
牧原股份(002714.SZ)
——推荐逻辑——
养殖规模快速增长,龙头快速壮大。上市以来,公司多方募集资金,大幅扩建自身产能,目前,公司已经在十余省区成立子公司建设养殖产能,为公司后续存栏的快速增长奠定基础。截至2017年9月30日,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12.55亿元,预计约有50多万头种猪。以此为基础,我们预计,2017-2018年,公司生猪出栏规模700万、1200万头。
优秀的养殖成本控制能力,养殖成本全市场最低。公司养殖全成本约11.3-11.4元/公斤。多次增持股票,彰显发展信心。目前,公司已经实行两次定增融资及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前两期以非公开发行方式认购公司16.8亿元股份,同时控股股东也两次总共出资23.2亿元认购公司股份。截止2017年9月底,公司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完成股票购买,规模8亿元。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通过48亿元的持续增持,彰显其对公司发展的强烈信心。(根据《2018年年度策略报告:通胀风起,拥抱白马,挖掘二线蓝筹!》)
——本周最新公告——
无
温氏股份(300498.SZ)
——推荐逻辑——
“公司+农户”模式,实现轻资产扩张。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养殖集团。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以“公司+农户”为核心的温氏模式,是推动公司在重资产行业实现轻资产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新一轮内生增长启动期,相对低基数,高增长。
生猪养殖规模进入新一轮扩张期。生猪养殖是公司收入及利润主要来源。从2016年起,公司加快了产能建设步伐,预计从2017年四季度起,公司生猪出栏进入新一轮扩张期。预计2017-2019年,公司生猪出栏规模分别为1913万头、2363万头、2813万头,年增长200万、450万、450万头。受环保政策收紧以及养殖规模化快速发展,能繁母猪补栏进程缓慢,这意味着公司盈利将在产能扩张下有望实现增长。
黄羽鸡业务触底回升,行业重回高景气期。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黄羽鸡养殖企业,占到全国约20%的市场份额。随着禽流感影响的消除以及行业大规模去产能,黄羽鸡价格快速回升,进入景气高峰,带动盈利大幅好转。预计黄羽鸡养殖已经回归产业正常周期,预计公司黄羽鸡业务将实现持续盈利。(根据《2018年年度策略报告:通胀风起,拥抱白马,挖掘二线蓝筹!》)
——本周最新公告——
【温氏股份-2017年度业绩快报】
2月26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556.6亿元,实现营业利润72.3亿元,利润总额为70.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7亿元。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49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3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6.25元,较上年末增长7.04%。
大北农(002385.SZ)
——推荐逻辑——
聚焦高端料,迎来增长新阶段。公司制定了未来3年内将高端料的市占率从8%提高到20%的发展目标。为此,公司一方面积极激发员工积极性。将考核指标明确为业绩考核,调整骨干队伍,实现大幅年轻化,并与各片区负责人签订业绩承诺协议,多重并举,激发团队活力。另一方面,公司调整销售队伍,落地猪场驻场服务。通过对老员工的分流以及对年轻员工进行普遍技术培训,实现公司销售队伍结构优化,具备将猪场服务落地的技术服务能力及执行力。经过两年的努力,公司目前转型初见成效。销售模式已从原来的经销为主变成以直销为主,对猪场的直销比例已经达到60%。随着销售人员结构的优化,公司的三项费用率也有明显的下降,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利益绑定,高管增持,股权激励,保障业绩增长。公司正推出的股权激励方案拟向1586名核心人员授予限制性股票1.51亿股,授予价格为3.76元/股。与股权激励向对应的,2017年5月12日,公司高管及大股东公告承诺在6个月内增持不低于2000万股。目前,高管已出资7698万元,增持公司股票1283万股,持股均价6元/股。彰显对公司的发展信心。(根据《2018年年度策略报告:通胀风起,拥抱白马,挖掘二线蓝筹!》)
——本周最新公告——
【大北农-2017 年度业绩快报】
2月26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9%,营业利润1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01%,利润总额1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07%,基本每股收益0.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03%。期末,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总资产191.7亿元,比年初数增长25.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 101亿元,比年初数增长9.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2.39元,比年初数增长5.85%。
【大北农-关于申请新增注册发行超短期融资券、2018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情况、孙公司终止收购Waldo Farms, Inc.股权的三则公告】
3月2日公司发布公告称:1)公司拟发行不超过30亿超短期融资券,期限为每期最长不超过270天。公司将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有效期(两年)内择机一次或分期发行,由承销机构以余额包销方式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2)公司2018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5亿元人民币于2018年3月1日发行,期限240日,发行利率5.33%,价格100元/百元;3)全资孙公司昌农有限公司原计划以1650万美元的购买价款收购Max Waldo所持有的WaldoFarms,Inc.100%的股权。该收购事项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美国相关部门审查,根据协议规定,未获得相关部门审查通过,则终止收购行为。
海大集团(002311.SZ)
——推荐逻辑——
专注产品力提升,竞争优势明显。公司通过动物营养和原料利用的研发能力、饲料产品的配方技术能力、原材料价值采购能力、高效的内部运营能力等各项专业化能力,打造出来的卓越产品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公司能够持续稳健增长的主动力。远高于同业的ROE水平,是公司竞争力的最好证明。
员工持股计划及股权激励方案,激发管理活力,稳定增长预期。公司推进股权激励计划,向1,373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4,028.32万股,首次授予日为2017年3月13日,授予价格为7.48元/股。持股计划将核心团队员工的利益与公司未来的增速挂钩,激励完善将推动公司加速发展。
(根据《2018年年度策略报告:通胀风起,拥抱白马,挖掘二线蓝筹!》)
——本周最新公告——
【海大集团-2017年度业绩快报】 2月27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21.21%;实现营业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47.38%;实现利润总额14.8亿元,同比增长41.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40.38%;基本每股收益0.77元,同比增长40% 。
【
海大集团-关于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 2月28日公司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与广东省清远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以自有资金15亿元在清远市投资动保、种苗、饲料、生态养殖等全产业链项目。
正邦科技(002157.SZ)
——推荐逻辑——
生猪出栏加速增长。截止2017年三季报,公司在建工程达到27亿元,较半年报继续增加9.6亿。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10.38亿元,较半年报继续增加2.29亿元。我们预计,公司当前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对应约35万头种猪产能,足够支撑公司2018年至少600万头生猪出栏。预计2017-2018年,公司生猪出栏规模分别为330万头、600万头。
成本将持续降低。随着养殖模式调整和外购仔猪等负面影响消除,预计18年公司自繁自养成本将降至12.2-12.4元/公斤,盈利能力大大提升!
严重低估,安全边际高!我们预计,2017年全年公司饲料农药等业务预计贡献净利润2.5亿,给予50亿市值,则当前养殖业务估值仅96亿元,即18年600万头生猪出栏对应的头均市值仅1600元,而产业重置成本就达1000-1300元/头,公司股价已反应市场悲观预期,向下空间有限。预计公司完整产业周期下的头均盈利在200-250元/头,对应合理头均市值在2800-3500元。诚然,公司成本控制力与温氏、牧原有差异,但这种成本差异反映到估值上,应该是3000元/头与5000元/头的差距,而不当前的1600元/头与5000元/头的差距。(根据《2018年年度策略报告:通胀风起,拥抱白马,挖掘二线蓝筹!》)
——本周最新公告——
【正邦科技-2017年度业绩快报】
2月26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5.7亿元,比2016年增加8.72%。实现营业利润5.87亿元、利润总额5.9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23元,分别比2016年下降41.25%、44.56%、49.55%和48.89%。年末总资产164.7亿元,比2016年末增加34.36%。
中牧股份(600195.SH)
——推荐逻辑——
2017年上半年技改完成,口蹄疫产品升级,销量高增长!在养殖规模化程度提高拉动市场苗渗透率提升和疫苗优质优价趋势下市场苗逐步替代政采苗的背景下,在新任董事长的带领下,公司产品和渠道都实现了双突破,继续坚定推荐。预计,口蹄疫市场苗行业未来2-3年市场空间翻倍(从17亿到40亿),2017年公司口蹄疫市场苗收入增速有望达100%(2亿元收入)。
公司最艰难时间已过,现正是布局最佳时点!猪瘟、蓝耳受招采退出影响较大,行业同比收入下滑70-80%,但公司受影响情况好于行业,预计17年两者收入5000万;猪瘟-蓝耳二联苗仍在推广中;其他品种有望成为公司新业绩增长点。此外生物制品、化药和饲料板块收入增速预计达20%、30%和25%。
国企改革,激发管理层动力,提升管理效率。(根据《2018年年度策略报告:通胀风起,拥抱白马,挖掘二线蓝筹!》)
——本周最新公告——
无
普莱柯(603566.SH)
——推荐逻辑——
技术创新引领市场,储备大品种进入密集上市期。公司圆环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已经开始做前期宣传准备,预计2017年10月底前后有望拿到生产批文并在2017年11月上市销售,2017年实现收入1000-2000万。18年公司利润增长点有望在基因工程伪狂犬疫苗、猪圆环-支原体二联灭活疫苗、猪圆环-副猪二联灭活疫苗、口蹄疫重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上市销售,以及圆环基因工程苗的放量。我们预计(1)18年伪狂犬基因工程苗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2)圆环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实现销售收入1.5-2亿元;(3)圆环-支原体二联苗和圆环-副猪二联苗预计18-19年先后上市,预计当年可实现收入5000万元,19年放量。公司未来产品梯队丰富,伪狂犬疫苗值得期待。
打造动物健康管理及畜产品安全生产生态圈,布局动保行业新蓝海!与达安基因等联合发起设立北京中科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布局独立诊断实验室,业务涵盖教育、研发、产品、服务,未来三年拟在全国建立100家省级检测中心、2000家实验室联盟、3000家兽医服务工作站。我们认为,目前动保检测行业在我国市场空间至少30亿,同时优质成熟标的稀缺,好看公司未来在疫苗检测领域的发展。(根据《2018年年度策略报告:通胀风起,拥抱白马,挖掘二线蓝筹!》)
——本周最新公告——
无
苏垦农发(601952.SH)
——推荐逻辑——
土地改革深化,粮食产业化加速推进是必然的大趋势!18年,土地确权、农村土地的三项改革试点和土地法修正完成,土改加速,并推动粮食产业化经营加速是必然趋势。公司作为粮食产业化的龙头,有望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土地经营规模扩张、经营效率提升和农服扩张推动业绩持续增长!公司业绩增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1)土地流转带动土地经营规模扩张。公司目前已经流转的土地面积近22万亩,公司未来通过流转获得的耕地面积将持续增长,为公司业绩增长奠定基础!2)单亩经营利润的提升:公司通过减员降本,提升集体种植比例来提高单亩利润,我们测算,公司当前120万亩地的理论毛利润空间为6.96亿元,而16年,公司种植业务实际贡献的毛利润4.72亿元,利润释放空间大!3)公司17年开始加快推进农业服务业务,有望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根据《2018年年度策略报告:通胀风起,拥抱白马,挖掘二线蓝筹!》)
——本周最新公告——
无
本周团队重点跟踪标的表现:隆平高科(停牌)、生物股份(持平)、大北农(-0.3%)、海大集团(+1.5%)、中牧股份(+1.1%)、普莱柯(+6.8%)、瑞普生物(+3.6%)、大禹节水(+10.8%)、牧原股份(-8.1%)、唐人神(+6.4%)、新洋丰(+2.8%)、禾丰牧业(+0.9%)、中粮生化(停牌)、国联水产(+1.5%)、金河生物(-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