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己是做翻译的,所以在看其他人的翻译时总会特别注意他们可能犯的错误。
到底翻译是该「直译」(保留原文架构)还是「意译」(以目标语读者读起来自然的方式为重),
至今还没有定论,但我个人认为,译文毕竟是要写给目标语读者看的,而非给看过原文然后再看译文的读者看的(至少通常不会是这种情况),理当以后者为重。
举例来说,“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可翻成「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异化译法),但我个人却偏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归化译法)的说法。然而,由于「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言,这样的翻译倒也无伤大雅。但以下几个范例的差异可能就比较明显了。
“You’d better mind your own business”
你管好自己的事就好(直译)
你最好别管闲事(意译)
“This race is far from over”
离比赛结果还早得很呢(直译)
这场比赛才刚开始呢(意译)
“The elderly are advised to take the elevator”
我们建议年长者搭乘电梯(直译)
年长者宜搭乘电梯(意译)
以上几个范例比较起来,是否意译读起来更为自然通顺呢?
还有,因为英文架构与中文不同的关系,有时为了让译文读起来通顺,必须要有适当的增加/删减或语句对调,范例如下:
(1) 增加/删减
“The institution has been
known
not for its long history but for its objective criticism.
该机构并非因历史悠久
闻名
,而是以客观批判
著称
。
原文“known”只出现了一次,但在译文则出现了两次。
“He expected criticism but hardly got any.
他本来预期会招来批评,但结果几乎
没什么人说他的不是
。
在此,译文加入了「没什么人说他的不是」来为语意最更完整的增补。
“The book sold so well
that
the publisher couldn’t wait to launch
its
sequels”
这本书十分畅销,出版商已迫不急待地要推出续集。
(粗体部分为删减部分)
(2) 语句对调
I’ll never forgive you if you do it again.
你再犯的话,我绝不原谅你。
英文句法结构常将结果句置于前面,条件句或原因句置于后面。译成中文时将两者对调往往较为通顺。
A camera that is light in weight, versatile in function, and easy for use will surely become a hit on the market.
重量轻、功能多、使用简便的照相机一定能在市场上大卖。
英文里长串的修饰语常以子句形态至于所要修饰的名词后面,译成中文时往往会将修饰语至于名词前面,再加「…的」。
最后,附上几个有趣的归化译法 vs. 异化译法,让读者您享受翻译有趣的地方吧~!!
Surprisingly, a Shangri-la was hidden deep in the seemingly deserted island.
想不到,在那座看似荒凉的岛屿深处竟藏了一处
香格里拉
。
(
归化译法
)
想不到,在那座看似荒凉的岛屿深处竟藏了一处
世外桃源
。
(
异化译法
)
Quite a few attendants at the funeral of the former president were crying crocodile tears.
这位前总统丧礼上不少人掉的都是
鳄鱼的眼泪
。
(
归化译法
)
这位前总统丧礼上不少人都
哭得虚情假意
。
(
异化译法
)
The Cinderella team’s miraculous run came to an end at the semi-finals.
那支
灰姑娘球队
的神奇之旅在四强赛划下句点。
(
归化译法
)
那支
黑马球队
的神奇之旅在四强赛划下句点。
(
异化译法
)
Jason Lin
参考书籍:
翻译教学实务指引,从
15
份专业教案开始
by
廖柏森
、林俊宏、邱羽先、张裕敏、张淑彩、欧冠宇
(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