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宝妈留言说:
她家孩子幼儿园开学一个星期了,各方面适应的都不错,但就是不在幼儿园大便,有一次还发现孩子拉在了裤子里,也没和老师说,就这么忍到了家里。
问他为什么不在幼儿园大便,孩子就说不想。想问,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本以为孩子吃喝拉撒是件很随意的事情,有了娃才发现件件是道坎儿。
想不到躲过了分离焦虑,却败给了幼儿园的屎尿。
其实,孩子宁愿憋着也不愿在幼儿园拉大便是一件非常普遍的现象。
全国幼儿成长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80%的孩子都不愿意在幼儿园内大便,只有20%的孩子不受这方面影响。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本该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的年纪,就开始承受“憋大便”的痛苦?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孩子不爱在幼儿园拉大便的这件事情。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不拉大便无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孩的习惯,二是孩子胆小,不敢在幼儿园拉。
当然这两个原因也存在,但
孩子不在幼儿园拉大便的原因却远远不止这两种,它发生的因素有很多:
儿童心理学家表示“孩子出现尿裤子、憋大便,可能是环境改变造成的情绪问题”。
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出现各种不适应的反应是非常正常的。
进入新环境对孩子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他们内心会恐惧不安,当内心的安全感尚未得到建立时,
他们只能用尽全力来应对新环境的挑战,从而忽略了身体的信号,
因此白天可能没感觉到便意,等回到家中,进入熟悉的环境中才意识到自己要大便。
再加上,在家中大多的孩子都有自己专属的小坐便,但幼儿园一般都是开放式或半包围式的蹲便,
孩子有的是出于陌生,有的是出于害怕
(怕自己掉下去)
而不敢在幼儿园大便。
3岁之后的孩子已经有很强的自尊心,明白了大小便是一件非常隐私、令人害羞的事情,只愿让最亲近的人照顾自己拉粑粑这件事。
进入幼儿园后,
面对不熟悉的人来帮自己擦屁屁,孩子心里会非常不舒服。
而且,学校不比家里,厕所里只有自己和妈妈,在幼儿园厕所里会有很多小朋友,而且极有可能需要排队拉粑粑,面对周围众多的陌生人,孩子无法轻松地拉粑粑,
尤其是对有些害羞的娃那绝对是巨大的心理挑战。
所以,他们宁愿憋到家里,也不愿在幼儿园拉粑粑。
其实,不止是孩子,现在很多社交恐惧的成人,在他人面前估计也很难做到自在的嗯嗯。
大部分的幼儿园三四个老师和二三十个孩子,因为老师人手有限,所以活动都是集体性的,排队洗手、定时喝水、集体上厕所。
很多孩子不敢跟老师提出自己的“格外”要求,不敢在人群中发出“不同”的声音。
所以,再加一碗饭、想单独上厕所诸如此类,“不一致”的要求能不提就会尽量不提。
还有些宝宝会害怕拉粑粑时间太长而导致参加集体活动迟到
;
有些则是想在规定的玩耍时间内和小伙伴多玩一会儿,憋着不去拉。
如果平时家庭成员或者老师对宝宝大便表示过“嫌弃”,对帮他擦屁股这件事表示出过“厌恶”,那么
宝宝也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这种情绪
,觉得大便是一件不被喜欢的事情。
每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都会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想把自己的正面印象留给老师。
自然就不想让自己的大便熏到“陌生而敬畏”的老师,不想麻烦老师给自己擦屁股。
让孩子知道就像每个人都要吃饭、喝水、睡觉一样,
所有人都需要拉粑粑。
粑粑是我们身体里的废弃物,将它排出来,我们的身体才会舒服,
让孩子明白拉粑粑是一件很正常并让人愉快的事情。
每个人的大便都是臭臭的,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借助绘本是比较好的方式,孩子们都喜欢屎尿屁奶主题,我女儿CC也不例外,每次讲关于便便的的故事,我们都非常正经的聊这件事:
绘本
《大家来大便》
-
比如,不同动物的便便也是不一样的,都是啥样的呢?
绘本《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
比如,便便反应的是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健康的便便长啥样的?
绘本《噼里啪啦益生菌来了》
-
比如,大便形成的详细过程,为什么它像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
绘本《拉便便真舒服》
-
比如,为什么吃进去的的食物是香的,拉出来的大便是臭的?因为好的东西都留在了体内,废物才被排出体外。
总之,让孩子明白,大便不是什么恶心的东西,排便不是什么不好的行为,虽然确实臭臭的不太好闻。
只有孩子能正视大便和排便,他才能明白,当面对大便时,
老师表情上的厌恶,并不是针对他,而是人们面对大便的正常反映。
很多孩子不在幼儿园排便,还是因为环境的陌生、看护人的陌生。
做到了正视大便之后,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
1、
这件事并不是只有在家里才能进行,其他的厕所也是可以哒,公厕、幼儿园,都尽量让孩子去尝试
如果孩子在陌生环境或陌生人面前拉粑粑会紧张,带孩子去公共厕所体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周末出去玩或看电影的时候,鼓励孩子在公共厕所排便,公共厕所不仅有坐便,还有蹲便,这样孩子可以熟悉不同种类的厕所和不同形式的如厕方式,也更有助于孩子熟悉幼儿园中的厕所和上厕所的方式。
2、
可以帮助他的不只是家人,老师一样值得信任
让孩子信任老师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老师在学校的角色。
在幼儿园里,老师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帮助他,拉粑粑的时候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帮他擦屁屁,不会因为他大便就讨厌他,也不会因为帮他擦屁屁就讨厌他,所以完全不需要紧张。
因此,想拉粑粑了,就要及时和老师说。
3、
不要给孩子额外的压力
不要每天都问「
今天在幼儿园大便了吗?
」,这样反而会让“在幼儿园大便”这件事变成孩子的心理负担。
当孩子表现出不愿在幼儿园上厕所时,不要上帝视角,无视孩子的心理,觉得娃是矫情,把一切说的云淡风轻;
也不要小题大做、上纲上线,觉得娃胆子太小,连大便都不敢说,上升到性格攻击。
娃不想拉不要强迫,但可以引导,慢慢引导比打骂逼娃会更有效果。
当娃真的拉在裤子里,也不要着急去评判、指责、甚至羞辱,也不要当众简单粗暴地处理,这都只会加重孩子大便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更加害怕大便。
一定要给孩子吃这颗定心丸:
就算拉尿在裤子里也没关系,你还小,有时候可能控制不好大便,我们只要换条干净的裤子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