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浪文化系列之六
年轻一代的成长也离不开老年一代。老的一代毕竟承载了人类3000年的智慧。通过两代人的对话,老的一代理解年轻一代,年轻一代也能欣赏老的一代所承继的3000年的轴心文明传统。相互之间应该有一个对话。
虽然年轻一代也很彷徨,但最近小红书上的一个现象挺有趣。出现了“老红书”,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小红书上讲自己的回忆,分享自己的日常,现在年轻人也很喜欢这种分享。我把它称为一个“返祖现象”。爷爷奶奶这代人的故事他们很愿意听,因为他们最反感的就是父母那种权威,总是在压制他们的声音。
中国是有隔代宠的传统的,爷爷奶奶通常对第三代很宠爱。所以,爷爷奶奶的形象在年轻人那里是比较和蔼可亲、宽容的。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在小红书上分享,好多年轻人喜欢看。他们觉得自己就像是“精神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所以,看到小红书上这些老爷爷老奶奶,七八十岁了还有梦想,年轻人觉得很励志。你看,两代人之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全对立,他们也有可以共享的地方。
无论是50-60后,还是70-80后,多少吃到了一点时代红利。95年以后出生的人,基本上,他们承受的不是时代的红利,而是时代的后果。各种各样的重负都在让他们承受。前面的人提前预知了未来,房价提前预支了,几十年的涨幅在十年里就实现了,他们没有任何空间。我们的产能严重过剩。几十年的红利被父母一代提前透支了,本来是应该归于他们这代人所拥有的。所以,今天他们有各种焦虑,从这点而言,我觉得我们这一代是欠他们的。面对95年以后这代人,老的一代人是有原罪的,因为你提前透支了。
年轻一代对各种命运没有选择。怎么来更多地帮助他们呢?现实生活这部分我们能做的事情非常少,这需要国家的政策、社会各方面来承担。当然,很多青年导师在心理上给予他们疏导,所以他们也很受欢迎。不管是鸡汤式的,还是看急诊式的,不管中药、还是西药,现在各种各样都很受欢迎。
但是年轻一代他们有自己自愈的方式,我刚才说的各种各样的解绑、situationship,都是在寻求情绪价值、自愈、自我疗伤的方式。两代人要各自换位思考。任何一种选择都是对自我生存的拯救,追求新鲜也是一种自我生存的拯救。所以说,存在的总是合理的,但合理的东西未必是完全赞成的,但首先要理解,这样两代人才有一种相互拯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