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外AI:
谷歌对其 AI 模型 Gemini 进行了重大升级,即将推出 Gemini 2.0 版本。Gemini 2.0 在响应速度上的表现相较于前一版本Gemini 1.5 Pro 有了显著提升。英伟达发布全新开发产品 NVIDIA AI Blueprint,用于开发视觉 AI Agent。视觉 AI Agent 由视觉大模型驱动,可解释物理世界并执行推理任务,还可配置 NVIDIA NIM 微服务,方便开发者替换和微调。建议关注:Meta、Adobe、 Microsoft、Nvidia、AMD、Amazon 等。
2.国内AI:
11 月 5 日,腾讯混元开源了 Hunyuan3D-1.0 大模型,这是首个同时支持文生和图生的 3D 开源大模型。模型采用两阶段生成方法,在保证质量和可控的基础上,10 秒即可生成 3D 资产。建议关注:万兴科技、科大讯飞、阿里巴巴-SW、美图公司、腾讯控股等。
3.AI 硬件:
11 月6日,小鹏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自研芯片——“小鹏图灵 AI 芯片”,并已于8月23日流片成功。小鹏图灵AI芯片搭载了40 核处理器,两个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并采用了针对神经网络优化的特定领域架构,支持在本地运行高达 300 亿参数大模型,同时显著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建议关注:Meta、Microsoft、Nvidia、AMD、Amazon 等。
4.海外科技:
11 月6日,苹果公司发布新的支持文档,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利用 Siri 和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用于查看和处理屏幕内容。在最新的iOS 18.2开发者测试版中,Siri 已经开始支持 ChatGPT 集成。用户可以在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将 PDF、文本文件或图像转发给 ChatGPT 进行处理。建议关注具备长期配置价值的海外科技公司,包括:Apple,Google,Microsoft,Nvidia,台积电,AMD, Meta 等。
5. 智慧政府相关:
关注:海康威视、中国长城、中国软件、数字政通、创业慧康、久远银海、中科江南等。
6.智能驾驶:
11 月7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4智能交通上海论坛”上,交通运输部科技司表示近期工作举措包括:编制“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研究完善交通运输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开展场景攻关;健全有组织科研机制,探索开展自动驾驶等提升行动;加强高质量标准供给,实施标准提升等一系列行动。建议关注:特斯拉、小米集团-W、小鹏汽车-W、蔚来。
7.游戏:
11 月 4 日,伽马数据发布了《2024 中国游戏产业 IP 发展报告》,用户调研结果显示,1—9 月,中国游戏 IP 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960.6 亿元,预计全年收入高于上一年水平;中国游戏IP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中,82%由IP产品贡献;中国原创游戏IP的游戏市场规模达 945.8 亿元,占国内整体游戏市场 48.2%的份额。建议关注研发、发行和出海具备实力或从长期来看具备估值优势的标的,包括:腾讯控股、网易-S、神州泰岳、三七互娱等。
8.海外消费:
亚马逊正在全面改革其美国物流网络的快递入站配送流程,以进一步提升效率。目前针对美国入境物流网络,亚马逊已经新建了约15个快递入境流程的设施,提升了每个配送中心25%的库存分配能力,让各配送中心能够更有效地管理物品,实现更快速的整理和配送。从结果上来看,今年以来,亚马逊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快的Prime配送速度,全球当日达或次日达的商品超过50亿件,同比增长超过 30%。履约端的时效优势是亚马逊在北美零售电商业务的立足之本,同时目前亚马逊的零售业务也正处于利润的释放阶段。建议关注海外龙头消费零售公司,包括:Amazon,TEMU, Shopify,沃尔玛等。
9.本地生活:
11 月6日,饿了么拼团业务将迎来新进展,平台正在上线新的流量入口——特团,并将为此在 APP 首页开设金刚位。饿了么拼团业务上线于2022年,和美团拼好饭的逻辑类似,两款产品从页面展示、下单流程、餐品类型都比较相似,都是通过“爆款餐品+拼单点餐+统一配送”的方式,用户集中下单,商家集中出餐,骑手集中配送。过去一段时间,饿了么在拼好饭的业务进展缓慢,很多用户的饿了么 APP 首页至今没有拼团这个入口。此次升级后的特团入口,或将进一步提高用户覆盖面。建议持续关注美团-W、阿里巴巴-W。
10.电商:
拼多多第二轮活动战报显示,10 月 28 日-11 月 4 日,第二轮 “超级加倍补”活动累计订单量超 4500 万单,较首轮活动的 1640 万单增长1.7倍,累计销售额较首轮活动增145%。其中,生鲜、食品类目的订单占比高达29%,美容个护类目的订单占比达17%,手机数码产品的销售额占比高达 38%。建议关注双十一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力度与订单情况,建议关注阿里巴巴-W,拼多多,京东集团-SW 等。
11.产业互联网:
今年 11-12月,小米SU7将冲刺月产量2.4万辆。在小米汽车一期工厂的建设规划中其额定年产能为 15 万辆,即额定月产能为 1.25 万辆。冲刺2.4万辆的月交付成绩,小米的产线利用率已接近 200%。明年 6 月二期工厂竣工后,二期工厂将先后经过小米验收及当地住建局的核验备案,最早7月、最迟8月便将正式投产。投产后小米两座工厂将提供总计30万辆的额定年产能,建议持续关注小米汽车工厂落地节奏及汽车交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