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舜股份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综合性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专业的安全产品,专业的安全服务团队,全面的安全服务资质,安全不变,国舜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国舜股份

聚焦“315” | 简历信息泄露、人脸识别滥用、手机垃圾软件乱象

国舜股份  · 公众号  ·  · 2021-03-17 16:01

正文

2021年“315”晚会聚焦“提振消费 从心开始”,希望通过诚信的力量促进消费秩序和消费环境改善,以政策和监管的决心和诚心、企业的良心和用心、消费者的信心和放心,构成良性的消费生态。就网络安全领域来讲,今年的曝光范围涉及到个人信息安全、人脸识别、app安全等风险。


简历遭倒卖,个人信息暴露

据央视报道,多个招聘平台上存在个人简历信息泄露问题,支付费用即可随意下载。

据了解,在名叫“58智联粉”的QQ群里,只需向买家支付7元便可以买到一份智联招聘上求职者简历。简历上包含了求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信息。同时,在智联招聘平台上,企业账户交钱办理会员,便可不受数量限制下载包含姓名、电话及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的完整简历。此外,还有部分人员在兜售智联招聘的企业账户。企业账户的注册,伪造的资质申请也可以通过。而类似的问题不仅仅发生在智联招聘,在前程无忧和猎聘网上,同样存在企业账户只需支付费用,便可以下载到求职者的完整简历的现象,三个平台对企业账户的管理均存在漏洞。同时,根据求职者的学历、工作经验、薪资水平等条件,简历的下载价格分为40元、60元、100元三个等级。

这样的漏洞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经警方调查发现,一方面,犯罪分子通过企业账户获取简历;另一方面通过QQ群,批量购买简历。通过这样的途径,大量的个人简历信息,源源不断地流入了不法分子的黑手。

简历个人信息被黑产倒卖现象猖獗,相关监管措施也正在不断完善。今年3月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推行《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其中就明确提到:


第二十条〔网络安全保护规范〕 网络招聘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网络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采取技术措施或者其他必要措施,确保招聘服务网络、信息系统和用户信息安全。
第二十一条〔用户信息保护规范〕 网络招聘服务机构收集、使用其用户的个人信息,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网络招聘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不得违法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劳动者居民身份证号码、年龄、性别、住址、联系方式和用人单位经营状况等信息。 网络招聘服务机构应当对用户信息保护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自查,记录自查情况,及时消除自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


暗藏摄像头,人脸识别滥用

科勒是全球著名的卫浴橱柜品牌,根据记者在上海三家科勒门店的暗访显示,店内安装了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可以在顾客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抓取和识别,并为每个人形成独特的ID。

识别的数据不仅仅是人脸,还有性别,年龄,衣着等。据门店薛经理介绍,该门店的摄像头来自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万店掌提供了专业的营销互动解决方案,人脸识别率非常高,在记者进店的两分钟内,就被抓拍了三次。

汽车4S店同样存在滥用人脸识别摄像头的情况,央视记者调查发现,在正通汽车4S店,同样存在上述情况,并且数据可以在正通汽车超过100家门店间互通,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的则是上海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脸信息不单是生物识别信息,也是个人敏感信息,我国规定组织收集个人信息,应该取得个人信息主体的同意。但现实中,不法商家商业利益,基本不会提示和取得消费者同意,忽视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人脸数据在存储、使用等方面明显缺少公共规范管理,存在公共信息安全风险。今年“两会”民革中央提交的《关于规范人脸识别信息采集,保障公民权益的提案》中,就提议推进人脸识别生物信息专项立法工作,为人脸识别技术在社会生活场景应用层面设立行政管理职责,集中整治不规范和非法安装人脸识别摄录采集,清理过度依赖人脸识别数据的安全漏洞。


暗藏陷阱,垃圾app误导

据央视报道,步入数字经济时代,老年人手机中存在诸多“安全陷阱”,在老年人使用手机过程中,经常有app提示手机经常弹出“安全提示”,又或者是“诱人广告”——如红包抢钱等。

而当老年人听信下载相应的App之后,不仅不会保护自己手机的安全,反而会有被相关产品窃取隐私,危害安全的可能。以央视曝光的软件《超强清理大师》为例,在8.75s内就读取了机身的GPS定位890次,SIM识别码1300多次并且包含其他个人信息。这些手机app打着手机安全的旗号,利用老年人群体对手机知识不熟悉,对网络安全意识的缺乏牟利。


工信部针对App侵害用户权益的专项整顿行动一直在常态化开展,先期就依据《网络安全法》《电信条例》《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组织第三方检测,督促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整改。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依据《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和《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曝光App下架、对涉事机构依法处理,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大App检测和违规处置力度,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来源:综合自网络

拓展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