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淮南 余宝路
中国市场销量第一的手机品牌是谁?很多人估计得愣一愣。
根据第三方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一家总部位于中国东莞的手机品牌,自2021年起至2024年前三季度,均稳居国内市场国产手机销量首位。如无意外,2024年它还将继续蝉联国内市场国产手机份额第一,第四次坐上“铁王座”。
它就是一贯低调的vivo。
过去四年里,经历疫情扰动、供应链紧张、地缘政治冲突、经济环境调整,再加上以AI技术为代表的手机产业自身技术变革,要在中国这一全球竞争最为激烈、消费结构最为复杂的市场里持续领先,殊为不易。
不是智能手机品类的开创者苹果手机,不是多年在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三星手机,vivo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决心和本分的故事,也是对长期主义的一次坚定奔赴。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静水流深”,河流越是深邃,表面看起来越是平静无波。
2024年6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名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得了由国务院颁发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令一些业内人士意外的是,除了几大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供应商和高校,vivo作为手机终端设备代表,也是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之一。
中国自2019年6月6日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以“适度超前、以建促用”为思路,推进5G“建、用、研”协同发展。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11月,中国5G移动电话用户首次超过了10亿户。这一数字背后,离不开手机厂商的努力。
早在2016年,vivo已在北京成立5G研发中心,投入5G核心技术标准化研究,2017年在业界率先启动5G天线与射频关键技术的预研。2022年7月,vivo发布《6G服务、能力与使能技术》白皮书,并公布其6G原型机实验情况。
这一国家级奖项,得以掀开vivo在研发领域不显山不露水的一面。
vivo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2024年12月30日,在vivo总部的采访室里,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总结了两点:
用户导向和持续的长赛道投入。
2019年,外界看到vivo旗帜鲜明地给自己划下了设计、影像、系统、性能四大赛道,并为此投入长期研发。今天的vivo和iQOO已经牢牢锁定“影像”和“性能”两个用户心智。在胡柏山看来,2024年vivo增长速度相对快的原因之一,正在于vivo和iQOO两个品牌出色的协同。
而外界看不到的是,目前vivo有1.3万名研发人员,占到全体员工的3/4。他们分布在vivo中央研究院与纵向技术研发组织,共同构成了vivo“研发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研发格局。
AI技术席卷全球的2023年,人们看到的是vivo在当年的开发者大会发布自研蓝心大模型矩阵,率先实现大模型在端侧的大规模落地,紧随其后推出了包含蓝海续航系统、蓝晶芯片技术栈等的技术品牌“蓝科技”。
人们不知道的是,早在2017年,vivo就开始“过饱和”地投入AI,维持着约千人的专业团队规模,仅用于百亿蓝心大模型的文本数据量就达到了15T,相当于2.5个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量。从底层技术创新到应用创新,从硬件驱动到形成软硬件一体化的能力,vivo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沉稳、专注、张弛有度,耐心等待质变的发生。
当前,能让手机厂商留在牌桌上的,早已不是定型的产品形态,而是能够适应甚至引领新时代的创新和技术体系。创新不敢松懈,只有修炼好技术的内功,才能有发展的下一步。
下一步是什么?
历史已经证明,真正打动消费者的,永远是最前沿、最能被感知的技术成果。iPhone时刻之后,中国手机品牌相继进入了技术赛跑的狂飙时代,曲面屏、全面屏、微云台防抖等创新层出不穷,并快速应用于旗舰产品上,送到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手中。中国品牌领跑世界的背后,除了品牌自身扎实的内功,更离不开完备、高效的供应链。
“做企业不是个人英雄主义。想保持充分的创造力和活力,就要合作共赢,带动整个产业链、行业发展,该自己做的时候自己做,该合作的时候合作,相信市场会给予最好的答案。”vivo品牌副总裁贾净东此前出席活动时表示。
2014年,vivo发布全球首款同时具备F1.8光圈和光学防抖的智能手机X shot,开启了十年影像之路。凭借在自研影像技术上的攻坚克难,每一次X系列的推出都能赢得行业影像高口碑,“移动影像标杆”的地位初显。
标杆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加速于2020年。这一年,vivo正式开始了与拥有170多年历史的蔡司光学的全球战略合作。4年时间里,打造出“vivo ZEISS联合影像系统”,推出了蔡司光学镜头、蔡司T*镀膜等多个联合创新。在2024年发布的X系列上,凭借共同研发的2亿像素长焦镜头,vivo成功拿下“演唱会神器”的江湖称号。
同样的道理也应用在了芯片领域。
2021年,vivo发布了自研芯片V1,这在手机行业算是比较晚入局的。但vivo有自己的策略,好饭不怕晚。vivo 自研芯片的优势在于其自主研发能力,这使得 vivo 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专注于研发独立影像芯片的同时,近年来,vivo与联发科联合研发天玑9400旗舰芯片。天玑9400芯片,搭配vivo自研的蓝图影像芯片V3+,这一旗舰双芯组合,不仅为手机提供了强劲的性能支持,还在影像处理方面展现了出色的实力。
在正和岛总编辑陈为看来,这些合作与vivo的竞争观有关系。“面对竞争,什么样的心态至关重要,vivo的竞争观天然与众不同,vivo的竞争观是一种生态观、共荣观,员工要开心、伙伴要开心、股东要开心,最重要的,用户要开心。”
不仅是影像、芯片领域这些名声在外的海外巨头,vivo的供应商、联合研发伙伴里,还有大量中国本土供应商。
以屏下指纹为例,来自深圳的汇顶科技就是其中之一。早在2018年初,vivo推出全新屏幕指纹手机X20Plus UD时,采用的就是汇顶科技的屏下光学指纹方案。该技术为全球首创,是双方在全面屏创新技术上合作深耕的有效成果,引领了指纹解锁新潮流。良好的合作持续至今,2023年,汇顶科技再推超声波屏下指纹方案,目前已成为vivo绝大部分旗舰机型的标配。
据vivo官方透露,随着国内供应链能力不断地增强,vivo下一代的V系列影像芯片、Q系列游戏芯片,在自研算法及架构的基础上,都有机会和国产IC设计公司探讨更多的可能性。胡柏山表示,“国产供应链只要能力起来了,能够达到我们需求标准的,我们都会花时间,跟他们沟通,给他们机会,促成合作。”
独木难以成林。放在今天的产业环境和创新生态下,不管企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企业与产业的共荣共生,是发展的硬道理;开放式、快速迭代的科创模式,成为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这也是品牌商和供应商共同发展、彼此成就的过程。
与供应链伙伴相比,vivo离用户更近,也更懂用户。只有围绕用户的痛点和需求,与合作伙伴一起来寻找解决方案,让产业链的每一环发挥各自的创造力,最后的交付效率才是最高的。
正如胡柏山所说:“自研是根,共研是叶,vivo追求根深叶茂,根深叶茂才是开花结果的理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