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到11月,马斯克又在美国搞了两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推出特斯拉D系列和电动卡车。新浪科技这样形容11月在洛杉矶霍桑机场见到的现场:“这不是一场发布会,这是一场科技摇滚音乐会。而马斯克就像是一位超级摇滚明星,展示着华丽炫目的新品,像是布道的先知一般,享受着全场粉丝山呼海啸般的膜拜。”
中国富人对特斯拉的关注和追捧并非没有道理。
在北京乃至更广泛的华北地区,雾霾已经第三年成为社交网站的热词。污染面前人人平等,雾霾跨越了财富差距的鸿沟,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这一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销达到6万辆——这个数字是过去5年累计产量的2倍。
互联网人在蠢蠢欲动。2月,李斌站在自家阳台忧心忡忡拍下了窗外雾霾中林立的大楼,感慨“在雾霾天空下生活是很绝望的,会让人觉得人生非常没有意义“,事后他称,那是他决定做点什么的关键时刻。贾跃亭率先做出了PPT,12月,他在微博发了张重重雾霾中的央视大裤衩图片,乐视造车SEE计划首次浮出水面。
后来有人调侃,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造车梦想就是始于PPT。
游侠汽车的黄修源被视为“PPT造车“的开源者。2014年5月,这位27岁的重复创业者收到了自己的第一辆特斯拉,随后,他在第二年7月发布的游侠X却被知乎网友扒皮为以Model S为底架改装出的山寨货,并调侃道,“别人买特斯拉是用来开的,他是用来拆的。”
这一年,很多传统汽车厂商还没有感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威胁。广州车展首次为电动车开设了偏僻展位,但参展商都是大众、宝马这些传统企业。看起来,这个有着100多年历史、门槛极高的行业还保持着古老的傲气,虽然汽车诞生之初也是遭到过马车鄙夷的。
足够多的钱、足够先进的技术、足够聪明的人,加在一起就是足以颠覆任何行业的力量。
造车也不例外。
马斯克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方面他创造了一条看似可以通向成功的路径,另一方面,他在2014年6月宣布对外开放特斯拉所有专利,为蠢蠢欲动的互联网公司们提供了武器。
何小鹏是直接受益者之一。当时37岁的他正在阿里感受中年危机,热血战斗的感觉没有了,又找不到下一步方向在哪里。雷军建议他去放空,于是,多年未休假的他跑了很多国家,逛展会看科技产品。
这段放空让何小鹏得以从过去解脱。回国后与马斯克在阿里的那场会面,又成为改变他事业后半程的关键。那天,他抓住空档问起了马斯克关于特斯拉开放专利的细节,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你们可以拿去用,但是怎么用就和我们没关系了。”
造车的种子自此播下。随后,何小鹏开始寻找团队,他自己与俞永福、李学凌、傅盛等人成为天使投资人,一头扎进了造车大潮里。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到2015年年初,至少有6家互联网公司投身造车,比如博泰、奇点、蔚来、小鹏、车和家等,他们身后往往有明星创业者和投资人加持。
事实证明,赶上天时地利人和的创业者总是幸运的。吴军在《浪潮之巅》中曾经感慨:
对于一个弄潮的年轻人来讲,最幸运的莫过于赶上一波大潮。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幸运儿,比如卡内基、洛克菲勒在年富力强时赶上了美国内战后的工业革命浪潮;乔布斯、盖茨、戴尔等人在最好的年华遇上了信息革命。
由此推断,从2014年这波互联网造车潮里诞生几个幸运儿,似乎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