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0个台风生成,其中
8个登陆我国大陆
,呈生成数和登陆数明显偏多、登陆地点偏北、路径复杂多变等特点。目前,因台风防御措施得力,登陆我国的台风影响总体利大于弊,台风降雨有效缓解了东部和北方地区的高温和干旱。
截至8月19日,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0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平均(约12.2个)偏多六成以上,其中有8个台风登陆我国大陆,
比常年同期平均(3.7个)偏多1倍以上。
今年台风主要有五个特点:
生成数和登陆数明显偏多。
今年的台风生成数和登陆我国大陆的个数分别较常年同期偏多7.8个和4.3个;其中,8月8日至17日,10天内接连有7个台风生成,3个登陆我国大陆。目前登陆的8个台风相当于年均登陆我国大陆的台风个数(7个至8个)。
台风登陆点偏北,沪浙地区异常偏多。
今年有4个台风登陆上海、浙江,较常年在沪浙地区登陆的台风数(1个)异常偏多,为1949年以来最多的年份。
▲台风“云雀”于8月3日上午在上海金山沿海登陆,受其影响,华东多地出现强降水。图为浙江省海盐县普降大暴雨。
台风登陆时平均强度偏弱。
在8个登陆台风中,仅有1个登陆时的强度为强台风级(“玛莉亚”),其余7个为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级;平均登陆强度为26米/秒(10级),比多年平均32.8米/秒(12级)偏弱。
台风路径复杂多变。
-
第4号台风“艾云尼”在华南沿海回旋打转,
三次登陆华南
,其中两次登陆广东、一次登陆海南;
-
第12号台风“云雀”以
“Ω”路径移动
,继登陆日本后再登陆我国,并分别在日本南部海域和东海回旋打转两次;
-
第16号台风“贝碧嘉”在广东西部近海回旋两圈,先后在海南琼海(热带低压)、广东阳江(热带低压)和雷州(热带风暴)
三次登陆。
受引导台风移动的气流偏弱,多台风之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影响,上述台风形成或近海打转徘徊、或曲折回转的复杂移动路径,极大地增加了预报预警的难度。
▲来源:中央气象台台风网
台风降雨缓解了高温干旱,但局部出现旱涝转换。
因预报预警及时,加之防御措施得力,8个登陆台风的影响利大于弊。部分深入内陆的台风带来丰沛降雨
有效缓解了高温和干旱
。
▲台风“温比亚”登陆上海后在陆地停留三天之久,受其影响,江苏、安徽、河南、山东、辽宁等地遭遇强降雨。图为“温比亚”路径图。来源:中央气象台
台风呈现出上述特点,与
西北太平洋热带海温
、
夏季风
以及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简称副高)强度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