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上有六大信用卡组织,分别是
威士国际组织(VISA International)、万事达国际组织(MasterCard International)两大组织及美国运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American Express),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China UnionPay)、大来信用卡有限公司(Diners Club)、日本国际信用卡公司(Japan Credit Bureau,JCB)
四家专业信用卡公司。
怎样知道银行卡属于哪家卡组织呢?这需要从银行卡的卡号说起。
卡号是标识发卡机构和持卡人信息的号码,由
发卡行识别码、发卡行自定义位、校验码
三部分组成。银行卡前6位数字称为
卡发行识别码
(BankIdentificationNumber,BIN)
,用来表示不同的发卡银行或机构。
从表中不难看出,BIN以4开头属于Visa,以5开头属于MasterCard,
以62开头属于中国银联
,以3开头分别属于3家不同卡组织,卡号长度16位为JCB,卡号长度15位为AmericanExpress,卡号长度14位为Diners Club。
对于常见的银联卡消费活动,只需要
认准“62”开头的卡
就好啦。
通过查询
卡号前6位的BIN
,即可获知
发卡行、卡片名称、卡种信息
。
在卡片上印制的信息除了卡号、姓名、有效期外,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信用卡安全码。
信用卡安全码(Credit Card Security Code)
是信用卡在进行网络或电话交易时的一个安全代码,通常被用于证实在交易时付款人为该信用卡的持卡人,防止信用卡欺诈。在不同的卡组织里,信用卡安全码的名称、位数、印刷位置也不尽相同,下表列出六大卡组织安全码对比:
Visa、MasterCard、银联、JCB、Diners的安全码印制在卡背面签名栏
卡号后4位数字的后边,共3位
(位于下图红圈内)。
AmericanExpress的安全码印制在卡正面,位于
卡号上方,共4位
(位于下图红圈内)。
信用卡安全码主要用于网络交易,经常上网剁手的读者一定知道,在线支付过程中,只需要提供
信用卡卡号、姓名、有效期及安全码(有的甚至只需要卡号+有效期)
即可完成交易,不需要提供密码,部分银行的网上银行交易也需要用到信用卡安全码。一旦这些重要信息被泄露,无异于将肥羊送到狼的嘴边。
对于如何避免信用卡安全码泄露,有下边一些
建议
:
·
线下刷卡消费时,全过程不要让卡片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防止卡片信息被记录或复制;
· 用胶带或纸片遮挡安全码,需要用安全码支付的时候撕开遮挡物;
· 对于风险较高的陌生网站不直接使用信用卡交易,及时清除自动保留在网站上的信用卡信息;
· 发现自己的信用卡信息有泄露的风险,立即联系发卡行挂失换卡。
在卡片正面还印有这张卡在卡组织中的等级,常见的有gold、platinum、Signature等字样。对于这些不同等级的卡,下图以金字塔从低到高的顺序来说明各等级在银联、Visa、MasterCard卡组织中的排序:
国内发行的信用卡有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有些在卡组织中位列次顶级的卡,在某些银行发卡时仅定义在金卡/普卡序列,以至于这些银行的Visa Signature卡、万事达World卡遍地开花,只要达到金普卡审批标准即可拿下,银联的PriorityPlatinum也常被当成入门级白金卡发行,而它们确实是卡组织中的高端卡。
最典型的要数招商银行的Visa Signature和万事达World全币种信用卡。
信用卡的附加权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卡组织赋予的权益,二是发卡机构赋予的权益,两者是并列关系,可以同时获得。卡组织定义的高端卡,在发卡机构看来却未必如此,国内信用卡权益更多依赖于发卡银行而不是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