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技评论消息,7月7日,为期三天的「CCF - GAIR」大会,在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开幕。今天的第三位讲者是Subbarao Kambhampati教授,他现在是AAAI(美国人工智能学会)的主席,同时他也是亚利桑拿州立大学的教授,他主要的研究是在自动化的决策机制,特别是在人工感知的人工智能领域。
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知名的教授,他花了很多的时间,同时特别提到了关于人工智能对于人类感知以及社会的影响,同时他自己本人也是AAAI的成员,他也在很多的国际机构任职。他在2016年的大会的项目,以及2016—2025的AAAI项目当中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Subbarao为我们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兴起,人工智能与人类学习模式的不同,一些人工智能的挑战,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一些思考,最后还介绍了他进行的研究。AI科技评论将其演讲内容进行了整理。
机器学习的过程与人类不一样
人工智能在过去并不十分受重视,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人工智能。很多国家也希望AI能带来变革。但机器的学习过程与人类是不一样的。人类会观察这个世界上的事物,然后开始有了情感的智能,然后他们有了社会的智能,另外他们还会有感知的智能和推理的智能。而机器的过程则相反。不一样的原因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案跟人类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不一样的。
谈谈世界的格局
AI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未来的人工智能推理技能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现在的AI技术大热可能会蒙蔽我们的双眼,看不到它的前景。现在我们的AI做得还不够,我们还可以有超智能。例如应用在犯罪分子行为预测。
如何谨慎地使用人工智能
像犯罪分子行为预测这样的系统是非常有争议的,必须要有合理、公平、道德的理由。AI现在是强有力的技术。很多公司对其进行了商业化,所以我们需要促进审慎的、有伦理的AI的发展。同时,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还有很多挑战,例如,如何让机器能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如何让人工智能对世界有完整的理解,如何让人机交互不会有不良事件。
人工智能和人类应该如何交互
Subbarao也告诉了我们在人工智能与人类交互方面,我们应该关注的部分:
我们能看到人工智能的正面报道,也能看到负面的。负面报道,我们必须关注
有意识的人工智能,如何让人和机器能有效协作
人类希望能够有能够感知的机器人与自己对话
他认为,人类会对周围的环境、事物有情感上的反应。这是我们的情感的智能和社会的智能。我们需要社会的智能和情感的智能来弥补机器所不具备的这两部分的技能。
此外,Subbarao还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研究,其研究的主要目的主要是能够对人类情感做出识别,并推测人类动作的意图和期待。最后,他还向大家做了一个简短的关于AAAI(美国人工智能学会)的介绍。
图文演讲全文将在大会后陆续放出,请继续关注 AI 科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