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块去旅行
你不来,我们怎敢说走就走?邂逅不同的自己,一块去旅行!每天奉上美景目的地、攻略指南、旅行见闻、好文美照、组队约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长春晚报  ·  降了!降了!大降了 ·  7 小时前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春日梅花开了!坐上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去赏梅吧! ·  昨天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春日梅花开了!坐上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去赏梅吧! ·  昨天  
第1眼新闻  ·  雪村没有雪?当地官方通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块去旅行

中国最美回迁房,真实版的水墨江南!简直住进了吴冠中的画里!

一块去旅行  · 公众号  · 旅游  · 2017-05-05 22:39

正文




可曾想 过,

没有乡愁的地方是什么样子?



每当提起画家吴冠中,

很多人就会想起他笔下的旧时江南,

白色屋子连绵成片,黛青瓦顶参差错落,

曾经是寻常巷陌, 多年后却是回不去的故乡!


▼吴冠中笔下的江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

其中最美的或许是吴冠中画里的那个,

干净笔触,写意画风,超实入境,超凡入圣。

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

这种秀润淡雅的美感和惬意,

已然是内心深处的世外桃源!


如今,它活生生变成了现实:





作家郁达夫曾在小说《东梓关》里描述:

这是一个恬静、悠闲、安然、自足的江边小镇,

弥漫着纯朴温暖的民风……



没错,这正是与小说同名的“ 东梓关 ”,

一个远离喧嚣,没有乡愁的山水田园古村落。

它位于浙江杭州市下辖的 富阳市 场口镇,

距离杭州市区不到1个小时车程。



这个杭州境内颇有名气的古埠名镇,

据记载从南北朝至今已有 1500多年历史。

它紧靠秀丽的富春江,是 富春江 最美的一段

也是富春江的重要水上关隘,

素有“ 西下严陵滩,东流第一关 ”之美誉。

它还是 龙门古镇孙氏的发源地

也有 近百座明清古建筑 ,多是精品。



曾经熙熙攘攘的古码头仍在,

郁达夫曾经住过的许家大院也在,

还有久经岁月的马头墙、凹凸的青石板路…

徜徉其间,恍如穿越了历史。



作家周华诚说:

东梓关的老建筑, 能看见时光的远方。

东梓关的码头, 可以看见山水的远方。



东梓关这个千年小镇,

确实非常适合慢生活,

适合在青石板路上倘佯,

或是靠着越石庙前的石围栏发呆,

也适合和富春江一起静默无言。



从远处看 东梓关,

一片片白色杭派民居簇拥在田野里,

还没走近就不由感叹,终于找到梦里的故乡。



粉墙黛瓦,整洁明快,

错落有致的线条交织出的设计美感,

扑面而来的古朴风韵和乡野气息,

真是令人一见倾心!




第一次来到东梓关,

会被这些 设计 极美的建筑所震撼,

不禁以为这是别墅,或是民宿酒店。

但其实,这是 村民们的回迁安置房



未曾想象,

几年前的东梓关村,

还是一副日渐萧条的样子:



在上世纪90年代,

这里是富阳到杭州的水路要塞, 也繁华过,

后来随着陆运发达,它便日渐没落,

小村庄也变的萧条起来。



村里的人逐渐往大城市去了,

只剩下暮年的老人和颓废的旧宅。

多年后那些在城市打拼的人小有所成,

但是,故乡还是那个故乡。

在很多人心里,

这样的故乡很难再回去了,

乡愁,也只能在梦里化解。




两年前,

为了推进保护历史文化古村落、

改善东梓关村村民的居住环境,

当地政府决定在老村落南侧进行回迁安置,

第一批外迁四五十户,遵循一户一宅的原则。

每宅290平到340平不等, 每平米1376元,

村民只需补上原来住房的面积差。



建新房之前,

大家都在猜想未来的家园是什么样子。

直到一个名叫 孟凡浩 的37岁设计师出现,

东梓关村的新颜才逐渐描绘出来。



说起 孟凡浩 ,或许很多人不熟悉。

但说起“外婆家”老板吴国平投资建造的“ 不舍·野马岭

(被称为中国最美民宿的代表、中国最贵最高端的民宿)

很多人不会陌生,没错,就是这位大神设计的。



可是孟凡浩过去设计最多的是

高端居住社区和商业综合体,

对于农民的回迁安置房,

还没有案例经验。




但孟凡浩还是充满信心,

于是他先考虑一个问题:

村民们想要一所什么样的房子?


最终他得出结论:

首先,村民未必需要符合美学标准的住所;

而且,房屋的性价比要高,住的实惠;

再者,房屋功能要符合村民的生活方式。


如果搞些酒吧、咖啡厅什么的,

那就脱离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于是他反复和乡亲们交流征集意见,

经过多次打磨,最终才敲定回迁房的设计方案。



新的房屋总共有3层,

面积从290平到340平不等,

每套房子至少有4个卧室,

采用砖混结构,然后刷白,

这样改造下来最经济。



而村民们一直保留的生活习惯,

比如在院子里洗衣服晾衣服, 用灶台做饭…

凡是原有生活习惯所需要的空间和功能,

孟凡浩都一一考虑进去。



在这次的回迁房设计中,

他坚信不能把设计师的理念强加给村民。

而是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找出多数人共同的需求,

譬如他就给每户设计了三个功能不同的小院子,

并遵循当地 “堂屋坐北朝南,

院落由南进入” 的习俗。



三个小院分为前院、内院和后院,

前院开敞 ,可以放些常用的农具或车辆;

内院静谧 ,可以放一些柴火和杂物;

后院私密 ,可以栽花种草养用来休闲。



为了村民的居住有独立性,

相邻的两户民居不共用一堵墙,

而是留出了1.6到3.2米不等的空间,

日常生活上有了私密独立性,

邻里邻居相互也不会被打扰。



在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之后,

孟凡浩考虑才怎样让村落保留江南民居的风韵,

还要体现设计美感及巧妙的创意,

于是他想到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江南系列作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