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还处在电影中的手摇柄电话时代,打电话需要接线员手动接线,那怎么可能一个电话接到美国去?所以,
电力调度体制,也要完成这个自动协调匹配转变,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日前召开的“2024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上打了这样一个比方。
针对电力调度体制的观点,源于刘汉元对光储融合的市场应用前景的评价。他认为,
光伏要想发展好,必须是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这些“结伴而行”,否则前景会非常灰暗
。而所有源荷储体系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电网调频调峰的问题。
因此刘汉元认为,我们原有的集中发电、集中用电的电力调度体制就如同手摇柄电话时代的接线员,很难面对和处理千差万别的发电和用电规模,很难处理三个数量级以上的调度需求。只有将人工转接变成了像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一样的自动匹配、自动优化体制,新能源发电才能发展好。他强调,
这不是技术问题,技术早就有,而是观念和体制机制问题。
那这个自动协调匹配的体制该如何建立?刘汉元认为,对新能源发电的调度体制,
应当参考过去二十年电信产业的发展观念和历程。
“
只要用这种观念去引导我们的电力体制改革和整体的智慧互联的新型能源系统的打造,就不是问题。”
那电信产业的发展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简单来说,中国电信产业从1999年起,经历了几轮体制变革。2000年,中国电信运营商分拆成电信、移动、联通、卫通、小网通、吉通、铁通,形成七雄争霸的格局。2008年,工信部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颁发3G牌照,形成三大运营商三足鼎立格局。2019年,工信部正式给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四家运营商发放5G牌照,正式开启5G时代。由此可见,
刘汉元认同的是一种摒弃集中发电、集中用电,实现多主体竞争、互动的新型模式。
而实际上,
刘汉元的这一理念,与近期国家电网提出的“新型调度体系”理念十分契合。
可以说,国网早已看到了“接线员”时代的弊端,
正在通过这套新型调度体系“革自己的命”,开启电网在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新纪元。
国网提出的这套体系是基于对电源结构、电网形态、负荷特性深刻变化的认识构建的。针对源荷高度不确定性和运行方式去典型化的新特点,
使新能源从依赖跟随型向主动支撑型转变。改变以前电源单向匹配负荷变化的平衡方式,形成源网荷储多元互动的新型模式
,全面建设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形成市场主导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式。
按照国网“两步走”的分阶段建设计划,第一阶段2025-2027年就可以初步建成新型调度体系。届时,通过这套体系,刘汉元强调的光伏、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这些要素,能真正自动协调匹配,实现“结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