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河北卫视
河北卫视官方微信
51好读  ›  专栏  ›  河北卫视

一夜之间她火了!范雨素:我只是个弱者!

河北卫视  · 公众号  · 河北  · 2017-04-26 21:58

正文


范雨素火了!

然而她说:

“我是靠苦力吃饭的,

不靠写文章谋生”


这两天,

一篇《我是范雨素》的文章,

在网上突然引起众多关注。

作者范雨素是一位农村女子,

今年44岁,念完初一就辍学,

如今在北京做育儿嫂。

她在文中记叙了自己及家庭

十多年来的经历。

她在文中写到: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

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有网友评论称:

“没有激烈言辞,

甚至没有突出的感情色彩,

作者是自己人生的亲历者,

也是周围人人生的记录者。

大社会,小人物,跃然纸上。”


谈及自己的意外走红,

范雨素说根本没想到会红,

现在又紧张又不适应。


范雨素是谁↓↓↓

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


44岁的范雨素来自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打伙村,在家中排行老幺。她只读完了初中一年级,目前在北京做育儿嫂。她说自己不靠写文章谋生,原本只想挣点儿稿费。然而《我是范雨素》突然火爆之后,有两家出版社连夜打电话找她出书。


想去看更大的世界来到北京


因生于菊花盛开的时节,母亲给她取名“范菊人”。1985年,琼瑶小说《烟雨濛濛》正流行,12岁的范雨素自作主张,改名“范雨素”。


自12岁起,范雨素念完初一就辍学在老家做小学民办老师。因不能忍受在乡下坐井观天的枯燥,她放弃了转正的机会。范雨素在遍读上世纪80年代在村子里能找到的小说和文学杂志后,“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20岁时,范雨素一路北上,来到距家乡千里之外的北京。在饭馆做服务员,但她形容自己“很笨”,会摔一跤把盘子打碎。


独自带着两个女儿打工过活


范雨素到北京两年后结婚,之后生了两个女儿。结婚五六年经受了男人的酗酒和家暴,她离开了丈夫,带着两个女儿自己打工过活。


范雨素现在住在北京东五环外的皮村,那里有众多小型加工厂和打工者租住的平房。


初到皮村,范雨素陆陆续续搬了好几个地儿,最后以300元每月的价格租了一户四合院里的8平方米单间。这间朝南的房间有一块大玻璃,阳光可以洒进屋子,“特别幸福,有安全感。”



2015年四月在皮村工人小组上课,老师张慧瑜让农民工学员朗诵各自的作品,范雨素在朗诵中。由范雨素提供。

在打工文学小组听课整整一年


她和几十位有文学兴趣的打工者组成了文学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开始写作。“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范雨素说。


皮村“工友之家”文学小组开课,范雨素听了一年。


做育儿嫂一个月收入6000多元


起初,因为小女儿要看管,她在和皮村相邻的尹各庄村找了份在打工子弟学校教书的工作。打工子弟学校工资低,一个月只给1600元。小女儿可以独立上学、回家之后,她就去做育儿嫂,一个月给6000多元,每个星期回来看一次小女儿。


写小说就是自己的精神寄托


在离乡多年的打工生活里,范雨素和谁交往都是点头之交,有时甚至害怕见生人。


后来,她翻了很多心理学书籍给自己治“社交恐惧症”。她担心,一旦恶化,自己就成“抑郁症”了。


范雨素说,一路走来吃了很多苦,她的心好像变得很柔软。写小说就是自己的精神寄托,她没有想过很多复杂的事情,比方说买房子,也从来没有想过养老。


《我是范雨素》是如何诞生的  


事实上,《我是范雨素》并不是范雨素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去年5月,她写大哥的短文《农民大哥》发表,亦获得大量网友肯定。而这次的《我是范雨素》,则是因老家耕地被征用,听81岁的母亲讲述维权奔波经过,身为女儿她很难过,“有那种喷涌的感情”。


于是,她每天下班回到家后,开始了《我是范雨素》的写作。这篇原本近万字的文章,她一笔一画写在稿纸上,只花了5个小时就写完了母亲的部分。责编郭玉洁删减两千多字后编订发表。


《我是范雨素》并不是范雨素最喜欢的作品。她最喜欢自己刚刚完成的一篇十万余字的长篇小说,这篇小说被她定义为魔幻纪实,是以家乡为原型的故事。


在《我是范雨素》一文中,她把这篇长篇小说命名为《久别重逢》。她说,艺术源于生活,当下的生活都是荒诞的。



范雨素的母亲。范雨素提供


对话范雨素↓↓↓

我能做的就是做好我自己


没有感情我写不出来

记者:知道《我是范雨素》这篇文章在网上火起来的?


范雨素:昨天晚上知道的,有两个出版社晚上打电话找我出书。


记者您当时什么反应?


范雨素:根本没有想到,超出想象力了。我没想到这篇文章会火,我是靠苦力吃饭的,不靠写文章谋生,我连打字都不熟练。像我们这种养孩子的,就想赚点钱,正好正午(微信公众号)给稿费。而且我也没写过多少东西,没有感情我写不出来。


记者《我是范雨素》这篇文章是什么时候写的?


范雨素:当时我想写我的母亲,是带着感情写的,因为心疼我的母亲在帮助村子里移民的过程中被拽伤胳膊,一腔感情地写了一篇《母亲》。发给正午的编辑,老师说我写的很好,问我能不能再加点我自己的,就能发了。人家老师都这么说了,还夸奖我,我就加了点自己的东西发了。


记者您这篇文章编辑修改的多吗?


范雨素:只是删减了一部分内容,其他没怎么改。



范雨素女儿在西藏旅游。范雨素供。


把小女儿送到衡水上初中

记者听说因为今天想要采访您的人太多,您不得不请了一天假?


范雨素:对,我现在在做小时工,我一开始不想接受采访,我有社交恐惧症,平时都独来独往的。


记者您的两个女儿现在怎么样了?


范雨素20岁的大女儿现在去上海做速记员,很独立,“成了年薪9万的白领”。小女儿在河北衡水的一个私立学校上初中。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衡水的私立学校?


范雨素:之前在杂志上看到这所学校,就送她去了,这样她可以在河北参加高考。否则她没有学籍不能高考。这(皮村)附近也有很多“黑学校”,但没有学籍,教学质量特别差,其实就是找个地方把孩子圈起来。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这样,以后的结果就是去“世界工厂”上班,很苦。


记者您在文章中提到说给孩子买了1000斤的书,您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很注重的?


范雨素:其实我看见她们两个就觉得愧疚,对不起她们,给她们的条件太差了,作为一个母亲很对不起她们,如果条件好,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上重点大学,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我觉得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是最重要的。



范雨素的手稿。她一直在写随笔和长篇纪实。


以弱者的身份领着我的孩子

记者在《我叫范雨素》里,您说自己的母亲是一个很强悍的人,您希望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也是这样的人吗?


范雨素:但我是个弱者,以弱者的身份领着我的孩子。


记者您说您会去拥抱乞丐,而您的大女儿下班也会双手将果汁拿给流浪的老奶奶,为什么这么做?女儿也受到你的影响?


范雨素:对,给别人点尊严,别人对我做不到,我尽量对别人做到。我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我能做的就是做好我自己,尽量给我的孩子做好榜样。


记者写作是您的精神寄托吗?


范雨素:对,我没有想过很复杂的事情,比方说买房子,也没有想过养老,所以也没有什么精神负担。


至少还会在北京生活10年

记者您经常参加皮村的文学小组吗?


范雨素:有兴趣参加,老师让我们写作品。我自己也看过很多文学书,而且当时有时间,来了一年,如果没有时间肯定来不了。有老师给我们上课,为了我的古典文学修养,老师还给我找了几本古诗集。而且我手写的稿子,小付(文学小组组长)会帮我打出来,因为我这手,打字速度很慢,打不好,我都是用笔先写出来。


记者您看的最多的一本书?


范雨素:《沧浪之水》。他们都说是一本官场小说,我从来没有把它当成官场小说,那个作者一直在反反复复审视自己的灵魂,我也经常会想(这些)。


记者您怎么看待北京这座城市,会一直在这里生活吗?

范雨素:我很喜欢北京这个城市,喜欢北京书多,国图和首图都很熟悉,两个月去一次。至少还会在这里呆10年吧,等我的小女儿在北京上完大学。

来源/燕赵都市报、综合: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

推荐阅读:

【关注】带磁条的银行卡,“五一”后是不是不能用了?

“药草皇后”蒲公英,没想到用来泡水这么厉害

你以为在养生,其实是在养病!别再干这些要命的事……

必看丨春夏之交防虫咬 见到它们一定要小心!

爱吃槐花的人注意了,今年的槐花需要这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