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神经信号对于疾病诊断与治疗、脑机接口、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从人体表面获取高质量的神经信号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出汗、剧烈运动等人体活动可能导致采集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和形变等,从而产生运动伪影,降低信号质量。
因此,开发一种集导电性、粘附性、形变不敏感以及优异机械性能于一身的多功能水凝胶,成为构建神经电极的研究热点之一。但要在单一水凝胶体系中同时实现卓越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这主要是因为导电聚合物的疏水性质与水凝胶的亲水特性之间存在天然的冲突。
图1. 一步酸诱导法制备双连续相导电凝胶。
为解决上述问题,由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白硕
研究员
课题组和清华大学张沕琳
教授
课题组
联合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双连续相导电水凝胶电极。这种水凝胶电极以其卓越的电导率和机械性能,以及对运动不敏感的特性,有望在生物电子领域
带来重大突破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简洁高效的
一
步酸诱导
策略
,该
策略
不仅加速了亲水性聚合物的凝胶化过程,还促进了疏水性导电聚合物在温和环境下的原位相分离,形成一种特殊的双连续相结构,赋予了水凝胶卓越的电学特性(电导率达到
906 mS cm
−1
)和优异的机械性能(断裂应变高达
1103%
)。此外,这种水凝胶构建了强健的渗透网络,得益于其熵弹性,在承受机械应力时能维持结构的稳定,展现出卓越的应变不敏感性、低机械滞后和
高
弹性(达到
95%
)。
另
外,由这种导电水凝胶制成的电极在与皮肤接触时,展现出稳定且极低的界面接触阻抗(在
1-100 Hz
频率范围内为
1-6
千欧姆)以及显著较低的噪声功率(
4.9 μV²
)。这种水凝胶的运动不敏感特性和机械鲁棒性将使得生物信号的高效可靠检测成为可能。
2024年12月16日,该工作以
“
Acid-Induced in Situ Phase Separation and Percolation for Constructing Bi-Continuous Phase Hydrogel Electrodes With Motion-Insensitive Property
”
为题发表在《
Advanced Materials
》上(
Adv. Mater.
2024, 2415445. DOI: 10.1002/adma.202415445
)。博士生
韩青权
为论文第一作者,清华大学博士生
高希刚
、
张超
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白硕
研究员、
王安河
副研究员和
张沕琳
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学院战略先导计划
(Grant No. XDB0520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Grant No 22277121
、
22072155
、
22307117
、
62227801)
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7212206)
的资助。
图2. 基于酸诱导形成的水凝胶电极应用于人体剧烈运动信号检测。
该工作是团队近期关
于
设计、制备多功能水凝胶并应有构建神经电极的最新进展之一。在过去几年中
,
团队采用自由基氧化降解策略制备了仿贻贝聚多巴胺纳米颗粒,用于同步增强水凝胶体系的导电性和粘附性,并应用到注意力水平分析中,
首次
实现了注意力水平
7
分类任务的精准预测(
Adv. Mater. 2023, 35, 2209606
)。此外,
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液
/
液界面超微离电可植入器件,首次实现了对非电化学活性抑制性神经信号的脑内实时动态监测(
Sci. Adv
.
DOI:10.1126/sciadv.adr7218
)。
以
多功能水
凝胶构建的传感器可以精确且长期的检测人体运动信号
,
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广阔应用带来了新策略和突破性进展
(
Matter 2022, 5, 3643., ACS Appl. Bio Mater. 2021, 4, 6148., Bio-Des. Manuf.. 2019
,
2, 269.
,
Bio-Des. Manuf. 2022, 5, 153.
)。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5445
相关进展
广工邱学青教授/华工钱勇教授 AFM:利用木质素磺酸盐导电有机水凝胶构建各向异性粘附型无运动伪影表皮电极
西工大王腾蛟/吉博文 CEJ:水下肌电信号持久采集的仿生海星管足水凝胶电极
四川大学宋飞教授团队 CEJ:基于防冻可拉伸有机水凝胶电极的自供电传感器用于低温下机器手运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