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赛文交通网
有观点的交通财经类交流平台;关注创新,支持创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赛文交通网

第104届TRB年会参会感受

赛文交通网  · 公众号  ·  · 2025-01-17 16:21

正文

王元庆 | 作者
HAO | 编辑

包图网 | 封面来源

TRB(TransportationResearchBoard,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已经举办了100多届,笔者是2003年参加的首次TRB会议,当时只有几个大陆去的学者,期间遇到的华人学者并不多,海外华人交通协会刚刚成立。后来,交通领域的海外学者快速发展,到目前有几十个大学有进行交通教研的华人教授,每年有大量的中国学生前往美国攻读交通学位,各交通类高校对通过TRB吸引人才回国也十分重视,会间有宣讲、校友活动。今年该方面活动已经恢复,但是出国交流的师生感觉显著减少。
TRB通过开展研究、信息交流以及提供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相关的建议,发挥着全球交通运输的改进和创新的引导作用。其年度会议每年元月在华盛顿举行,吸引着全球交通人士前往,在保持交通从业者关系网络、了解创新研究和观察产业发展新机遇方面发挥着重要机遇的作用。第104届年会,元月5-9号在华盛顿特区举行。
由于疫情等原因,有六年没去参加TRB年会了,今年组里几个博士生的小论文要去海报(POST)发表,也就想去感受下疫情后TRB的氛围。定的元月四号北京飞往华盛顿的机票,飞机上就遇到了中国公路学会、南邮的会友们,出海关时候感觉参会人员海关放行很快,从中国大陆过去的人比疫情前少了些。

元月5号早上,早早打车去开会, UBer响应速度一如国内滴滴 ,要价也不高,感觉很方便。到了会场,感觉周边建筑、街道挺干净,但商业似乎不如前些年繁华。会场周边道路,自行车道占了1/3的断面,汽车行驶断面向一侧压缩, 华盛顿的慢行优先较疫情前有进步
图3 TRB会议旁边的建筑、街道与路侧人性化座位、慢行优先的车道划分
去TRB会议注册处,不得不感叹,注册费较前些年提高很多,老师的注册费人民币已经过万了。会议期间,几天里面每次进会场,都有工作人员核对是否有办注册牌, 知识付费贯彻的很到位 ,比疫情前严格了
图4 在TRB注册入口处参会小组合影打卡,后面高处亮光的为产品展厅(左三为本文作者)
注册完后,首先和同学们在会场转了一圈,熟悉了一下会场交通,会场范围和以往是一样的,只是会议刚开始的半天,人不多。听了几个与减排有关交流会议,关注点,一是如何从交通行为、公交服务改善和能源替代等方面实现交通的低排减排,二是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灾害天气及如何提高既有交通设施的韧性,和国内关注的领域基本一致,研究方法涉及大数据、机器学习等, 阐述角度十分注重交通行为的解释
感觉会议上的发言, 交通研究十分注重基于人的交通机制,改进或者提升措施也强调以人为中心。
图5 TRB讲演交流,除了常见的讲堂式布置外,今年多了圆桌形式
下午参加了COTA(海外华人交通协会)举办的一个对话会,邀请了国内外的几位老师介绍了各自的学术成长道路,回答了海外学子的一些关心问题。几位老师虽然学术经历不同, 都有强烈的对交通的兴趣点,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同学们的问题集中在担忧基金、发表太卷而患得患失,是否会由于平台、信息不对称而发展受限。针对同学们的问题,老师们 强调了研究要解决交通存在的问题,立意要高远,不跟风 坚持自己的兴趣 要多交流,寻找适合自己的舞台 要不断改进,提高自己的绩效
通过COTA举办的晚宴,了解了一些动态,TRB会议规模基本上已经恢复了,参会人数大概在1.4万(注册1.2万),来自中国的学者有减少, 会议讲演(Presentation)的论坛有所减少 ,内容通俗易懂,便于感兴趣者理解。 增加了专业理论的POST展出 ,这是因为POST形式有助于理论推导细节的深入讨论,可以更好服务研究者建立专业联系网络。
图6 出席COTA组织与留美同学们交流的国内教授们
元月6号一开门,10多年未出现的大雪已经降落DC,全市停学停市,大量商店停止营业。扫雪,继续呼叫UBer,这次费用翻倍了,不同于昨天来的小客车,来的是SUV,响应还是很快,到达会场很顺利。
图7 雪灾来了
带着宣传学校办的期刊等一些资料,找了一个展会前面的工作台放下,两个小时后出来,已经被大家拿光了, 表明中国高水平的交通领域发表机会很受国外同行欢迎 。进了展会,交通新材料、智慧管控设施装备琳琅满目,摊主们很慷慨,汉堡、咖啡、纪念品交叉期间,不知不觉半天就过去了。 感觉物联网与智慧感知融合正在使交通分析、管控变得更智慧 。下午继续听了气候变化方面讲座交流,了解了各地不同灾害程度的应对策略差别。
图8 展示校办的英文交通期刊介绍材料
图9 产品展示会现场可变情报光栅与驾驶模拟体验
元月7号、8号去看了POST现场,小伙伴们的POST开始展出,会议人数较第一天有显著增加,人气感觉有所恢复,但是与疫情前比有减少,尤其是中国学者。
图10 小组部分研究POST交流现场与同行合影与解答
会议之外,应对华盛顿的大雪,车行道撒盐速度挺快(好多地方降雪前提前撒盐),车行道未见因为冰滑而发生交通事故,车行道外除雪速度不快,给出行带来了不便,总体交通态势较好。
雪灾也蔓延到了德州的达拉斯等地, 令人惊喜的是, 德州高层协同管理响应快 ,州长和职能部门领导快速通过媒体响应民众关切,强调数年前冬雨导致的停电将不会再发生,交通防滑撒盐也会快速见效, 表明德州的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韧性取得了提升
而带来雪灾的大风,经过沙漠吸干水汽后,在加州风速依然很快,造成的火灾显然超出了美国经济最强劲的加州的预期。说明应对气候变化要有预见,早日做好应对准备的重要性。
返程飞机上,看到了美国便捷化手机、电脑使用,通过建立机上WIFI群,方便乘客娱乐的服务。 看到了美国以服务出行者体验为中心,发展交通技术的努力,正在使人们的感受更好,成本更低。
图11 华盛顿中国城旁边的地铁站、公交站与公交车
图12 乘客可通过手机和机上WIFI方便获取资讯与娱乐
图13 同一次气候变化带来了德州雪灾和加州火灾,红色代表风漩,绿色代表雪灾
图14 灾害天气应对的州领导表现,左图为德州州长和交通、电网、基础设施与应急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右图为加州州长答记者问
会议期间,除了见识交通科技国际进步外,还与国内外同行们进行了多次高效交流,达成了后续多项合作交流意愿。
综合起来看, TRB让国外同行了解了我们在道路智能运维、发展低碳交通方面的研究进展 ,看到了同行们取得的新进展、交通产品、交通实际运营新的进步,还收获了朋友和后续研究交流的协作关系,收获还是很大的。
作者简介:王元庆,长安大学二级教授,长期从事交通规划研究。目前研究重点偏向智能交通和低碳交通研究。在国际交流方面,曾承担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美国能源基金会、Reason等相关项目。

RECOMMEND

推荐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