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以研究的态度解读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科学报

反思 | “晒—秀”文化之殇

社会科学报  · 公众号  ·  · 2019-11-01 21:54

正文

点击上方 “社会科学报” 关注我们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现代人日益成为“晒一秀”一族。他们利用各种网络手段,“晒”物质、“晒”幸福、“晒”痛苦、“晒”感动、“晒”麻木,甚至“晒“身体,“晒”他们那颗日益疲惫的心。当“晒场”成为一个又一个“秀场”;当“无极之秀”演变为一场又一场的集体狂欢;当狂欢的嚣音一次比一次躁耳;当躁耳之声一次又一次地触碰着人类生存和道德的底线;当失去底线的人们自酿出一杯又一杯的苦酒而潸然饮下时,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和反思当下的“晒一秀”文化之殇?





原文 : 《“晒—秀”文化之殇》

作者 | 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  王馥芳

图片 | 网络



物质主义在精神层面的“异化”



从本质上说,“晒一秀”文化是舶来文化。在词源上,“晒”和“秀”分别是英语词汇 share(分享) show(显示;展示;显摆) 的谐音翻译。作为动词,“晒”的本义是把某物暴露在阳光下使其干燥。网络环境下的“晒”,则是通过网络信息发布的方式,以实现某人把某物或者某事公之于众的欲好。“网晒”的目的在于,借助公共平台对某物或者某事的展示以达到公众对它们的强制性知晓。“秀”本义上并不作动词用,也本无“显示、展示、显摆”之义。“秀”作动词用纯属外来语,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show的语义。由于“晒”是“秀”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晒”是以“秀”为基本目的。 因此,“晒”和“秀”在语义上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

在语言学中,我们常用“连字符”(一)把那些具有紧密语义关联的语词组合起来以生造出“超新词”。所谓“超新词”,实质是为达到各种表达或者表述目的而有意造就的“生造词”。这类“生造”的“超新词”一旦被较为广泛的读者接受和使用,就变成了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新词”。 “晒一秀”虽是一个“超新词”,但它并非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它所代表的绝非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超新文化”。相反,它是网络技术环境中“形而下”的物质主义在精神层面的一种“异化“。



物质主义 本质上是一种“实”文化,它讲“实际”、“实用”和“实在”。王开岭在《读者》上的一篇文章中说:“从(我国)国民精神上讲,现在到了太实的时期,很物质、很物理、很生理的‘实”’。“实”文化不但把现代人牢牢地绑缚在“物质”这架大风车上,而且使得他们的注意力紧紧地盯着房子、车子和票子这些“硬话题”不放。当“实”文化大行其道的时候,意味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格局存在着某种严重的失衡:精神不但被物质逼入了死角,也丧失了其独立的家园。而精神家园的独立性一旦丧失,它只能蜕变成物质的附庸或者被物质“异化”。

从形而上的角度来说,“晒”是一种暴露和伤害;而“秀”是一种释放和放大。如此,“晒一秀”则是一种基于暴露和伤害基础上的释放和放大。“晒一秀”的出发点是单边的,它罔顾他人感受:我“晒”我“秀”,与你无关。 “晒一秀”作为一种单边欲好,因潜在地带有强制公众知晓并刻意显摆“晒品”的意志,故它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意志的“软暴力”。 这种“软暴力”的危害在于,通过对“异化”行为的持续性意志操纵,进一步加剧我们精神家园的整体性“异化”。而我们精神家园的“异化”,是我们不能承受之殇!




精神家园的“异化”之殇



“异化”的精神家园是世界性时代“焦虑症”的渊源所在。 “晒一秀”意味着事物快速的、甚或是“实时”的“折旧”。“晒场”里的一切来去太快。数不尽的生活琐事、道不明的小道八卦,填不满的纷繁欲望,大家你“晒”我“秀”,不亦乐乎。“晒一秀”之中,生活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秀场”。人们热衷于以各式各样的方式给生活添色、添香,添置各种装饰之物,期望把自己的生活涂抹得流光溢彩而成为“晒场”的新宠。可是,人活在“晒场”中,终究会感受到流光溢彩的眩晕。而过度装饰的生活,也可能最终异化为某种苦涩的经验。 当苦涩日益成为内心中一种最直接、最恒常的体验,而我们却无法为其贴上一个合适的“晒品”标签,无法把它当作深刻的“晒品”去显摆和博取人们的艳羡时,现代人真切感受到了“晒一秀”生活之殇;“晒一秀”的“闹热”过后,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焦虑。

“异化”的精神家园是没有精神“养育力”的贫瘠之地。 如果把人类的精神家园这一思想的源泉区域比作大地,那么,具有“精神养育力”的土地,首先应该是一片具有精神聚集力的“爱之地”。而“晒一秀”本质上是一种离散的“非爱”行为。它是一种无谓又无果的精神燃烧,这种燃烧不断地“撕开”自身及其所关涉的一切。 表面上看,这种“撕裂之力”似乎征服了它所“撕开”的一切。但实质上,这种燃烧着的“撕开”纯粹是离散性的,它不具备把所撕开的一切重新聚合在一起,并回嵌到原有结构之中,以达到优化或者完善原有结构的能力。 换句话说,“晒一秀”行为“仅仅是在一条已经现成的道路上来回搬运什么”(海德格尔)。它不但无法为我们开辟并形成新的、具有启示作用的精神道路,更无法引导我们走向通往人类本己家园的大道。 最为重要的是,人类的独立思考的精神很可能最终消解在这种快速的“来回搬运”的热闹之中。

在“异化”的精神家园里,幸福终究只是一个“伪标签”。 精神家园的“异化”,意味着我们缺乏对道德和精神生活作出正确评判所必需的能力。而一旦丧失道德评判能力,道德自身就可能遭受各式各样的败坏。道德一旦遭到败坏,那么权力、财富、荣誉,甚至健康、福利、快乐和舒适满足,这些通常被称之为“幸福”的东西,也可能因人类无度的贪欲而变得可憎,甚至变成极为恶劣和有害的 “伪幸福”




“精神成熟”是一味良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