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那些曾让我们感动的老兵!
作者 | 王佳骏、贾丽萍
▲
闫肃
“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
2016年2月12日,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闫肃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而就在他住院昏迷的前几天,还在和同事商谈今年春晚的主题怎么搞,怎么出彩,怎么为老百姓做一顿别样的“除夕文化大餐”。
他是一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给世人留下了1000多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佳作,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这是他的艺术追求。
他更是一名心怀国家的老兵,在部队服役了60多年,阎肃特别爱穿军装,人走到哪里,军装就带到哪里,他的作品里也处处可以看到军人的气魄和豪情。
“我称得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战线的一名老兵,到现在依然在心里经常哼唱着‘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那些歌。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这是闫肃在今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一番真挚感人的陈述。闫肃用他发自内心对党和军队的忠诚与热爱获得了众人的赞誉,人们永远会记住这个用歌声来践行使命的空军艺术老兵。
▲抗战老兵钱建民
“我想摸一摸国家装备精良的坦克”
12月11日,94岁双目失明的抗战老兵钱建民在众人的搀扶下完成他这一生最大的夙愿:摸一摸国家装备精良的坦克。
这位双目失明71年的抗战老兵,最大的心愿不是提高一下补助,改善一下生活质量,而是要亲手摸一摸国家的坦克,真真切切地感受我们国家国防军事领域的突飞猛进。
这位抗战老兵,在和年轻的官兵们交谈的过程中,语气铿锵地答道:他这辈子,最不后悔的事情就是年轻的时候选择当兵,即使后来在战争中双目失明,他也无怨无悔。在生命余下的时光里仍不忘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他坦言:死后可以将自己的遗体捐赠出来,为国家的医学研究贡献自己的老弱残躯。
▲张进在术后展示手机中爷爷张友田的照片
“你要代替我好好的去保家卫国”
72岁退役老兵张友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眼角膜捐献给了25岁的孙子张进。
张进受爷爷的影响,在18岁那年参军入伍,这一直是老兵张友田最骄傲的事儿。四年前,张进在训练中发生意外,导致左眼患上了严重的眼角膜白斑。当张进终于等来角膜供体的时候,却被告知角膜捐献者正是自己的爷爷张友田。
张友田在60年代参军,退役之后一直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对孙子张进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总是给他讲部队的故事,教育张进要爱国奉献。在张进出事后,张友田就一直惦记着“要把自己的眼角膜留给孙子,让孙子以后带着自己的眼,好好地尽军人职责,去保家卫国。”
这份生命的继承,更像是精神的传承。爷爷的愿望将在孙子这一代人身上得到实现,老兵的遗嘱也将在新一代革命军人身上得到答复。
▲抗战老兵马士弘
“如果有需要,我愿意再赴战场,为国杀敌”
今年五月,105岁的马士弘老人与世长辞。但人们永远记得老人在两年前的新书《日本战犯的侵华罪行自供》发布会上作得那一番感人至深的发言。他坚定地声称:“如果有需要,愿意再上战场为国杀敌!”老人说这话时,目光坚毅,语气真诚,令在场观众不胜感慨。
马士弘在发言稿中写道:“作为一个抗战老兵,衷心进言:第一,千万不要忘记抗日战争的历史,也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记住这段历史。第二,要千万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第三,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决不怕强加于我们的战争。”
和平年代的人们习惯了幸福安逸的生活,但我们更应该懂得和平的宝贵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抗战老兵张道干
“我交一次党费,就强一次党性”
1942年入党的抗战老兵张道干,今年已经93岁高龄了,由于党员证件的丢失,虽然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可是她始终像一只风筝那样,把线的一端紧紧地系在党组织上,整整寻找了70年,终于把三块银元上交做党费。因为在她眼里,党费不仅仅是是党员向党组织交纳的经费。更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也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一种表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了国家安危、为了人民幸福,只要能死得其所,又有何憾!这些老兵有的在年近百岁之时许下捐躯奉献的承诺,有的用自己最后的生命延续了一份“保家卫国”的希望,还有的愿意在九死一生后继续为国征战。更有的哪怕与组织失去联系,可依然心系党组织,苦苦寻找决不放弃,这不仅仅体现了党员的坚定信仰,更体现了一代代军人的忠诚信念。
翻开历史的画卷,老兵的事迹让我们热泪盈眶。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他们心系民族存亡,舍小家,为大家,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以血肉之躯化作中华民族钢铁般的长城,无论是曾经的抗战老兵还是如今已经退役的战士,他们都把最宝贵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祖国!抗战胜利后,这群为国家安危舍生忘死、立下汗马功劳的抗战老兵们选择了解甲归田,默默隐退,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祖国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老兵们都会渐渐老去,但“军人”永远不会老,共和国军人将永远与国并存,永远是有着家国情怀的“铁骨脊梁”。作为一名军人,短短几年的部队生活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让我们受益无穷,使我们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铮铮铁骨的革命军人。身为一名普通的学员,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努力学习知识,苦练杀敌本领,就是我们对国家最大的贡献。
作者:
王佳骏、贾丽萍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冲锋号”微信公众号(微信号:njjqz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