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后,我国已共签署了40多个双多边合作协议,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优先合作领域,为未来多式联运发展奠定了基础。
铁路方面,我国铁路积极“走出去”。
目前在非洲、欧洲、东南亚等地都在积极建造高铁项目,已经竣工通车了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首都的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亚吉铁路),德黑兰至伊斯法罕高铁、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铁路(雅万铁路)等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通过与沿线国家合作、推进通关便利化,中欧班列已成为国际物流新品牌,开行横跨亚欧大陆、全程超过1万公里的中欧班列,形成联系亚欧大陆广大区域的陆路运输大通道。
港口方面,我国港口与航运服务深度拓展。
截止2016年底,我国已参与了13个国家20个港口的经营,航运服务已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
公路及跨境运输方面,服务不断提升。
通过与周边国家共建公路,截止2016年底,我国通过73个陆路口岸开通了356条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
政策层面,更是实现了双多边合作机制和政策标准的对接。
我国建立了由主管部门牵头的双多边交通互联互通政策协商和对话机制,在尊重相关方主权和利益关切的基础上,推动与相关国家在标准、计量和认证认可体系方面的合作。目前我国已签署了130多个涉及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方面的双多边协定。
多个跨境项目合作的达成,为多式联运的建设打下了基础,为多式联运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拓展的空间,也为多式联运的降本增效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