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1年1季度归母净利润为7.19-7.49亿元,同比增长103.07%-111.54%,扣非净利润7.12-7.42亿元,同比增长96.75%-105.04%。公告同时披露,公司1季度水泥销量同比增长超过60%,混凝土和骨料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00%;但水泥产品价格仍处在低位徘徊。
水泥销量实现较好内生增长,云南和西藏市场价格下行拉低了均价和吨毛利
受去年疫情低基数影响,我们测算公司1季度水泥和熟料销量同比增长接近60%,和2019年1季度比增长了约8%,剔除去年疫情影响,公司水泥销量仍实现了较好内生增长;受云南和西藏市场价格走低影响(根据数字水泥网的数据,云南1季度水泥均价比2019年1季度下降了55元/吨,西藏1季度水泥均价比2019年1季度下降了201元/吨),公司水泥和熟料整体销售均价下行,总部湖北市场格局和价格都较稳定。
“水泥+”业务占比持续提升,为公司注入增长动能
公司积极拓展“水泥+”业务,2021年1季度混凝土和骨料销量增速超过200%,远高于水泥销量增速,“水泥+”业务占比继续上升。根据公司2020年报,2021年公司计划资本支出145亿元,水泥业务为35.5亿元,骨料+混凝土为80.3亿元,骨料和混凝土业务高投入保障未来几年快速扩张。2020年非水泥熟料业务收入占比15%、毛利占比16%,未来成长空间较大。分业务来看:(1)公司近年加速骨料布局,根据公司2020年报,2020年末骨料总产能约5500万吨/年,在建骨料项目11个,建成后公司骨料年产能将达到2亿吨;强资源属性、高毛利的骨料业务盈利能力较强,随着公司在建骨料项目落地投产,有望带来较大的业绩增量。(2)混凝土一体化业务快速布局:郴州、南漳完成了一体化模式的摸索,恩施、武穴、赤壁、禄劝、昭通、剑川、冷水江开始了一体化项目建设,完成了岳阳、荆州粉磨站+混凝土的一体化整合及常州沿江一体化项目的并购,2020年末公司商品混凝土产能达2710万方/年。凭借公司快速扩张的骨料产能,混凝土一体化业务有望加速建设。
2021年量价齐升可期,业绩弹性大
一来公司去年受疫情和洪涝灾害影响最大,低基数带来量价增长弹性大。二来公司大本营湖北市场预计将保持高景气态势,2021年湖北强力持续推进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抓好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水泥需求有保障,同时湖北市场格局稳定;云南和西藏市场受供给冲击也基本到底部,云南今年将开始实现错峰;公司去年投产的坦桑尼亚和乌兹别克斯坦项目将在今年贡献全年产量,黄石“万吨线”也在去年底点火投产,给今年带来增量。三来公司“水泥+”业务快速推进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里程碑”计划配套员工持股计划,公司发展动力充足
公司提出2020-2025 年“里程碑”发展战略规划,计划2025年公司业绩较2019年实现翻倍,并配合推出了2020-2022年核心员工持股计划(考核条件为:A计划业绩考核条件包括每股收益(权重40%)、投入资本回报率(权重40%)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权重20%),门槛值为年度目标值*80%;B计划业绩考核条件包括业绩达到里程碑门槛值要求(E×80%)、业绩考核期间任一年度现金转换率不低于65%),进一步完善员工、股东的利益共享机制,未来公司发展动力充足。
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别为3.33/3.96/4.42元,按最新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7.0/5.9/5.3倍,PB为1.7/1.4/1.2倍,我们认为公司是增长动能最强的水泥企业,维持公司合理价值29.75元/股的判断,对应2021年PB 约2.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行业新增供给超预期,海外和“水泥+”业务扩张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