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樂無如讀書 至要莫若教子
【译文】
经文:偏憎偏爱。
自古文章著大名,丈人何事反相轻。
他年奉命巡边日,卧听元戎报五更。
注:
君子能平心静气接人特物,就不会混淆是非,不会以私心来分别好恶,所以即使憎恨一个人时也不抹杀他的优点,喜爱一个人时也不掩饰他的坏处。假如用情不公,就会喜怒错位,无论居家还是处世,都足以招来怨谤,自取祸端。至于妇人的爱憎,多出于私心,作为丈夫,尤应注意体察。
案:
周清源娶了督标(总督所统率的军队)张游击的二女儿为妻。张游击是行伍出身,不懂文墨,看到周清源谈论诗文,内心就讨厌。大女婿林诚弓马娴熟,担任守备的官职,很受张游击的喜爱。两个女婿既然爱憎不同,两个女儿虽然都是亲生,相待却薄厚不一。大女儿回来探亲,就乘轿从大门进来,父母满面笑容去迎接,家人们也殷勤服侍,就象接待高贵的客人一般。二女儿来了,就让从角门进来,粗茶淡饭管待,就象对待下人一样。二女儿性格也很孤傲,没有重要的事情,绝不回来。
周清源屡次参加府县的考试而不中,连一个秀才的功名也没得到,内兄弟们都叫他“老童生”。一天,林诚奉差到台湾,带回一些槟榔,内兄弟们聚到一处争抢,周清源正好过来,就拿了一枚吃了。众人说:“这个东西消食,(你饭都吃不饱)吃它有何用处?”周笑纳而去。
时逢朝廷开博学鸿词科,周清源以布衣身份上京应试,列为优等,官拜翰林检讨。京报到福建,张游击当时正在侍奉总督,早上堂会的时候,总督祝贺他,问:“令婿的喜信,你知道了没有?”张游击误以为是说林诚,就回答说:“林诚官居守备,已经出乎期望之外,哪敢有其他的痴心妄想?”总督笑着说:“他有什么可说的。我所恭贺的,是你二女婿周清源,已被钦点为翰林了。”张游击叩头谢恩完毕,就飞马回家。当时家中正招待女宾演戏,大女儿衣着华丽坐在客位上,二女儿在另一个地方坐着,用布幕遮挡着。张游击气急汗流地对妻子说:“二女婿恭喜作了翰林了。”众女客纷纷掀开帷幕向二女儿道喜,有的送衣裙,有的送珠翠,邀请她同席来坐。二女儿微微哂笑说:“寒士之妻,哪有这样的福分。”所赠东西一概不收。张游击让人敲锣打鼓,开正门送她回家。
周清源后来点了学差,回乡祭祖,内兄弟们都出来迎接,周清源也不提起从前的事,只是每人送了一盒槟榔,让他们惭愧。数年以后,林诚也升做三边副帅,周清源奉旨巡边,传檄让林诚身着戎装在道边迎接,晚上让他持筹报更。周清源在牙帐中作诗一首:“赤羽金戈百万兵,指挥如意听书生,当年曾记居前席,今夜辕门报五更。”由此可见,人生穷达有命,那些偏憎偏爱的人,只是自己暴露了自己的势利。
附:
王祥的弟弟王览,是后母朱氏所生。朱氏偏爱王览,讨厌王祥。但王祥却愈加孝顺后母。王览也很敬重王祥。王祥被后母打骂时,王览总是哭着抱着他来保护。母亲有时过分地使唤王祥,王览都要和王祥一块去干。后母有次想用毒酒毒死王祥,王览知道后,拿起来要喝,他母亲就倒掉了。以后每次吃饭,必和王祥一起吃。长大后,每每规劝其母。后来母亲又虐待使唤王祥的妻子,王览就让自己的妻子去和嫂子一同去做。朱氏因此逐渐感化醒悟。王祥后来官至太保,王览的子孙九代公卿,东晋的王氏,都是他的后辈子孙。
宋朝张开的妻子孔氏病死,遗留下五个孩子。张开又娶了李氏,性格狠恶,常虐待逼迫五个孩子。五个孩子到母亲坟上哭诉,恍惚间他母亲出来抚慰他们,悲痛至极,咬破指头,在孩子的衣襟上题诗一首,说:“新人间旧人,暗涕几盈巾。同衾今已隔,对面永无因。有恨牵遗子,无情只任君。欲知断肠处,明月造孤茔。”孩子们回来后呈诗给父亲看,张开大为惊骇,报告了朝廷,李氏被判处发配到岭南。
敬 请 访 问 : 马 来 西 亚 汉 学 院
《太上感应篇图说》- 连载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00:前言
01:得富灵验记
02:得贵灵验记
03:得寿灵验记
04:得子灵验记
05:祈病获痊灵验记
06:遇难成吉灵验记
07:散离复合灵验记
08:合宅同升灵验记
09: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10: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善报)
10: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恶报)
11: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12:算减则贫耗
13:多逢忧患
14:人皆恶之
15:刑祸随之
16:吉庆避之
17:恶星灾之
18:算尽则死
19: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20: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21: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22: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23: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24: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25:不履邪径
26:不欺暗室
27:积德累功
28:慈心于物(甲)
28:慈心于物(02)
28:慈心于物(03)
28:慈心于物(04)
28:慈心于物(05)
28:慈心于物(06)
28:慈心于物(07)
28:慈心于物(08)
28:慈心于物(09)
28:慈心于物(10)
28:慈心于物(11)
28:慈心于物(12)
28:慈心于物(13)
29:忠孝友悌
30:
正己化人
31:矜孤恤寡
32:敬老怀幼
33: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34:宜悯人之凶(甲)
34:宜悯人之凶(乙)
35:
乐人之善
36:
济人之急
37:救人之危
38: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39:不彰人短
40:不炫己长
41:遏恶扬善
42:推多取少
43:受辱不怨
44:受宠若惊
45:施恩不求报
46:与人不追悔
47:所谓善人
48:人皆敬之
49:天道佑之
50:福禄随之
51:众邪远之
52:神灵卫之
53: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54: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56:以恶为能忍作残害
57:阴贼良善
58:暗侮君亲
59:慢其先生
60:叛其所事
61:诳诸无识
62:谤诸同学
63:虚诬诈伪
64:攻讦宗亲
65:刚强不仁狠戾自用
66:是非不当向背乖宜
67:虐下取功
68:谄上希旨
69:受恩不感
70:念怨不休
71:轻蔑天民
72:扰乱国政
73:赏及非义
74:刑及无辜
75:杀人取财
76:倾人取位
77:诛降戮服
78:贬正排贤
79:凌孤逼寡
80: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81:入轻为重,见杀加怒
82:知过不改
83:知善不为
84:自罪引他
85:壅塞方术
86:讪谤圣贤
87:侵凌道德
88: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
89:愿人有失
90:毁人成功
91:危人自安
92:减人自益
93:以恶易好
94:以私废公
95:窃人之能
96:蔽人之善
97:形人之丑
98:讦人之私
99:耗人货财
100:离人骨肉
101:侵人所爱
102:助人为非
103:逞志作威,辱人求胜
104:败人苗稼
105:破人婚姻
106:苟富而骄
107:苟免无耻
108:认恩推过
109:嫁祸卖恶
110:沽买虚誉
111:包贮险心
112:挫人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