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事件中,国海证券及相关机构最终会在此次“假章门”中承担何种责任,无疑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谁被认定为所涉债券的实际持有人,其也将承担起近期债券市场价格不断下跌带来的损失,”汇金系一家券商固收研究员指出,“从流出的纪要内容看,包括国海在内的各家机构都希望自己并不持有这些债券,国海认为此前的交易是真实销售,而其他机构则认为代持有效,国海应该按照原来的价格进行回购。”
华中一家债券交易员认为,即便张扬等人使用了假章,但国海证券仍实现了与交易对手方的债券交易,暴露了风控问题,因此仍应当对此事承担一定责任。
“假章骗过了交易对手是主观问题,但骗过自己公司的OA等流程,这显然是风控环节存在瑕疵,因此把责任完全推脱给‘假章’和‘个人问题’是不适合的,”前述研究员称,“后来的公告上,国海证券也没有清楚披露完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从法理层面上,国海证券在此次事件中担责的概率并不低,一家大型公募基金法务人士指出:“一般根据表见代理原则,即使是假章,国海也会承担相应的合同责任。”
不过,一位接近涉事机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银行间债市品类众多,代持形式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类型代持交易可能将带来不同的担责结果。
“这个事情其实比较复杂,因为涉及的机构比较多,涉及的债种也未必相同,根据债券和代持方式的不同,不一定所有的债券都会由国海证券兑付,”上述人士称,“这个事最可能的走势还是国海证券去一家一家谈,最后达成有针对性、差别化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可能也会比较漫长,不排除需要半年甚至更久。”
而据另一家中型券商ABS业务负责人认为,也不排除部分机构为在此事中撇清责任而“自咽苦果”的可能。
“代持本身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有些机构如果有能力自我消化,或者没有出现过大的亏损,也有自我消化的动机。比如代持的是一些价格波动性不大金融债,自我消化也不是不可能。”前述ABS业务负责人称。
事实上,的确有部分机构在着手对相关债券的会计科目进行处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一家总部位于广东的涉事券商正计划将相关“代持”债券从“买入返售”调整至“证券投资”项下。
“从买入返售调整到自营科目,相当于会自己承担该笔债券的近期价格走低带来的浮亏,”一位接近上述券商人士表示,“这样一方面和年底前调账反应真实风险的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也将自己从这个事件中甩清。毕竟有的券商担心监管万一‘连坐’处罚,会影响到自己的评级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