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终极较量
大国较量,灰色曝光,正义凌然,惠及天下。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终极较量

柴静走了,他又来?这口“塑料”大锅,咱中国不背!

终极较量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1-07 05:01

正文

请点击上面  免费订阅本账号!

为防失联,请加小号:think_live1,那里有大号没有的精彩,你懂得!

来源:进击的熊儿子、观察者网


有关柴静的雾霾之争,因背后美国金主的曝光而早已尘埃落地,而尘落风静之后所产生的浑浊泥沙,会潜伏到社会各个角落。人们却无力捕捉她来去匆匆的轨迹,存留住的只能是无数怀疑的种子,会成为撕裂社会的危险隐患。


从《塑料大米》到《塑料中国》...

对不起,这锅咱不背!


1、“塑料大米”


想必大家都看过下面几则新闻:


印度强奸频发,是因为中国的炒面和牛仔裤;日本校服涨价,是因为中国的火锅;北极海豹被猎杀,是因为要给中国的男人做壮阳药;欧洲难民潮是因为中国制造的皮艇......


可谓是人在家中坐,锅从西方来!有时候,你真的不得不佩服外媒和某些中国媒体的清奇脑洞。


还记得前一阵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塑料大米”事件吗?


据环球时报报道,日前,尼日利亚海关查获了102袋走私进入尼日利亚的“塑料大米”。尼方就此事件正在进行调查。



西方:不管是不是中国干的,先让他把锅背上再说


常言道,“皇帝不急太监急”。这不,西媒坐不住了,马上将这口硕大的黑锅扔给了中国。


△西方记者口中的塑料大米


比如,英国广播公司(BBC)称,目前尚不清楚查获的大米来自哪里,但“塑料大米”去年在中国被发现过;法新社援引一名匿名尼日利亚海关官员的话说,怀疑“这些大米来自中国,经拉各斯港进入尼日利亚”。


“塑料大米”曾在中国被发现过?你们西方记者能不能少看点微信朋友圈的谣言......妄想通过一些子虚乌有的谣言,就想往中国身上泼脏水。




就算这些所谓的“中国造的塑料大米”制作工艺优良,拿在手里没有任何异常,但造谣也要走心啊:尼日利亚本来就产大米,大米在当地很便宜,而“塑料大米”比大米贵多了,不仅如此,这些“塑料大米”还要远赴重洋走私进入尼日利亚,除却走私的风险,单单计算成本加运费,我们就知道运输区区2.5吨“塑料大米”有多不划算了。



而尼日利亚官方日前也正式公布调查结果了。——这些大米并非塑料所制,但因为霉变不能食用。同时,官方目前也不能确定这些大米的具体来源地。


这脸打得,啪啪啪!


但是问题也来了,为啥西方一口就咬定是来自中国的“塑料大米”呢?


2、《塑料王国》


这几天,从报纸头条到网络媒体再到朋友圈,都被一辆穿越重霾区的高铁刷了屏,但昨天,一部关于环保的纪录片也突然插入到队列中来——《塑料王国》,风头不弱于多年前的《X顶之下》。


怎么回事?讲了什么?


其实早在去年12月,这部纪录片已经在各类网站、社交媒体传播,其中南方周末、澎湃新闻等(南方系媒体)在12月初时采访该片导演并连续刊发相关报道。



2016年11月24日,第29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IDFA)上,这部由中国导演王久良执导的纪录片的《塑料王国》在新晋纪录片竞赛单元(First Appearance)获得评委会特别奖。


评委会给《塑料王国》的授奖词中特意提到,“作品具有宏大又专注的献身精神,以贴近常人的故事揭示了一个事关全球的现象。我们在两个家庭谋生发展的故事中发现了自己的身影,并且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对经济生活方式的选择在他们那令人心碎的境遇中留下的痕迹。”随着片子获奖后,在国内也引起了更大的关注和讨论。微博、豆瓣、各类影评公众号都竭力推荐,豆瓣评分高达9.5。



《塑料王国》纪录片导演王久良


《塑料王国》的开头是美国加州的一个垃圾回收部,成吨垃圾映入眼帘。2011年,王久良曾到访美国参观当地的垃圾回收企业,他惊叹于这其中机械化高效的作业方式。但在参观行将结束的时候,负责人指着院子里的一个集装箱说:“那都是运到你们中国的。”金属、玻璃这类垃圾太重,就留在本土处理。而成吨的废旧纸张、塑料,则即将开始越洋之旅。



可,为什么会流向中国?因为中国买主愿意出比别人贵两倍的价钱,买走它们。


那为什么中国买家要出高价买走别人的垃圾?塑料加工在中国有着难以想象的庞大市场。这些看似无用的垃圾被很多人当成宝,能再利用,也能让很多农民创造财富。



从某种程度来讲,《塑料王国》的纪录片能引起西方如此大的关注和反响,除了片中那些工人徒手处理垃圾的场景让他们感到震惊,当然也有可能是由于王久良曾说的那句:“片名“塑料”,除了指塑料垃圾,它更深的含义说的是外表繁荣、实则不堪一击的中国式发展,如同经历了一场plastic surgery(整容)。”,触到了他们的G点!



而中国观众都给此片打高分,大概为中国成了世界垃圾场而愤愤不平,还为中国农民谋生之艰辛而悲哀。


但我不得不说,这是部彻头彻尾的、夹杂私货的、甚至是有造谣嫌疑的伪纪录片,其中的亮点,只不过其中的几个讽刺镜头以及末尾的《祖国的花朵》而已。


说到这,也许有人会骂我,说我专为国家洗地,对此我不置一词。我们很多所谓“正能量”的作者,很多时候只是在被动斗争,不断地撰文辩论,揭露西方光鲜包装外表下的本质,对比中国的历史现实,提振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是不是陷入了辩论的陷阱?因为都是对方设下命题,我们去挑战一些似乎已成定论的东西。也就是说,“负能量”已经是互联网主导,我们这些用事实打脸的,反倒成了“异类”。



中国废塑料行业反驳王久良


好,插科打诨到此为止,接下来谈谈这部《塑料中国》。


与《X顶之下》类似,这是部很容易代入的纪录片。特别是一开头就给观众挖了个坑,“如果是塑料,无疑会流向中国”。


数据支持呢?——“全球70%的废旧塑料流向了中国”?




这个数据来源是要笑死人吗?


《资源再生》杂志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先不说这个协会是社会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单论这个协会的专业方向,有色金属跟废旧塑料......八竿子打不着啊。





好好好,这些“塑料垃圾”就当是运往中国的,咱再接着说。


如《X顶之下》一般,整部片子打得好一手煽情牌。“老人”、“妇女”、“孩子”.....观看者的圣母心一下子泛滥了。


纪录片有一处描写很好:一个11岁的小女孩,本该是上学的年龄,却被父亲留在了厂子里成为了一名童工,从事了4年的废旧塑料加工工作。


看到这可能大家有句话脱口而出,“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但是,一个孩子就能代表整个国家和人民吗?这恐怕不能。


不要被画面中垃圾和小孩子的强烈对比所触动,这是坑,挖好了等你跳。拿几个小作坊和非法加工点来说事儿,未免一叶障目而不识泰山,中国上规模的正规企业比比皆是,各类专利各类高新技术成果比比皆然,为何不把这些展示给普通大众,有些耐人寻味。


而不加思考的人和根本不用思考的人,很可能会轻易缴械,跟着导演的思路走了下去。比如这些人↓↓




看完了纪录片,骂完了国家,然后呢?知道自己是个二傻子吗?


2007年元月,一艘满载英国塑料垃圾的货船,驶往中国南方沿海,其货物的目的地,是广东南海大沥镇。经港媒报道之后,这艘垃圾船最终没能靠岸,反令当地政府痛下整治废旧塑料回收行业的决心。(节选自《南方都市报》深度周刊《洋垃圾攻防战》)


不仅如此,2008年,中国还相继出台《禁止进口废物目录》和《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塑料(试行)》等,以图截击有毒有害洋垃圾。随后,国家质检总局也发布公告,规定凡是向中国出口废物原料的境外企业,必须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注册,而近三年内向中国出口废物原料不符合中国环保规定、或者出口货物中有弄虚作假、夹带危险或违禁物品的境外企业,一律不予注册。




所以看到这,也许大家都懂了,这些所谓的洋塑料垃圾,其实历经了国家政策的层层堵截,历经千难万险方才进入中国至于目的嘛,纪录片开头也说明了,都是一些中国黑心买主为了利益。


所以,王久良导演故作姿态把“塑料王国”这顶大黑帽子扣到中国头上,怕是有用此片暗度陈仓直接诋毁和抹煞中国的发展之路的险恶用心。


结语:


环保话题永远都是热点、焦点,大众和媒体都有权监督。但是王导,你要真为了子孙后代着想,就赶紧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别逼逼不会管,你没试就说“肯定不行”。——你有这门手艺,咋不去算命呢?

没看够?更多好文在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