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序员群体间,开源、闭源路线的争端,始终是开发群体关注的焦点。
对于开源路线拥簇者而言,开源降低了新人获取相关能力的门槛,快速拉齐了他们进入开源项目相关领域的能力,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快速地迭代并反哺开源项目,最终推动整个开源项目滚动发展的飞轮,快速迭代进步,最终也能够取得一定的商业回报。
但开源背后的问题是,“由于缺乏成熟商业模式的支撑,大多数开源项目往往容易半途而废,早期发展不确定性高,缺乏可持续性。”
对于支持闭源路线的开发者而言,闭源的方式虽然少了开源那样呼朋引伴、快速提升影响力的途径,但好处是因为不那么开放所以保留了一定的技术壁垒,其他企业想要获得闭源项目支撑的能力就得付费,而这种商业能力的建立,使得闭源项目天然能够更好地盈利,进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资本。
此前,百川智能CEO王小川在谈及开源与闭源之争时也曾表示,“开源确实容易建立人品,朋友多多的,能让大家迅速了解和评测。”“开源和闭源并不像手机中iOS或者安卓操作系统只能二选一,从To B角度,开源闭源其实都需要的,预计未来80%的企业会用到开源的大模型。”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在谈及大模型开源时也表示,“现在开源比非开源落后一代,但长远来看,开源肯定会赶上来。 ”这背后的判断逻辑是,“OpenAI就一两百个工程师,开源的全世界几百万、几千万工程师在用,怎么可能一直比非开源的落后?就像安卓,今天比iOS差吗?肯定不会。”
而在更早之前,Meta开源LLaMA系列大模型,Google开源Gemma系列大模型,国内通义千问开源320亿参数模型Qwen1.5-32B等7款大模型……一系列举动背后,占据全球AI大模型领域半壁江山的企业或者相关领导人们,均已经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宣称成为开源拥簇者。
另有知名开源项目负责人王某对新浪科技表示,“目前李彦宏认为开源模型会越来越落后,最主要的理由还是训练和推理成本高。”但事实上,“office、数据库等人力成本很高的项目也有许多不错的开源项目,为何大模型就不行了呢?”
“如果百度市占率高,那你的对手可能就会考虑推开源版本,哪怕是不如闭源版本好,但是客观上也是一个选择,有些客户的需求也未必很高,那开源版本就足够了。”在他看来,“开源闭源都是一种选择,很难一刀切地评价开源好坏。毕竟,开源赚的是名气和社区,闭源做的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