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天上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重要进展工作会议在淮南市召开,首次发布武王墩一号墓阶段性重磅发掘成果。 🎉🎉
武王墩墓位于淮南市三和镇徐洼村,北依舜耕山,南为开阔平地,西距楚都寿春城十余公里,是战国晚期楚国的高等级大墓。由于历史上多次被盗,地下文物安全面临威胁,从2019年11月开始,考古工作者对武王墩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
武王墩墓是经过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墓。保存有主墓、墓园、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遗迹,整个墓园占地2100余亩。主墓为一座大型“甲字形”坑墓,墓坑中央建有“亚字形”椁室,四周分列8个侧室,椁室中部设有棺室。 🤯🤯
目前已经提取的文物中,漆木器、青铜器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其中漆木器数量、种类都是空前的。还出土了一口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的大鼎,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楚鼎。考古工作者还在椁室盖板上发现有100多句、近千个墨书文字。
楚国是一个存在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古国,有着不同于中原的独特文化传统。楚国早在商朝就已经存在;西周时,楚国自立为王,成为周朝的劲敌;春秋时更是称霸中原的霸主;到战国时代,由于吴起变法半途而废,楚国逐渐衰落。 ⬇️
公元前279年,秦军在白起的率领下攻入了楚国的核心区域——江汉平原,楚国实力大损,不得不一再向东迁都。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将都城迁到了淮南寿春。武王墩墓正是建都寿春时期的王室墓地,主墓的主人很有可能是考烈王熊完。
前223年,秦军攻破寿春,俘虏了末代楚王负刍,结束了800多年的楚国历史。
楚人有着极为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们信仰巫鬼、喜好祭祀、歌舞、饮酒。楚人极富艺术细胞,楚地出土的青铜器、漆器、帛画、竹简书法,都有着迥异于中原的艺术特色。这样的文化土壤,才培养出一代诗歌巨匠——屈原。
由于西汉的建立者是楚人,楚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成为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武王墩楚墓出土的文物和文字资料,必将刷新人们对楚文化的认识。
注:图4-10展示的文物是此前出土的楚文化代表性器物,并非武王墩墓出土文物。